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单搜索
首页 人物 文教人物 小说家 亨利·詹姆斯

亨利·詹姆斯

亨利·詹姆斯,19世纪美国继霍桑、麦尔维尔之后最伟大的小说家,也是美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的大文豪。詹姆斯的主要作品是小说,此外也写了许多文学评论、游记、传记和剧本。他的小说常写美国人和欧洲人之间交往的问题;成人的罪恶如何影响并摧残了纯洁、聪慧的儿童;物质与精神之间的矛盾;艺术家的孤独,作家和艺术家的生活等。代表作有长篇小说:《一个美国人》、《一位女士的画像》、《鸽翼》、《使节》和《金碗》等。他的创作对20世纪崛起的现代派及后现代派文学有着非常巨大的影响。
中文名
亨利·詹姆斯
外文名
Henry James
出生日期
1843年04月15日
性别
国籍
美国、英国
出生地
纽约
星座
白羊座
生肖
去世日期
1916年02月28日
职业职位
文学家
代表作品
《一个美国人》、《一位女士的画像》、《鸽翼》、《使节》、《金碗》等
主要成就
写出有影响力的小说、哈佛大学荣誉学位、牛津大学名誉文学博士
目录

简介

亨利·詹姆斯(HenryJames,1843年4月15日-1916年2月28日、享年73岁),英国-美国作家。他出身于纽约的上层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位自食其力的有钱的哲学家和空想的宗教家,兄长威廉·詹姆斯是美国第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和最有影响的哲学家。詹姆斯的童年是在纽约市度过的,但詹姆斯本人在12岁时随父母去欧洲并长期旅居欧洲。他的父亲要求他接受丰富的美感教育,带他去参观画廊、图书馆、博物馆和剧院,涉足英国、瑞士和法国等地,历时4年。他没有接受系统的学校教育,但迅速的掌握了法语,并开始阅读法国文学作品,完全接受了欧洲旧的环境的熏陶。他从小就意识到传统社会结构的复杂性。青年时代,他对文学和创作的兴趣更加强烈。他在美国和欧洲之间数次奔忙,立志从事文学创作,并在成年初期渐露端倪。他跟家里经常通信,保持密切的联系。他善于社交,熟识文艺界许多当代文人,不少人成为他的知己。对19世纪末美国和欧洲的上层生活有细致入微的观察。但他一生未婚,詹姆斯是同性恋者。他与同时代的美国女作家伊迪丝·华顿保持着长期的友谊。他的感情生活丰富,创作热情旺盛,写出了许多传世佳作。

詹姆斯的主要作品是小说,此外也写了许多文学评论、游记、传记和剧本。他的小说常写美国人和欧洲人之间交往的问题;成人的罪恶如何影响并摧残了纯洁、聪慧的儿童;物质与精神之间的矛盾;艺术家的孤独,作家和艺术家的生活等:这表明作家对个人道德品质的浓厚兴趣。

詹姆斯著作有长篇小说《一个美国人》、《华盛顿广场》《一位女士的画像》、《鸽翼》、《使节》、《金碗》等。中短篇小说有《黛西·米勒》、《阿斯彭文稿》、《螺丝在旋紧》、《丛林猛兽》以及一组描写作家、艺术家生活的中短篇小说如《真东西》、《地毯上的图案》等。詹姆斯写了许多很有见地的评论文章,涉及英、美、法等国作家,如乔治·艾略特、斯蒂文森、安东尼·特罗洛普、霍桑、爱默生、巴尔扎克、乔治·桑、福楼拜以及屠格涅夫等。有自传三种行世:《童年及其他》、《作为儿子与兄弟》和《中年》。

亨利·詹姆斯开创了心理分析小说的先河,他的笔下,出现了仿佛是迷宫般的普通人的内心世界。在《鸽翼》(TheWingsoftheDove,1902)中,他发掘了人物“最幽微,最朦胧”的思想和感觉,把“太空中跳动的脉搏”转化成形象。

20世纪初,詹姆斯接连发表《鸽翼》、《使节》和《金碗》3部长篇小说,使他的创作达到高峰。在兰登书屋(RandomHouse)1996年评选的20世纪百佳英文小说中,詹姆斯就凭借这三部小说榜上有名,且都排名靠前。这些小说大多颂扬美国资产阶级高尚的品德。它们基本以人物微妙的内心活动为主,有时冗长烦琐,并显得晦涩难解。詹姆斯的作品还有《波士顿人》、《卡萨玛西玛公主》、《美国人》、《波英顿的珍藏品》等。除小说外,还写过一些重要的文学评论以及剧本、游记等。詹姆斯被誉为西方现代心理分析小说的开拓者。

人物履历

1843年4月15日生于纽约;

1862年考入哈佛大学法学院;

从1864年起开始文学创作;

1869年游历了英国、法国和意大利等国后,决定离开美国,移居欧洲;

1875~1876年住在巴黎,结识了福楼拜、屠格涅夫、左拉、都德等作家;

1878年后迁居伦敦;

1879年中篇小说《黛西·米勒》使他一举成名;

1881年出版的《一位女士的画像》,是他早期创作中最具代表意义的作品;

20世纪初曾回美国,并创作完三部小说巨著,即《鸽翼》、《使节》和《金碗》,这三部小说被公认为詹姆斯的代表作,三部皆入选20世纪百大英文小说,并排名前列;

1915年因不满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的“中立”态度而加入英国籍。

成长经历

詹姆斯

出身于纽约一个有钱的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个哲学家、神学家,但为人专横粗暴。长兄威廉健壮得如同运动员一般,后来成了令人敬畏的哲学家和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詹姆斯的童年非常不愉快,他是在对哥哥的畏惧中成长起来的。詹姆斯曾经跟家庭闹翻过,不过后来又修补了这种关系。他在哥哥阴影笼罩下的成长,是怎样影响到他的内心世界,并进而影响到他的创作的,因为詹姆斯生性过于敏感。笑声很少来自于詹姆斯,由于跟他友好的人过早去世,包括他的姐姐艾丽丝,他的表妹米妮·坦普尔,他活得一直很沉重。詹姆斯曾经利用相继去世的这些人作素材,在小说《黛西·米勒》、《一位女士的画像》、《鸽翼》、《使节》及《金碗》中创作出了一系列鲜明的女主人公形象。

詹姆斯一直想成为剧作家,最后却以他主动远离剧院而告终。詹姆斯曾经为他的新剧本《盖伊·汤姆威尔》能否成功感到担忧,然而由于他太紧张以至于没有抓住适当的机会。他不善于跟剧院打交道。书中讲述了有天晚上当他走近剧院的时候,奥斯卡·王尔德《理想的丈夫》正在上演,他决定放弃去观看厚脸皮同性恋者王尔德剧本的演出。因为“他认为进剧院的这些人显得似乎要尽情地享乐他们自己,他觉得在他生活中他从来没有过这个样子。他不知道在这些那么快活、那么洋洋得意、那么高兴的人中间,他怎样度过那三个小时。”于是詹姆斯就又退回去了。

詹姆斯生活中的大部分紧张是来自于他对自己所珍视社会的疏远。事实上,他已步入到欧洲的上流社会,富有的作家以能跟他有联系而感到为荣,可他仍觉得自己是一个局外人:是一个单身汉,有同性恋的倾向,尽管他压制了这个欲望。同时他又是一个美国人,因为那时美国刚刚发展起来,崇尚欧洲文化与崇拜欧洲人是当时美国上层人士的一种风气。

他觉得自己受到了羞辱,开始有意远离公众的视线,减少了与家庭和朋友的接触,旅行到罗马和佛罗伦萨,本打算在那里安安静静地度过余生。后来又在英格兰买了一幢带花园的房子,于是定居下来尽心尽力地写作。在1902年和1905年之间,詹姆斯出版了3本20世纪最被看好的长篇小说:《鸽翼》、《使节》、《金碗》。1915年詹姆斯加入了英国籍。詹姆斯的写作是很专注也很投入的,他把小说创作作为一门精妙的“综合艺术”来认真对待。太认真了,所以他在生活上和创作中总是交织着心理上的不安与紧张,以至于心理上的平衡常常被打破。

创作之路

詹姆斯从1864年起开始文学创作。1873年,亨利·詹姆斯迎来了人生的第三十个年头。他决定做一点以前从未尝试过的事情。他准备写首部长篇小说。正因为如此,他酝酿第一部长篇——《罗德里克·赫德森》(RoderickHudson)时所花的那几个月时间具有特殊意义。詹姆斯相当直率地承认,叙事的“萌芽”源于一次晚宴上偶遇的安斯特鲁瑟·汤姆逊夫人(Mrs.AnstrutherThompson),但他不曾肯透露是什么学究式的冲动促使自己着手创作。而在他于1873年5月31日写给哥哥威廉·詹姆斯的信件中就有这样一个暗示。当时他住在佛罗伦萨,那天在一家书店的橱窗里看到了沃尔特·佩特的新作《文艺复兴史研究》。他在给哥哥的信中写道,就在那一刹那间,他像被“火焰烧灼一般”地想买下这本书,然后写上一份短评。然而,他又写道,他意识到自己对该书所讨论的一些问题一无所知,所以就放弃了这个念头。他表示,无论如何,自己都会写些不同的东西。

1879年中篇小说《黛西·密勒》(DaisyMiller)使他一举成名。小说描写美国姑娘黛西·密勒游历欧洲时的遭遇。她的天真浪漫、热情开朗的性格招来了许多误解和麻烦。最后客死他乡。小说将美国人的天真浪漫与欧洲人的世故奸诈进行了比较,肯詹姆斯并没有简单地肯定前者而否定后者,只是向读者

真实地展现了新美国和旧大陆之间的道德文化冲突。1881年出版的《一位女士的画像》(ThePortraitofALady),是他早期创作中最具代表意义的作品。小说中的女主人公伊莎贝尔从美国移居英国。在一次意大利之行中,她认识了一位长期侨居欧洲的美国人,感到他趣味高雅、修养良好,就毫不犹豫地嫁给了他。婚后发现丈夫爱的是她的财产。伊莎贝尔在经过一系列痛苦的思索之后,还是决定维持和他的婚姻。小说表现了美国资产者同欧洲封建贵族相处时相互吸引又相互抵触的主题。20世纪初,处于创作后期的詹姆斯接连发表《鸽翼》、《使节》和《金碗》3部长篇小说,使他的创作达到高峰。《鸽翼》写一位英国记者为钱财追求一个患有不治之症的美国姑娘的故事。《使节》描绘一位高雅的法国女人对一个美国阔少所产生的难以抗拒的魅力。《金碗》通过一段继母与女婿私通的故事引发出了许多涉及道德问题的思索。它们基本以人物微妙的内心活动为主,有时冗长烦琐,并显得晦涩难解。詹姆斯的作品还有《波士顿人》(TheBostonians)、《卡萨玛西玛公主》(ThePrincessCasamassima)、《美国人》(TheAmerican)、《波英顿的珍藏品》(TheSpoilsofPoynton)等。小说以外,还写过一些重要的文学评论、剧本、游记等。詹姆斯被誉为西方现代心理分析小说的开拓者。

相关评价

亨利·詹姆斯开创了心理分析小说的先河,在他的笔下,出现了仿佛是迷宫般的普通人的内心世界。在《鸽翼》(TheWingsoftheDove,1902)中,他发掘了人物“最幽微,最朦胧”的思想和感觉,把“太空中跳动的脉搏”转化为形象。在兰登书屋(RandomHouse)1996年评选的20世纪百部最佳英文小说中,亨利个人就占了三部。

像亨利·詹姆斯(HenryJames)那样沉默寡言的小说家很少见。尽管他在写给一位青年雕塑家的信件中透露出同性恋的倾向,但后人并无法肯定他们是否真的有过通常意义上的性生活。许多作家以放任著称,詹姆斯则似乎因谨慎而扬名。相比十九世纪下半叶的作家,例如英国的拉斐尔前派及其后继者,法国的现实主义小说家和颓废派诗人,詹姆斯鹤立鸡群,因为他从无绯闻缠身。谨慎不但是他个人生活的最大特点,而且也体现在他的文学自信心上。他那洋洋洒洒达数卷的自传、他的信件和他撰写的前言只是隐隐约约地透露出自身艺术的主要动力和源泉。亨利·詹姆斯是美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现实主义作家之一,他的名声与现实主义紧紧连在一起,他为现实主义理论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亨利·詹姆斯在新批评派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被喻为“文学大师”、西方现代小说的先驱。詹姆斯提出的“意识中心论”对后来的“意识流小说”影响巨大。中篇小说是詹姆斯偏爱的一种“优美无比的”艺术形式。他认为把丰富多彩的内容纳入少而精的形式,这是对作家的一种挑战。詹姆斯满怀激情地接受了这个挑战,把中篇小说创作的造诣提高到一个前无古人的水平。亨利·詹姆斯对个人道德品质的浓厚兴趣。这是深有文化教养的知识分子所怀有的人文主义倾向,而不是人们所熟悉的对贫苦大众的人道主义同情。作者赞美优美而淳厚的品德,把个人品质高高置于物质利益甚至文化教养之上,个人品质和他人利益高于一切。

以欧洲人的眼光来看,詹姆斯是个跨越国界的“文学大师”,但他的艺术风格与马克·吐温的文学传统背道而驰,所以他在世时,钟情于他的美国读者为数不多。马克·吐温酷爱富有乡土色彩的民众口语,詹姆斯则爱用晦涩难懂的副词和长句,堆砌比喻,对话过分雕琢,意思含糊不清。因此,他和他的作品一度受到指责,直到两次世界大战之前,美国出现了“第二次文艺复兴”时,作为小说家和批评家的詹姆斯才受到充分重视。他被公认为美国一位杰出的心理现实主义小说家。

成就

现实主义经验论

亨利·詹姆斯把“真实”当作现实主义的基本原则,他解释说:“一部作品之所以可以称其为小说的首要原因就是它的真实性,即对某一事件的真实描绘,不管这一事件在道德和情趣方面有何争议,其真实性是用来衡量该作品质量的基本标准。”詹姆斯还认为“予人以真实之感是一部小说至高无上的品质”。虽然如此,詹姆斯更注重经验在小说创作中的应用,他把经验看作是悬在理想世界里用最优秀的丝织成的网,用来捕捉每一样临空的东西。论及经验,詹姆斯曾经用了一个真实的例子说明他自己对经验的理解:一位英国有才华的女作家曾经十分出色地刻画过一个法国青年耶稣教徒,可是她创作这个人物的经验仅仅是凭短暂的一瞥—有一次她在巴黎经过一位牧师的家门,偶尔看到里面围坐在餐桌前几位刚吃完饭的年轻耶稣教徒,她获得了一个印象,并借此创造了一个典型人物。因为她了解她所生活的法国社会中青年的特点,也了解耶稣教义,所以她能把这些概念融合在一起,创作出一个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人物形象。更重要的是,她得天独厚地具有窥一斑而见全豹的才能。詹姆斯认为这短暂的一瞥足以给作家构成经验,“那一瞥产生了一幅画面,它虽只持续了一刹那,但只一刹那就是经验,这种现实生活中的经验给作家留下深刻的印象,这种经验才能与创作环境或社会地位等偶然因素相比,是一种大得多的创作源泉”。在詹姆斯的论述中,“窥一斑”和“见全豹”颇有深意,前者道出了小说艺术的先决条件,而后者反映了他对小说本质的看法。詹姆斯一直认为“小说就是个人对生活的印象”,“艺术就是选择,可是它是一种以典型性和全面性为主要目标的选择”。此外,詹姆斯用一个艺术类比来描述小说的真实性,即“如同图画就是现实,小说就是历史”。詹姆斯认为小说对现实的富有想象的转化发生在艺术家的思想里,他把小说定义为“个人对生活的直接印象”,突出了小说创作中作者的经验和主观性。在这个定义中,“个人”和“印象”强调主观性,而“直接”和“生活”强调了小说的真实性即小说与生活的对应性。

詹姆斯认定的小说本质是对代表性生活印象的选择和再现。生活是小说创作的源泉,经验构成了小说的素材,这就是詹姆斯的现实主义。詹姆斯认为小说家应具有“窥一斑而见全豹”的想象能力,这是一种“由所见之物揣测未见之物的能力,揭示事物内在含义的能力,根据某一模式判断事物整体的能力,这种能力是全面感受生活的条件,有了这一条件,你就能很好地全面地了解生活”。詹姆斯的这些理论代表了他对“真实性”的看法。他认为小说存在的理由在于它的逼真性,而这种逼真性既具有典型意义的真实,又要着眼于深层意义上的真实。詹姆斯自小在美国长大,他成人后除了偶尔几次回美国探亲以外一直漂泊在欧洲,他在欧洲的亲身经历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给他留下丰富的生活经验,为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素材,同时也为他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观察欧美社会、欧美人,为他反映社会现实的国际主题小说创作奠定了基础,正是这种国际场景为他提供了揭示欧美社会人物性格的平台,他自己那窥一斑而见全豹的创作才能得以展现。詹姆斯他有生活在欧美社会的经验,了解欧美社会,熟谙欧美人的区别。他一直想把欧洲和美国的文明进行对比,想在自己的小说世界里以具体的形象再现欧美社会的现实—即欧洲文明与美国文明之间的冲突就是一个非常感人、非常吸引人的现实。在这种现实主义思想的支配下,在他对欧美社会产生了较深的印象之后,詹姆斯把他对生活的直接印象创作成小说,也给他的很多早期作品赋予了浓厚的现实主义色彩。他笔下的小说人物通常都来自美国,后置身于欧洲大环境中遭遇其美国文化背景与欧洲文化观念的冲突。从《黛西·米勒》、《一个美国人》到《一位女士的画像》等等,詹姆斯小说的故事经常发生在真实的地方,人物也是对现实生活中有代表性的真实人物的客观描述。詹姆斯演绎了一个个美丽的故事,描写了千姿百态的人物和人生,詹姆斯是现实主义的倡导者、实践者、改革者。

詹姆斯在他的作品中深刻的揭示了美国精神和美国生活。他早就相信文学艺术家不能光凭着镜子照射某时某地社会生活的表面,相反,作家应该运用语言艺术,挖掘人类的心理和道德本性中的最深层的东西。他认为小说不仅仅是为读者提供娱乐的艺术形式,最好的小说应该通过展现社会生活非常复杂的过程,来启示读者的生活。

名人评价编辑

东西方的文学我考察过一些,编过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幻想文学选集,译过麦尔维尔、卡夫卡、布洛瓦等人的作品,但至今仍未发现较之亨利詹姆斯更为神奇的……他写戏剧不是很成功,但写小说却极为拿手,善于创造模棱俩可的情节,使读者费脑筋,但因此也可被永无休止地读下去。他的那些丰富的作品,写出来就是为了要人慢慢回味、细细分析的。——博尔赫斯

我试图像亨利·詹姆斯那样保持冷静……他是一位伟大的作家。——海明威

他(亨利·詹姆斯)在小说史上的地位,就和莎士比亚在诗歌史上的地位一样稳固。——格雷厄姆·格林

主要作品

《时刻戒备》WatchandWard(1871)

《罗德里克·赫德森》RoderickHudson(1875)

《大西洋的轮廓》TransatlanticSketches(1875)(游记)

《美国人》TheAmerican(1877)

《黛西·米勒》DaisyMiller(1878)(中篇小说)

《欧洲人》TheEuropeans(1878)

《华盛顿广场》WashingtonSquare(1880)

《一位女士的画像》ThePortraitofaLady(1881)

《法国掠影》ALittleTourinFrance(1884)(游记)

《波士顿人》TheBostonians(1886)

《卡萨玛西玛公主》ThePrincessCasamassima(1886)

《阿斯彭文稿》TheAspernPapers(1888)(中篇小说)

《悲惨的缪斯》TheTragicMuse(1890)

《盖伊·汤姆威尔》GuyDomville(1895)(剧本)

《被凌辱的伯顿》TheSpoilsofPoynton(1897)

《梅茜所知道的》WhatMaisieKnew(1897)

《螺丝在拧紧》TheTurnoftheScrew(1898)(中篇小说)

《在笼中》IntheCage(1898)

《尴尬年月》TheAwkwardAge(1899)

《圣泉》TheSacredFount(1901)

《鸽翼》TheWingsoftheDove(1902)

《使节》(或译:奉使记)TheAmbassadors(1903)

《丛林猛兽》TheBeastintheJungle(1903)(中篇小说)

《金碗》TheGoldenBowl(1904)

《英国风情》EnglishHours(1905)(游记)

《美国掠影》TheAmericanScene(1907)(游记)

《意大利时日》ItalianHours(1909)(游记)

《过去的韶光》TheSenseofthePast(1917)(未竟长篇小说)

《象牙塔》TheIvoryTower(1917)(未竟长篇小说)

更多推荐
相关分类
热门文章
热门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