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单搜索

苏味道

苏味道(约公元648—公元705年),字味道,赵州栾城(今河北石家庄市栾城区苏邱村)人,唐代诗人,汉朝并州刺史苏章后代,宋朝文学家苏轼先祖。苏味道自幼聪颖,并以文才出名,20岁举进士及第,授予咸阳县尉,跟随裴行俭攻打突厥。武后强权当政时,苏味道明哲保身,避免得罪各方,处事模棱两可,时有“苏模棱”之称。苏味道代表作品《苏味道集》、《正月十五日夜》。
中文名
苏味道
出生日期
公元648年
性别
国籍
武周
民族
汉族
去世日期
公元705年
职业职位
官吏
代表作品
《苏味道集》,《正月十五日夜》
目录

主要经历

苏味道(648-706),赵州栾城(今栾城区苏家庄(即今大裴村、小裴村一带))人,唐代大臣。少年时便和赞皇李峤以文辞著名,时称“苏李”,唐高宗乾封年间举进士,转任咸阳尉。史部侍郎裴行俭爱其才华,恰逢征讨突厥,引荐为管记,行书令及表启之事。孝敬皇帝妃之父裴居道重任左金吾卫将军时,访才子作谢表,托于苏味道。苏挥笔而成,辞理精密,一时盛传于世。

武则天延载元年(694年)入朝为凤阁舍人、检校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证圣元年(695年),与张锡坐法下狱,张锡从容自如,而苏味道则席地而坐,很少进食,惴惴不安。武则天闻听,将张锡流放到岭南,将苏味道降职为集州刺史,后复召为天官侍郎。

圣历(698-700年)初复用为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因改葬其父,侵毁乡人墓田,役使过度,被弹劾,贬为坊州刺史,又迁益州大都督府长史,后因党附张易之,受牵连,贬为眉州长史,又迁为益州长史,卒于上任道中,赐冀州刺史。苏味道入阁擅长奏章,但为相数年以阿谀圆滑而自营,常对人说:“处事不欲决断明白,若有错误必贻咎谴,但模棱以持两端可矣。”时人由此称其为“苏模棱”或“模棱手”。成语“模棱两可”亦源出于此。著作有《苏味道集》,已佚。《全唐诗》存其诗10首。卒后衣冠冢葬栾城西北9公里,时值一风水宝地,后因获鹿县(今鹿泉区)简良崔氏家族守冢,至今形成村落,因葬苏味道于此,顾名“苏丘”,为避讳孔丘,改名苏邱,即今之苏邱。宋代苏洵、苏轼、苏辙为其后裔。

主要作品

《正月十五日夜》

《咏虹》

《和武三思于天中寺寻复礼上人之作》

《初春行宫侍宴应制(得天字)》

《单于川对雨二首》

《咏雾》

《咏霜》

《咏井》

《咏石》

《奉和受图温洛应制》

《赠封御史入台》

《始背洛城秋郊瞩目奉怀台中诸侍御》

《九江口南济北接蕲春南与浔阳岸》 

《嵩山石淙侍宴应制》

《使岭南闻崔马二御史并拜台郎》

贡献影响

苏味道和李峤齐名,并称“苏李”,并与李峤、崔融、杜审言合称初唐“文章四友”。在初唐诗人中,“苏李”往往又与“沈宋”(沈佺期、宋之问)相提并论,他们都大力创作近体诗,对唐代律诗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苏李”的成就不及“沈宋”,但由于他两人身居高位,在当时有较大的影响。苏味道诗风清正挺秀,绮而不艳。多咏物诗。他的名篇《正月十五日夜》(一作《上元》),咏神都洛阳元宵夜花灯盛况,“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镂金错采,韵致流溢,历来为人传诵。另外《咏虹》诗对虹的描写刻划亦颇值得称道。

新、旧《唐书》著录《苏味道集》15卷,今佚。《全唐诗》录存其诗1卷,仅16首。除《嵩山石淙侍宴应制》一首为七律外,余均五言律诗。

苏轼为其后人,无苏味道而无苏东坡。

更多推荐
相关分类
热门文章
热门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