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单搜索
首页 美食 名菜小吃 小吃 嵊州小笼包

嵊州小笼包

嵊州小笼包是嵊州市特色小吃,其色香味俱全,为男女老少食用佳品,做法考究,独到,是非常有名的一道特色小吃。嵊州小笼包创于20世纪30年代,做法讲究,口味独到。刚出笼的小笼包,个个晶莹剔透,薄薄面皮里肉馅若隐若现,似一盏盏小灯笼,让人舍不得吃进嘴里。嵊州小笼包随着嵊州人走向全国,小笼包产业得到快速发展,实现了嵊州人的“小笼包大经济”——带着一副蒸笼闯天下,藏着满身钞票回到家。荣获“浙江十大农家特色小吃”荣誉称号。
目录

基本介绍

其色香味俱全,为男女老少食用佳品,做法考究,独到,是非常有名的一道特色小吃。

嵊州小笼包在许多地方打的招牌是“杭州小笼包”。最初的原因是嵊州人担心“嵊”字太生僻,很多人不认识,而“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杭州却广为人知,为招揽顾客,便采用了“杭州小笼包”的招牌。没想到这个招牌还真引来了食客,由此在外闯荡的嵊州同乡便将错就错,之后都将店名命名为“杭州小笼包”,因此,“杭州小笼包”就成了“嵊州小笼包”代名词。

嵊州小笼包因讲究质感“皮薄馅多,韧滑有弹性”、观感“收口留孔,形似鲤鱼嘴”和味感“葱香肉鲜,饱满有嚼劲”,深受当地人的喜爱。上世纪初嵊州人陈东生对小笼包进行改良,并在当时的市心街开了第一家小笼包店。历经多年的发展,嵊州小笼包随着天南地北闯世界的嵊州人在全国各地“四处开花”,甚至走出了中国,走向了全世界,在世界各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据清道光《嵊县志》记载:“甑山,在县北十里,传大禹遗迹,俗呼石蒸笼,亦名甄石,其地有禹妃祠”。大禹治水毕功于了溪(今剡溪),相传,当年大禹在剡溪治水,禹后在附近的甑山上蒸馒头为禹提供三餐所需,并以馒头奉祭神灵保佑治水成功,散落在甑山剡水之间的馒头,化为今人看到的拳头大小的禹余粮,人们称为“石馒头”,后人受启发,用面粉做成了小笼包,成为民间美食。

据《嵊县志》记载,嵊州小笼包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的嵊县陈东生馒头店,距今已有近90年的悠久历史和文化底蕴。1933年,由杭州知味观回嵊州的陈东升对小笼包进行改良并在市心街开出了第一家小笼馒头店,“嵊州小笼包”的时代由此开启。

2017年市委市政府启动“大嵊归来”全国统标工程,嵊州小吃产业自此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形成了品牌营销、技术培训、金融扶持等产业链发展体系,有力推动了乡村经济振兴,成为百姓致富的一个重要途径。嵊州小吃遍布全国,2018年从业人员已达8万余人,门店3万家,年创经济效益110亿元以上。

制作方法

做法一

分实面和发面两种,将上好的隔心肉剁成碎末;猪骨熬汤,用猪骨头汤来配鲜肉;加葱末、糖、酱油、生抽、料酒、盐与肉馅等搅拌均匀备用;面团按扁,擀成中间厚周围薄的皮子;放入肉馅,沿边将皮提捏折褶,中间留鱼嘴状小口(可见到馅心)即可收口捏拢;放入蒸笼,开水上锅旺火蒸5-8分钟出笼

做法二

一、调馅儿

主料:猪肉

配料:食盐、味精、白糖、料酒、小磨香油、姜末、鸡汤

拌馅儿时要搅拌均匀,还要把馅儿往盆里摔,其间要加三遍鸡汤。

美味的嵊州小笼包

二、和面

面+水,面多了加水,水多了加面。然后要用劲揉,三光要领:手光、面光、盆光。

揉好的面要“晌”一下,(晌,也就是静放一会儿)

摔面,其作用是使包子皮更筋,口感更好。揉揉、摔摔之后,面就算准备好了。

三、擀皮儿

揪襟儿,也就是把面揪成大小均匀的面揪揪按成片儿状

擀成圆形,皮儿要薄,且均匀

四、包包子

馅儿少了不好吃,馅儿多了包不住。您看清楚喽,这么多才正好。

五、蒸

水开后,上锅蒸13~15分钟,包子就熟了。刚蒸好的包子提起来象灯笼,放下去象菊花。

热气散了以后,包子皮会变硬,这时候提起来就不象灯笼了。不过,平放的时候还是蛮象菊花的。

六、最后一道工序----吃

吃开封的灌汤小笼包子也要遵守操作规范,不然烫坏了可别怪我

轻轻提,慢慢移;

先开窗,再喝汤;

一口闷,满口香!

做法三

材料:粉500克、猪夹心肉500克、猪皮冻200克

调味料:盐0.25克、糖0.75克、味精0.25克、酱油0.1克、淋油0.1克、姜末10克、胡椒粉少许、黄酒0.5克

步骤:

1、将夹心肉剁成末,皮冻切丁,加调味拌匀,制成馅心;

2、面粉加冷水,揉擦成团搓成条,下剂,擀成边薄底略厚的皮子,包入馅心,捏成包子形;

3、上笼用旺火蒸约8分钟,见包子呈玉色,底不粘手即熟。

特别提示

不要蒸过火,以免穿底,面团要揉透,否则不易包捏。

词条所在榜单
更多推荐
相关分类
热门文章
热门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