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概况
始建于清康熙年间(公元1662一1722年),占地5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坐东向西,依山按中轴对称三路构筑布局,逐级升高,纵深递进,呈长方形。它依山势而建,面临缓坡低平的台地。庄园整体布局为中轴大体对称的大规模三路构筑,各路皆有三重堂宇。左路建筑有东花园、粮仓、绣楼等。东花园也称"亦园",用于接待客人。园内有花圃客房等,其建筑十分精美。花圃错落有致,客房装修华丽,院坝青石铺就,院墙彩绘粉饰,古色古香,十分幽雅。中路建筑有大堂、二堂和正堂,各路堂宇之间均有石坝或内墙间隔。高大的砖筑院墙,墙檐下砌筑斗拱,显得古朴厚重。墙外四周分别筑有碉堡6座,各有其形,各有其用。犹可想见,当年的土司庄园守备森严,肃穆庄重。院内进深80余米,横宽60余米,整个占地面积6000余平方米,建筑布局层层深进、重重冶高,气势宏伟壮观。其石作、木作以及家具雕刻的各类图纹具有鲜明的彝族文化艺术特征,是研究民族、民俗学的珍贵实物资料。传说当年参加修筑庄园的近300名工匠历时3年之久方才大功告成。解放后庄园先后为大屯乡政府、龙场中学等单位使用。1984年由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大堂不慎失火烧毁,1994年国家文物局拨款60万元进行维修,第一期工程恢复了大堂、西花园等建筑。
有机会来到大屯土司庄园的人们,无不为这古朴典雅、庄重宏伟的建筑赞叹,无不为这瑰丽多姿、技艺精湛的艺术所陶醉。她恰如一部凝固的音乐作品,使人如痴如醉,大有"余音绕梁"之感。层层院落,一亭一院一个景,千姿百态各具特色。大厅古朴庄重,花园千娇百媚,水榭玲珑秀美,楼台亭亭玉立。既有古代殿宇的风格,又不乏彝家建筑的气派,真可谓是"十步一个景,一景一重天"。漫游在花园小径,流连于亭台楼阁,仿佛置身仙山琼阁。使人倍感新奇,乐而忘返。
历史概述
始建于清康熙年间(公元1662一1722年),后经当地彝族土司逐年扩建,遂成现在之规模,至今已有300多年。庄园最为有名的主人余达父,是彝族杰出诗人、法学家。庄园四周均采用银石铺砌墙基,青砖砌成高5米左右的围墙。园内主体建筑皆为三路三重殿宇,始终保留着唐朝建筑的昔风古韵。沿围墙砌有六座高大的土碉。过去,土碉内常年驻守保卫庄园的兵丁达百余人。
它依山势而建,面临缓坡低平的台地。庄园整体布局为中轴大体对称的大规模三路构筑,各路皆有三重堂宇。左路建筑有东花园、粮仓、绣楼等。东花园也称"亦园",用于接待客人。园内有花圃客房等,其建筑十分精美。花圃错落有致,客房装修华丽,院坝青石铺就,院墙彩绘粉饰,古色古香,十分幽雅。中路建筑有大堂、二堂和正堂,各路堂宇之间均有石坝或内墙间隔。高大的砖筑院墙,墙檐下砌筑斗拱,显得古朴厚重。墙外四周分别筑有碉堡6座,各有其形,各有其用。
庄园依山就势而建,四周砖砌围墙,高约2米,沿墙筑碉堡6座,碉堡高8~12米不等。墙内建筑为三路三重木结构堂宇,进深约84米,面阔约60余米,占地面积5000多平方米。中路建筑第一进为大堂,堂前有石月台和10余级踏步;第二进为对厅,前有石板铺地的院落及18级阶梯;第三进为正房,房前有廊道。中路厅、堂皆面阔5间,中设穿堂。左路亦名西花园,仍有三重建筑,分别为客厅、祠堂和饭厅。歇山顶客厅和重檐歇山顶祠堂面阔均3间,四周设回廊,庭院间设鱼池,池上置风雨桥。饭厅早年已毁。右路名亦园,又称东花园,内砌小花池3个,也有三重建筑。一进为并排3间硬山式之客房,二进为仓库,三进为碾房。
犹可想见,当年的土司庄园守备森严,肃穆庄重。院内进深80余米,横宽60余米,整个占地面积6000余平方米,建筑布局层层深进、重重冶高,气势宏伟壮观。其石作、木作以及家具雕刻的各类图纹具有鲜明的彝族文化艺术特征,是研究民族、民俗学的珍贵实物资料。传说当年参加修筑庄园的近300名工匠历时3年之久方才大功告成。解放后庄园先后为大屯乡政府、龙场中学等单位使用。1984年由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大堂不慎失火烧毁,1994年国家文物局拨款60万元进行维修,第一期工程恢复了大堂、西花园等建筑。
戒备森严
感到的是一种戒备的森严,木制的门楼高大结实,门楼内设了望孔和枪械射击孔。走入门楼,右面是一轿厅,可容十余人吃住、活动。走过轿厅是一宽敝的院落。院落正中沿半圆形宽阔别致、刻有精美龙虎图腾图案的十七级青石台阶。拾阶而上便进入了高耸于台阶之上,恢宏大气、庄严肃穆的大堂。大堂殿内卷棚高大,立柱合围,各种枋料,宽厚饱满。上设藏砚楼,前、后、右三面有回廊,右为歇山顶,左为悬山顶,这里是土司迎接贵宾、大型庆典和断案升堂的场所,处处体现出土司的权力、气派、富有和威严;体现出土司武装和土司衙门在整座庄园和士司制度与管理中所占的重要地位。从大堂内壁圆月形的二门进入,蹬上陡直的石梯便到了庄园的第二座殿宇对厅。对厅内设书屋、起居、家丁居室和奴仆住房,是土司庄园内物质生活运作中枢。透过时空,遥想当年,在这里仿佛能看见土司府内,彝族妇女古朴艳丽的花边衣裙,看见男仆们头上的青布包头、腰间长长的白色腰带,以及他们精美的银饰,尤其是那耳朵上圆圆大大、亮亮闪闪的银制耳环。
圣洁之地
穿过二堂便进入了天井。天井呈长方形,一色的青石铺就,宽大、平坦、古朴、气派。这里是土司习武和检阅家丁军事武艺和作战谋略的地方。历史上,永宁奢宣抚司所辖赤水河两岸广大地域,强盛时期分设十八个则溪,作为其政治、经济统治的基层单位,分派亲族部属任职,分别掌管钱粮兵马,统领属地。因此,在土司的生活中,军事武艺地位极其重要。天井闲时,也是土司府内女眷们日常活动的场所。天井之上是正房,是庄园的第三座殿宁,为悬山顶,前、后设回廊,庄重典雅,古色古香,清爽舒适。设有书房、居室,是土司起居歇息之地。在斑剥落离的正房室内,现挂有一幅十一世土司余达父的黑白碳精画像。殿后设一后院,幽幽深深。园内一条窄窄的曲径通往左侧绣楼。绣楼分两层,雕梁画栋,优雅别致。是土司小姐的幽居。在天井的右侧,通过月洞门,是西花园。花园位于右侧中轴线上,园内藤缦攀墙,佳木参天,浓荫铺地,翠竹掩映,鲜花四宜,馨香馥郁,建有双耳鱼池、风雨桥、飞来椅、美人靠、回廊、遂雅堂、双印斋,曲径通幽,景色玲珑。于花园浓荫覆盖的后角处,有座小巧别致的楼阁,十分清幽。这是土司扯勒统治家族的祠堂,供奉着近代祖先牌位。彝族先哲们崇拜自然,信奉万物有灵,自然中虎居首位,遂以虎作为自已民族的图腾,对鬼魂尤为崇拜。因而,这里也是庄园内最为圣洁之地。
威严壮观
由于大屯土司庄园的显赫与威严,正好与土司当时的权力、富有成为正比。为此,特定的环境与条件,造就了一代又一代大屯土司庄园的主人。一世奢辰,为"大梁王"奢崇明之子。"奢安之乱"后隐姓埋名,改名余保寿。他团结百姓,安抚流亡,恢复家业,于顺治十六年上书招安于朝廷,重得赐封领地,重振奢氏土司昔日之雄风;二世杨翰桢,文武双全,雍正年间被朝廷封乌蒙土府;六世杨廷栋,封武略校尉;七世杨人端,授儒林部;八世余家驹,贡生,诰赠武翼都尉;九世余珍,诰授武翼都尉,戴兰翎,袭大屯土千总;十世余象义,国学生;十一世余若泉(字达父),前清举人,留学日本,加入同盟会,参加辛亥革命,任贵州立法院副议长。一世世的土司,无论是习文还是从武,皆在我国西南这片朝廷鞭长莫及之疆土上,雄霸一方,声名显赫,叱咤乌蒙。自"大梁王"奢崇明举旗失败后,朝廷对西南地区土司武装力量进行了严格限制。为此,各土司的军事实力大大削弱,但其力量在本地称王称霸还是绰绰有余的。
热衷文化
土司们由于习武发展途径受到朝廷限制后,在富足无忧的物质条件下,渐渐对日益浸入的汉文化热衷起来,诗词歌赋,水墨丹青皆成为喜爱的习作内容。久之,则产生出西南地区著名的彝族诗人、画家。八世土司余家驹,字白庵。其诗词歌赋无所不爱,还善画,泼墨山水尤为著名。在他所作的《家园》一诗中写道:"有客闲中来,与主酌黄流。诗书既不拈,时事亦不谋。不用相拜辑,不用互献酬。欲饮尽其兴,不饮示自由。客坐亦不遣,客去亦不留,俗情尽捐弃,人逸事事幽。"九世土司余珍在《洗心书屋题壁》诗中写道:"赤手屠龙都是假,著书辜负一生心。"从诗中能隐约感受到,土司们热衷于著书习文的同时,于心灵深处,饱含着扯勒部土司统治大势已去的无奈心绪。
旅游贴士
1、行:毕节客车站坐车到大屯乡,下车后步行几分钟即可到达。
2、购:毕节最应该值得购买的是当地的特产中药材-天麻。那里全国天麻最多也最价廉物美的产地。还有当地的豆腐干也不错,当地小吃与贵阳的不太相同,本土味更正宗,小餐馆较多,同样价廉味美,到当地一定要记得吃羊肉粉、脆哨面、三鲜粉、简单小火锅等...
3、住:毕节市内有几家宾馆,住宿条件还算可以。如桂花路的毕节宾馆、烟草公司招待所,威宁路的南桥宾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