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区分布
吐鲁番黑羊中心产区在吐鲁番地区托克逊县,在该县的伊拉湖乡、博斯坦乡、克尔碱镇分布着10群3000只核心群吐鲁番黑羊。
品种特征
吐鲁番黑羊成年公羊平均重63.34㎏,成年母羊平均重52.98㎏;公羊平均胴体重为13.26kg,平均屠宰率41.74%,平均净肉率63.49%,平均骨肉比0.38,是偏瘦肉型地方羊遗传资源。吐鲁番黑羊性成熟年龄,公羊一般在4月龄,母羊一般在6月龄,正常配种年龄为18月龄,发情周期17天,妊娠期149.8天。吐鲁番黑羊羔羊品质优和成活率高,单羔率99.35%,双羔率0.64%,断奶后羔羊自然成活率98%。并且吐鲁番黑羊的抓膘能力和泌乳性能好。
文化背景
吐鲁番黑羊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五世纪。在阿斯塔那东晋时期(公元424-441年)的墓葬里发现有干尸身上穿着黑羊皮,黑羊毛编制的毛衣。这说明了早在一千多年以前新疆地区就有了黑羊这个品种并且会运用其毛质。
高昌古城遗址中发现有牧羊图,大量的文物和历史文献说明早在1500年以前这里的畜牧业就已经十分发达,达到了相当可观的规模。
1988年,吐鲁番地区考古人员在托克逊县克尔碱镇发现唐朝时期的古墓群、托克逊英亚依拉克古墓群、鄯善县苏巴什墓群一号、三号墓地中均出土了大量的黑羊毛编织帽子、毡垫子、头巾和黑羊皮制作的皮革等物品,这些物品现仍保存在吐鲁番地区博物馆内,距今已有约1000年的历史。
吐鲁番黑羊自杂交成新品种以来,在这里已经繁殖了200多年,练就成了耐严寒、抗干旱等顽强的能力,适应性极强。黑羊一年一胎,孕育于年末到次年4月份之间,新生羔羊当天就能走路,5到6个月就能长到35到40公斤的个头。足见其生命力之顽强、成长速度之快。
文化积淀
吐鲁番黑羊就是在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历史文化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下,经过上百年时间选育形成的优良地方黑色绵羊品种。2010年被列入国家畜禽品种资源保护名录。
吐鲁番黑羊维吾尔语“塔拉括以”,也叫托克逊大尾黑羊,养殖历史悠久,外表乌黑,体格健壮,属于本地的优良肉用型绵羊品种。当地牧民原本不太相信科学配种,在牧羊的实践中得到了引进优良品种的道理。有丰富经验的农牧民在畜牧业生产实践中,便引进蒙古系巴音布鲁克羊和哈萨克羊、卡拉库尔羊进行杂交,长期自然选育和繁育而培育出的肉用型地方品种。具有膘肥、皮薄、肉嫩、无膻味及皮下脂肪适中,肥而不腻、汤味浓稠乳白,气味芳香、鲜美,营养滋补之特点,是一种珍稀的肉用型地方绵羊品种。清蒸、炖煮、烧烤等烹饪均可,尤其是生长六个月左右的吐鲁番黑羊,因其脂肪与胆固醇含量低,是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的美味佳肴。
吐鲁番本地大尾羊,角短、大尾脂、粗毛,被毛栗、黄、花、黑不一,是以短脂尾蒙古系列巴音布鲁克大尾羊为父本,以肥臀型哈萨克羊为母本的杂交后代。20世纪60年代计划引进库车羔皮羊、杂交改良吐鲁番羊,但数量少,时间短,经过多年的自群繁育,杂交后代既保持了原本地大尾羊大尾脂的特征,促其被毛基本趋于一致,以黑色为主,被腰平直,十字部高于耆甲部,头稍长,鼻梁微隆起,耳下垂,少数有不发达的角。温驯、合群、母性强、恋羔。其遗传特征基本稳定,深受当地群众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