榜单搜索

李渡酒

李渡酒,江西省进贤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其酿酒技艺已载入《江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李渡酒酒体具有“色泽清亮,味甘醇厚,香雅馥郁,回味悠长”之特色。2013年01月11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李渡酒”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中文名称
李渡酒
发源地区
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
目录

基本介绍

李渡古镇盛产优质大米、上等豌豆及名贵中草药,水质清亮,味美甘冽,久贮不混,自古就有“做酒酒香,做豆腐无双”的说法。李渡酒特点是:色泽澄清,味道醇厚,香味芬芳。无药料和糖分配制的52度纯白酒,饮后不打脑不作渴。

品牌介绍

产地环境

南昌市进贤县位于江西省中部偏北,鄱阳湖南岸,抚河和信江下游。山地、耕地各占30%,故有“三山三水三分田,一份道路和庄园”之说,素有“鱼米之乡”之称。全县以种植水稻为主,盛产的大米细腻圆润,晶莹剔透,是酿酒的上等佳品。

李渡古称李家渡,是驰名江南的历史古镇,地处抚河中下游——抚河东岸,赣抚平原腹地,是著名的赣抚粮仓。其地理坐标为东经160°09′34.10″,北纬28°13′25.55″。海拔高度20—30米。地处北亚热带温润区,中纬度的南端,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其特点是:冬夏长,春秋短;年平均气温17.70°C;年平均降雨量为1597毫米;年平均日照时间为1900—2000小时;无霜期长,年平均无霜期为282天以上。

李渡镇全镇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质肥沃,灌溉便利,土地利用率高,以种植水稻为主,盛产的大米细腻圆润、晶莹剔透、颗粒饱满、淀粉含高,是酿酒的上等佳品。用此稻米酿造的李渡酒绵甜爽净、浓酱协调、口味柔和、醇厚细腻。

历史渊源

进贤,始建于1700多年前的晋太康元年,因孔子弟子七十二贤人之澹台灭明在此南游讲学而得名,意为“进能纳贤”之地。李渡烧酒与毛笔、陶器、夏布并称李渡四大传统物产。

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早在两宋期间,李渡当地的百姓就选用当地特产的优质米粮为原料,采用固态发酵酿成美酒,留下“色澄清亮、味纯醇厚、香浓馥郁、回味悠长”的美名,“王安石闻香下马,晏同叔知味拢船”、“赶圩李家渡,打酒买豆腐”便是古人形容李渡酒香的传世佳话。

据《进贤县志·酿酒篇》记载,进贤县民间历来就有吊烧酒和做水酒的习惯,全县产酒以李渡为最盛。李渡酒厂所酿制的李渡高粱酒,是从民间酿酒中发展起来的,相传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北宋太平兴国年间,邓金林、娄宝清二人来李渡办起了第一个前店后坊式的酒作坊。

元代,李渡周边乡镇相继出现酒作坊。

明代,建昌和东乡商人梅焕荪、黄德昌联袂来李渡办酒店,他们的“嫡系传承”方式,制约了酿酒工艺的发展,当时有酒店14家,酒作坊6家。

清初,临川、丰城两地酒商前来李渡创业,酒店、作坊增至28家。清中叶,邓金林的27世孙实现了小曲酿酒向大曲酿酒的突破。清末,当时李渡最大一家制酒作坊——万茂酒坊,请来了酒师,经过长期艰苦的探索和实践,综合了李渡糯米烧和大曲酒的特点,汇集和改进了酿造工艺,酿成了酒味纯善有独特风味的李渡高梁酒。随着李渡商业的繁荣,制酒作坊相继开办。最盛时期多至十几家,年产量高达六十多万斤,和当地盛产的毛笔、夏布、陶器、蟹壳饼称之为李家渡五大土产。销路扩大到江西全省,并远销至安徽祁门、浙江、湖南一带。有的酒坊还在浮梁、抚州等城市设有分号,专门经营李渡高梁酒。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李渡各厂共生产烧酒(白酒)30.8吨,除供应附近各乡、镇外,还远销抚州、南昌、景德镇、武汉和安徽省的屯溪(今黄山市)、祁门等地。李渡的“酒乡”之称也实至名归。

解放后,政府对传统产品极为重视,酿酒业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

1955年,李渡镇的九家私营作坊合并成为公私合营民生酒厂,即李渡酒业的前身。这九家作坊分别是:万隆、万盛、万茂、万祥、万义、福兴泰、福裕泰、福生、福隆。九家酒坊都创建于200多年前,至今还有部分作坊和门面尚存。

生产情况

2012年,李渡酒年产值达1亿多元。进贤县引资启动李渡酒业增资扩建项目,新征地1600亩,固定资产投资10至15亿元。项目建成后,安排3000人以上就业,带动相关产业5亿元以上,实现税收2亿元以上。

产品荣誉

1960年,李渡酒被评为江西省白酒品牌第一名。

1970年,李渡酒成为中共庐山会议指定用酒。

1994年,李渡酒荣获“乌兰巴托国际博览会”金奖。

1997年,李渡酒荣获“法国巴黎世界博览会”金奖。

2005年,李渡酒被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白酒专业委员会授予“中国白酒质量优秀产品”。

2006年6月,李渡烧酒作坊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8年7月,李渡烧酒制作技艺入选为江西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4年1月,李渡酒被江西省商务厅认定为“江西老字号”。

更多推荐
相关分类
热门文章
热门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