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单搜索

兴凯鱊

兴凯鱊为鲤科、鱊属鱼类,主要分布于俄国、朝鲜和中国黑龙江至广西等,一般生活于温带浅水区域,以硅藻、蓝藻和丝状藻类等为食,体长可达12厘米,可作为食用鱼及观赏鱼。其背鳍和臀鳍有两列黑色小斑点,腹鳍和臀鳍为黄白色,雄鱼臀鳍外缘镶有较宽的深黑色饰边,雌鱼臀鳍无黑边。雌鱼体质量增长快于雄鱼;相同体长组中,雌鱼肥满度指数稍大于雄鱼。
中文学名
兴凯鱊
拉丁学名
Acheilognathus chankaensis
动物界
脊索动物门
鱼纲
鲤形目
鲤科
鱊属
分布区域
俄国,朝鲜和中国黑龙江至广西等
目录

基本介绍

鱼类,为鲤形目,鲤科,鱊属。分布于俄国,朝鲜和中国黑龙江至广西等,体长可达12厘米,一般生活于温带浅水区域,水温18°Cto22°C。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兴凯湖。可作为食用鱼及观赏鱼。此鱼体长可达12厘米。体长大于8cm时,雌鱼体质量增长快于雄鱼;相同体长组中,雌鱼肥满度指数稍大于雄鱼。

生长与分布

亚洲:阿穆尔河流域,Khanka湖。

形态及特征

体扁薄,外形呈长椭圆形。吻短钝,吻长小于眼径。口小,端位。口角无须。背鳍和臀鳍硬刺强壮,背鳍具12—15根分枝鳍条;臀鳍起点约与背鳍第6分枝鳍条之基部相对,具10—11根分枝鳍条。侧线完全;侧线鳞33—36枚。体长为体高的2.4—2.6倍。鳃耙细密,第1鳃弓外侧鳃耙16—18枚。体长80mm。

标准长为体高的2.1-2.5倍,为头长的4.0—4.5倍,为尾柄长的4.5—5.0倍,为尾柄高的7.1—8.2倍。头长为吻长的3.2—3.9倍,为眼径的2.5--3.5倍,为眼间距的2.4--2.5倍,为尾柄长的5.5—5.8倍,为尾柄高的7.0—7.8倍。尾柄长为尾柄高的1.2—1.8倍。体高而侧扁,外形略呈长圆形。头小。吻短而钝,其长度约与吻长等长或略短。口小,端位,口裂呈弧形。无触须。眼大,位于体轴中线偏上方,眼径小于眼间距。鼻孔在眼上方,鼻孔前缘至吻端与至眼前缘的距离约相等。鳃耙稍长,排列较稀疏。下咽齿侧扁,基部较窄,齿面斜截状,前侧面有明显的粗锯纹,1和5枚齿的锯纹较少,约4—5个,2、3、4枚齿的锯纹较多,约5—7个,在后侧近尖端处有一深沟,从齿缘向下延伸至中部。背鳍基部较长,末根不分枝鳍条为硬刺,其起点稍在腹鳍起点之后,距吻端的距离小于距尾鳍基的距离。胸鳍较长,末端圆钝,后伸不达腹鳍基部。腹鳍起点至胸鳍基部比至臀鳍起点的距离为大。臀鳍基较长,末根不分枝鳍条为硬刺.其起点在背鳍第6—7根分枝鳍条基部的垂直下方。尾鳍分叉深,上下叶相等。肛门在腹鳍和臀鳍中点。鳞大,腹鳍基部有一片长形的腋鳞.约呈三角形。侧线完全,较平直,仅在臀鳍中部上方稍向下弯曲。腹鳞比侧线鳞稍小。雄鱼在吻端有两簇白色珠星,隆起较高。在眼眶前鼻孔下方处有较大的颗粒状白色珠星8—20粒,隆起较高。雌鱼吻端无珠星,有灰色产卵管,产卵季节产卵管变长,向后伸末端可超过尾鳍末端。体背部黄灰色,两侧下部灰白色。沿尾柄中线有一黑色纵纹,向前可伸达背鳍起点下方。

生活习性

生活于江河、沟渠和池塘的缓流及静水浅水处。摄食硅藻、蓝藻和丝状藻类等。背鳍和臀鳍有两列黑色小斑点。腹鳍和臀鳍为黄白色,雄鱼臀鳍外缘镶有较宽的深黑色饰边。雌鱼臀鳍无黑边。

繁殖方式

兴凯鱼橘为小型鱼类,经济价值低,生长速度慢,个体小。食物以藻类和植物碎屑为主。性成熟年龄为1龄,生殖期在5—6月,成熟卵为黄色.直径约0.5—1.0mm。繁殖期间雄鱼体色艳丽,吻端具白色珠星,鳍条上的斑点更为明亮;雌鱼具一灰色产卵管,产卵于蚌类的鳃瓣中。

价值及其他

雌雄差异

兴凯鱊比例性状在雌雄鱼之间无显著差异;体长质量关系和肥满度分析表明,体长大于8cm时,雌鱼体质量增长快于雄鱼;相同体长组中,雌鱼肥满度指数稍大于雄鱼。

更多推荐
相关分类
热门文章
热门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