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哈尔滨关道也叫滨江关道衙门,俗称道台府。是哈尔滨当时最高级别
哈尔滨关道是中国传统式建筑于北方地方建筑的混合体,他规模庞大,气势巍然,占地面积两万八千余平方米,遵循封建礼仪,呈对称布局,左文右武,前衙后寝。他南北轴线长七十丈,东西宽四十五丈。中轴线上由外至内依次为照壁、大门、仪门、大堂、二堂、宅门、三堂;东侧线上有衙神庙、书房、厨房、戈什房、杂项人房。西侧线上有冰窖、督捕厅、洪善驿、会华官厅、会洋官厅。院墙内有车棚、马厩、茶房、粮仓等。整个建筑群体错落有致,结构合理。
壁照
壁照是一道传统的遮蔽物,设置于衙署对面,是根据汉族的道教习俗修建的,主要是用于辟邪。我国传统照壁有两种,一种是设于门内的,用来遮挡人们的视线,避免门内的事物被外界一览无余,另一种就是我们眼前的这种照壁,古代的告示、宣谕一般就张贴在这里。
哈尔滨关道的大门是道台府中最为雄伟的一座门,立于两层三级台阶之上,清墙灰瓦,乌梁朱门,门两侧各设石狮一尊,足以显示威严庄重。大门两侧有东西两个角门,东角门叫入门,也叫喜门,是供道台平时出入的,西角门叫鬼门,也叫做绝门,通常是关闭不开的,只有在提审犯人是才打开,死囚也必须走鬼门。
哈尔滨关道的仪门顾名思义,仪门既礼仪之门,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等级森严,必须上下有级,贵贱有差。仪门通常是关闭不开的,只有在道台
位于左右两侧的被称为“六房”,吏、户、礼、兵、刑、工,清一色的清砖灰瓦,六个职能部门在中央叫做六部,在地方叫做六房,依旧是左文右武,吏、户、礼局东,兵、刑、工局西,吏房管理所有吏员的升迁调任,也就是现在的人事局;户房又称户粮房,主管征粮纳税,上缴国库,遇灾荒之年还办理赈灾放粮事宜,相当于现今粮食局;礼房主要掌管儒学、教育、庆典、祭祀等;兵房主要管理征集兵丁、马匹、训练兵卒,向上级输送兵员等;工房掌管养蚕、织造、兴修水利、铸造银两等。
不过,清朝末年,也就是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在派出五大臣出国考察各国宪政后,实行维新,各部都有变化,吏部直属内阁,户部改为民政部与度支部(相当于财政部),礼部取消,改设典礼院,兵部改为陆军部。刑部改为法部(相当于检察院)。工部改为农、工、商部。所以道台府的六房功能、名称也有所调整,在道署建成之前,1905年11月接印刚半年的塞黑龙江将军程德全就下令道、府、洲、县各署不设六科,不用门签、另选司书,分股承办,设一名委员负责。所以道署虽有六房,名称职能已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大堂
大堂是道台处理重大政事,主持审判的厅堂,也是举行重大典礼、迎接上级官员的地方,是府衙中州线上三大主体建筑之首,他的建筑风格及内饰非常壮观。大堂前有抱厦,上悬“公廉”二字,明确昭示着“一心为公,清廉行政”,抱厦柱上有一副对联,上联是:“看阶前草绿苔青,无非生意,”下联是“听墙外鸦啼鹊噪,恐有冤魂。”
堂中央悬匾额“明镜高悬”,下方立有屏风,屏风上绘有海水朝日图,
二堂
二堂是处理一般民事案件的地方。二堂由正堂,东西厢房和东西耳房组成。堂门上方悬有“清勤慎”三个大字。这三个字是政府对官员的基本要求。“清”有两层含义,一是不贪财,无受贿,除自己俸禄外不收取一文钱,另一层是行为要合乎道德规范。“勤”是敬业,勤于政事。“慎”是处理政事、刑事要慎重,既要有自己的见解,敢于坚持,还要合法、合理、合情。两旁柱上有联,上联是“头上有青天,作事须循天理”,下联是“眼前皆瘠地,存心不刮地皮”。这副联文字直白,含义深远,是清代衙署应用的比较多的一幅联,意义在于提示、警策:作为一方官员要有功德。进入二堂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正大光明”四个字。这四个大字在北京故宫中我们也曾见到过。慈喜太后常常手书这四个字赏赐给有功的大臣,这既是对官员的执政要求,也是对他们不要背着朝廷搞结党营私勾当的提醒。两旁悬有一联:上联是“法行无亲,令行无故”;下联是“赏疑唯重,罚疑唯轻”,此联含义是在法令面前即使对亲戚、朋友也不能照顾偏袒,既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但是对待赏罚,则需要人性化,人情化。堂上设三尺公案,两边置放着“肃静”“回避”牌,公案上设文房四宝,道台在这里商议处理一般事务。东耳房道员喝茶休息,西耳房收集的奇异珍宝。东厢房是待客的地方,官员和绅士拜见道员首先在这里等候,门上悬“仁恤”二字,“仁”是我国传统道德规范中的五德之首。宽容待人,体察民情。门两边有联“崇高惟在德、壮丽岂为威”,意思是“崇高、壮丽”不是外在的东西,而在于官德高尚。西厢房是道员接待官员、绅士,与他们喝茶闲聊的地方,虽然是喝茶闲聊,但也决不会与政事、民事无关。所以门牌上方写“恪勤”两字,为的是提示官员要勤于职守,绅士要尽心竭力地履行社会责任。门牌下方有联,上联是“不要钱原非异事”,下联是“太要好亦是私心”。文字虽一目了然,但琢磨起来,含义十分丰富。在清代末年,腐败成风的事态严重,清官难当,好事难办,此联很有警示意义。
三堂
三堂也叫内宅或上房,这里是道台及其眷属们居住的地方,道台接待上
衙神庙
衙神庙的匾额为“衙神”,对联为“触法即欺天十恶不赦,悔过是从头
萧何,曾是沛县一个不入流的小吏。他学识卓异,有政治远见,谋略超群。后来公元209年他辅佐刘邦起兵反秦,在许多大事的决策上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如他在刘邦势颓,兵将逃脱甚多的情况下,孤身一人将韩信追回,既有名的“萧何月下追韩信”并力荐韩信为大将,最终保证了刘邦的获胜。在汉朝建立后,他又制定律令及各项制度,提出“与民休息”的政策,对西汉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被刘邦封为“赞侯”。萧何出身衙吏,最终位居丞相,并封为“赞侯”确实是吏者典范,也是吏虽下而不可轻贱的例子。所以后世衙吏供奉萧何为衙神。并在衙中建“衙神庙”或“赞侯寺”。
书房
书房位于道署建筑群中轴线左侧的一座相对独立的建筑物,与
马厩
马厩是道署养马之所,清代马是重要的民用、军用牲畜,京都紫禁城内便设有御马厩,此外在东南还设有六个备用马厩,并没有厩长至马甲十级管理人员,马,也分为仗马、花马、驽马、车赢小马等各种用途。各级衙署因公务需要也设有马厩,马的数量视需要而定,一但被选为公务用马,就要在臀部烙上圆印、入籍,确定豆(饲料)供应量,豆含草、黑豆等,每年立夏检查一次马匹,除应留马匹外,老、病及不适用者予以“出青”(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