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广河位于贵州乌江上游,为修文、息烽、黔西和金沙4县的界河。1979年乌江渡水电站建成后,回水逾70公里,形成一个巨大的人工湖“六广湖”。六广河是乌江流经贵州省修文县境六广县、大石、六桶等乡镇的一段水域,发源于威宁香炉山,全长43.7公里,河谷深切,风光迤逦,水能资源丰富,通航便利。
1979年乌江渡水电站建成后,回水逾70公里,形成一个巨大的人工湖“六广湖”。六广湖河谷两岸谷坡陡峭,多呈嶂谷,由水面到山顶一般高达350~400米,峡谷时宽时窄,有张有弛;加上两岸峭崖上多悬挂飞瀑、流泉,山景与水景穿插相映,变幻无穷,令人惊奇万分。比起贵州众多的峡谷风光来,六广河显得格外壮丽和气势恢弘。峡谷上段崖悬峭壁,水流湍急,雄奇壮美类三峡;下段山清岭秀,水深江阔,旖旎多姿似漓江。
六广河码头,又名阳明码头,因明末著名哲学家-王阳明先生曾游历六广河大峡谷,并留下赞咏诗篇:“初日瞳瞳似晚霞,雨痕新霁渡头纱。溪深九曲云藏峡,树老千年雪作花。白鸟去边回驿路,青崖缺处有人家。遍行奇胜才经此,江上无劳羡九华”而得名。
阳明码头占地12000平方米,广场正中树立一尊高8米的王阳明石像,峡谷游船都由此出发。第三峡飞龙峡处有一尊高耸入云的石笋,被命名为“阳明妙笔”,据说此石笋乃是当年王阳明先生写诗作文时用的毛笔,用后留在此的,后来变成石笋,如今仍插在这里,成为风景一绝。
猴愁峡 白马峡,六广峡的第一峡是白马峡,在水库的末端素卜营山麓,长1.5公里。左岸有一巨石峭壁,兀立山巅,形若苍鹰,称为“苍鹰搏击”.大白马滩处,河水奔腾,如脱缰野马,名曰“白马奔野”.顺流而下,经贾家洞进入第二峡。白马峡长约6公里,最窄处仅30余米,两岸群峰笔立,各显奇态,从谷底仰望,只见蓝天一线,故又有“一线天”之称。
猴愁峡,第二峡“猴愁峡”长约3公里,两岸山势陡峭笔直,林木葱茏,常有猕猴(也称恒河猴)出没。因为崖岸险峻,连猴子也难以攀爬,所以叫做猴愁峡。抬头向左岸的峭壁望去,但见离水面80米的高处有一口大洞,有成百上千岩燕在洞口飞鸣,那叫“黄家下洞”.原来洞口是淹在水底之下的,随着乌江把河道急剧下切,变成了凌空在悬崖上的干洞。猴愁峡内有燕舞蝉鸣、鹤翔猿啼、晚霞映金汤等景点。飞龙峡过六广渡口,进入第三峡“飞龙峡”.左岸一峰横截江流,横看是壁,纵观是峰,称“镇龙峰”.
由白龙洞流出的地下河,形成6条瀑布,其中一条变为天然喷泉,洪水季节可喷射10米多高,而后跌入河中,称为“喷瀑奇观”.两边瀑布群集,特别是夏季的雨后,两岸岩间一挂挂飞瀑银练直泻河面,有的先跌落在下级岩阶上,溅起无数飞珠翠玉,漫天飞撒,蓝天、绿树、银珠、碧水,交相辉映,妙不可言。另外,还有天鹅掠水、阳明妙笔等景观,令人目不暇接,据说电视剧《西游记》曾在此取景。
赤壁峡,过五老峰,迎面一壁赤红的峭崖,湖面在赤色的岩壁处紧缩,形成第四峡“赤壁峡”远观赤壁,岩石纹理杂而不乱,似书似画,如一壁天卷,任游客解读。
象鼻峡,在“象鼻峡”(第五峡),山清水碧,峡谷右岸,一岩脊插入河中,似象鼻吸水。峡内有“观音洞”,风平浪静时,旁边一半圆形崖与水中的半圆合成一圆形,称“破镜重圆”,高达百米的黑龙洞瀑布,水大时雄伟壮观,水小时薄幕轻飘,名曰“玉泉叠翠”,快出峡时,左岸一排翠壁,一年四季郁郁葱葱,名曰“翠壁恋春”.
剑劈峡,第六峡“剑劈峡”的两岸,岩层褶曲断裂,沿河有许多剑劈刀削般的直岸,一出峡口,给人一种轻松愉快的感觉。迎面一岩壁兀立前方,名“雄狮啸天”.
恋春峡,第七峡“恋春峡”,又称“望峰峡”.峡中有两座高度几乎一样的岩峰紧紧连在一起,称“姊妹峰”.相传两个布依族姊妹的情郎被抓去当兵,姊妹俩在此等待阿哥归来,年复一年,泪水流成乌江,身躯化为双峰。峰顶古木参天,山腰绿树掩映,古藤摇曳,好似身着盛装的布依姐妹,相依相偎,低吟慢唱,目送着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六广河。
六广河大桥长564.2米,高305米,桥墩高90米,是贵阳至毕节汽车专用二级公路上横跨六广河峡谷的一座特大型桥梁,气势恢弘,号称“亚洲第一峡谷高桥”.
站在大桥上,可俯瞰纵切几百米的峡谷全貌,领略六广河大峡谷的壮阔之美,若趴在桥栏上,还可感受凌空300米,风从脚下呼呼吹过的刺激。
白马峡下游数百米,于千仞绝壁之上有一天然岩洞,名曰贾家洞,岩间有小道相通,洞中有寺,名佛洞山寺,自古香火旺盛。佛洞山寺的始建年代不详,据《修文县志稿》载:“贾家洞旧建。清康熙四年,李斗南重建。道光二十二年,僧海依增修。”从这一记载推测,其始建年代当在明末或更早。佛洞山寺,晨钟暮鼓,香烟缭绕。
大屯布依舞 在五老峰环抱的六广河畔,有一个布依族村寨,因山水阻隔,村寨保留了淳朴的民族风情。村内绿树环绕、花果掩映,身临其地,仿佛走进了世外桃源。
村民们为了方便与外面的交流,在背村面河、高约百丈的垂直岩壁间,硬是用铁锤錾子开出了一条笔陡的石梯通道,这就是闻名当地的“手爬岩”.若亲身一试,令人心悸之余,感悟万千。手爬岩下,是布依青年男女玩山对歌的场所,每年正月初一,青年男女会聚于此,以歌传情,寻找自己的意中人,布依风情在此一展无余。
与大屯布依村寨隔河相望的黔西花苗寨,寨前是滚滚的六广河,寨后是长约1公里的峭壁,寨两头则被悬崖和激流切断。这里的苗族同胞自古过着与世隔绝的自给生活,可称是攀岩爱好者的“鼻祖”。
因他们的生产用地多在悬崖顶上的山坡地段,春耕秋收都凭岩间的古藤攀缘上下,无体力和胆小者休想进出村寨。当然,随着时代的发展,攀藤附崖已经成为历史。但由于花苗寨长期的封闭环境,其习俗得以完整的保留。其中苗族妇女的刺绣百褶裙,工艺精巧、色彩鲜艳、款式美观大方,1982年曾被征集选送到北京参加苗族服饰展,受到国内外人士交口赞美,后来还东渡日本一展风采,村寨也成为著名的“刺绣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