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单搜索

《水》又名《月亮河》、《止水上的浮花》,是印度女导演迪帕•梅赫塔的“要素三部曲”的第三部,于2005年上映。8岁女童楚娅被剃光了头送去寡妇之家,并结识了莎昆塔拉和美若天仙被麦杜马逼迫接客获取全体寡妇的生活费用的卡利亚妮。卡利亚妮和纳拉扬坠入了爱河逃离寡妇之家后发现原来纳拉扬父亲曾是自己的客人,万念俱灰投河自尽。失去经济来源的麦杜马用糖果诱骗她到河对面的豪宅中接客。当莎昆塔拉救出被蹂躏后的楚娅,将楚娅送上火车随纳拉扬去寻找甘地的佑护。
中文名
止水上的浮花
外文名
Water,River Moon
导演
迪帕·梅塔
编剧
迪帕·梅塔,阿努拉格·卡施亚普
主演
丽莎·莱伊,约翰·亚伯拉罕
类型
爱情,剧情,悬疑,歌舞
片长
114分钟
语种
北印度语
制片地区
加拿大,印度
创作时间
2004年04月05日~2004年06月13日
发行/播出时间
2005年11月04日
资源网址
https://www.1905.com/mdb/film/46561/
目录

基本介绍

印度电影《止水上的浮花》由迪帕·梅塔执导,丽莎·莱伊、约翰·亚伯拉罕等主演,2005年11月4日在加拿大上映。

《止水上的浮花》是迪帕·梅塔要素三部曲(前两部分别是《火》和《土》)中的第三部影片。这部电影的背景是在20世纪30年代,其讲述了一个刚刚成为寡妇的8岁女孩楚娅(萨拉拉饰)的故事。根据印度教的传统,她的头发被剪掉了,而且被带到一个只有女人住的收容所。在那里,楚娅必须对她过去犯下的罪过进行忏悔,因为她被认为导致了丈夫的死。这个收容所里有年轻和年老的女人,一些人接受了这样的命运,但一些人却对自己的未来还有憧憬。小楚娅在这里开始思索她在世界上的角色到底是什么。楚娅的明天会怎样?苦命女人的未来又将如何?

《止水上的浮花》本来定于2000年1月30日开拍,但一些印度教极端分子却决意要阻止影片拍摄,他们说这个剧本“粗俗”,对“道德亵渎”,最终这部花费180万美元电影杀青了,但相关事情却并没有结束。当电影上映时,宗教极端分子大肆进行污蔑,迪帕·梅塔自己生命都面临着威胁。

参演人员

丽莎·蕾饰 Kalyani

约翰·亚伯拉罕饰Narayana

迪帕·梅塔饰SpecialAppearance

西玛·比斯华斯饰Shakuntala

内容介绍

影片故事发生在1938年的印度,8岁大的小女孩楚娅在懵懂之年就被嫁人,婚礼的记忆模糊不清,对婚姻的意义更是一无所知,而70岁的夫君在婚后不久便一命呜呼,小楚娅成了寡妇。按照印度传统,寡妇只有三种选择:一是嫁给亡夫的弟弟;二是同亡夫一起火葬;三是终生单身,不得改嫁一直到死。

楚娅被送到巴纳拉斯的“寡妇之家”,来到这的所有寡妇要剔掉青丝,身穿白袍,与世隔绝,寂寂终老。不服管教的楚娅把“寡妇之家”闹得天翻地覆,同时也结识了信仰笃定而沉默寡言的莎昆塔拉,和貌美如花、破例留有秀发的卡利亚妮。原来后者是“寡妇之家”的经济来源,寡妇头目麦杜马提逼迫卡利亚妮去卖淫,从而获取全体寡妇的生活费用。

卡利亚妮认识了年轻有为的纳拉扬,纳拉扬是甘地的追随者,两人坠入了爱河,纳拉扬希望能和卡利亚妮结婚,但母亲却坚决阻止。一天,纳拉扬决定将卡利亚妮带回河对岸的家中,可逃离“寡妇之家”的卡利亚妮竟然发现原来纳拉扬的父亲同自己有过肉体交易,万念俱灰的卡利亚妮投河自尽。

失去了经济来源,麦杜马提开始打楚娅的主意,用糖果诱骗她到河对面的豪宅中。当莎昆塔拉再次看到楚娅时,被蹂躏后的楚娅已经昏迷不醒,莎昆塔拉抱着可怜的楚娅不顾一切的冲出“寡妇之家”,将小女孩送上火车,让她随纳拉扬去寻找甘地的佑护。

创作团队

导演Director

迪帕·梅塔

DeepaMehta

编剧Writer

迪帕·梅塔DeepaMehta

阿努拉格·卡施亚普AnuragKashyap-dialogue

制作人Producedby

MarkBurton-executiveproducer

DavidHamilton-producer

DougMankoff-executiveproducer

DilipMehta-associateproducer

MarekPosival-associateproducer

AjayVirmani-executiveproducer

ClaireWelland-lineproducer

摄影Cinematography

GilesNuttgens

剪辑FilmEditing

ColinMonie

原创音乐OriginalMusic

麦切尔·丹纳MychaelDanna

A·R·拉曼A.R.Rahman

美术设计ArtDirectionby

SumantJayakrishnan

服装设计CostumeDesignby

DollyAhluwalia-UpsetWoman(asDollyAhluwaliaTewari)

视觉特效VisualEffectsSupervisor

AllanMagled-(asAlanMagled)

副导演/助理导演AssistantDirector

AvaniBatra-thirdassistantdirector

JackBoem-secondassistantdirector

DylanGray-firstassistantdirector

SiddiqueMohamed-thirdassistantdirector

AkshayRoy-secondsecondassistantdirector

获奖记录

奥斯卡金像奖(2007;第79届)提名:1

提名

·奥斯卡奖-最佳外语片迪帕·梅塔DeepaMehta

获2006年加拿大吉尼奖最佳女主角、最佳摄影、最佳音乐奖。

鉴赏评价

这是一部充满了革命的情绪的印度/加拿大电影。一条河隔开了印度的两个世界,在河的这边,宗教传统将寡妇们禁闭在寺院这个封闭的世界。宗教传统剥夺了他们享受普通人的情爱的权利,她们的余生将用来侍奉神。河的另一边,居住着拥有高级的宗教身份却可以不受宗教以及道德信条约束的贵族、神职人员。因为,他们掌握着可以任意解读神圣经典来为自己的私欲服务的能力。

然而,河这边的寺庙里的寡妇们也并非过着一种纯然圣洁的宗教生活,为了生存,她们不得不将她们中年轻漂亮的寡妇送到河对岸去供高贵的人淫乐。千百年来,这个传统一直被当做神的命令坚守着,就像时钟一样,滴答滴答地、有序地循环往复着,直到一个叫甘地的人站出来说:“许久以来,我们认为神就是真理,可现在我们发现,真理才是神”。

可来自甘地的新思想在印度这个有着顽固的宗教传统的社会里有着多大的号召力呢?

电影讲述了一个叫卡利安娜的年轻寡妇的悲剧故事。来自河对岸的豪宅里的年轻人爱上了这个叫卡利安娜寡妇,当然,她也爱上了他。尽管有来自寺庙的强大阻力,也不足以阻止她们走到一起的决心,但一件事却让卡利安娜退缩了,因为河对岸的年轻人的父亲,就是她被迫献上自己的肉体供其淫乐的那个人。卡利安娜冲破了宗教观念与传统的束缚,却被人性中的羞耻之心打败了。她不能走向彼岸,又不能退回寺庙,她只好把自己沉溺在河中,用死亡来逃避这个她已然找不到栖居之所的世界。

她的死对于恪守宗教清规的寺庙里的寡妇姐妹来说,是个不小的震动,当卡利安娜的朋友,寺庙里最幼小的寡妇楚娅也遭受到被送往河对岸的同样命运后,其中一个有所觉悟的寡妇将楚娅送上了追随甘地的火车。楚娅从黑暗的宗教传统中得到了解放。

电影的最后,一行字幕显示:直到今天,尚有几千万印度寡妇遭受着同样的命运。也就是说,在甘地所发起的思想革命近百年后的今天,那顽固的宗教传统仍然是印度社会一股强大地决定性力量。

当我们今天很多中国知识分子为印度的传统价值得到很好的保存而羡慕不已的时候,却不知道,印度有许多知识分子却羡慕着我们发动了一场彻底的革命、因而很大程度上扫荡了那黑暗腐朽的封建等级制度。

中国和印度知识分子间的这种错位的相互羡慕细想起来真让人觉得有些感慨。它让人不能不重新去思索革命是什么、为什么要革命、革命的真正理由是什么。

这部电影的马克思主义情绪是显而易见的。电影通过那位住在河对岸的豪宅里的、陷入和卡利安娜的爱情的、甘地思想的追随者之口道出了革命的理由:寡妇被送进寺庙可以为家里节省开销,宗教只是借口,除了经济动机之外,她们的悲凉境遇没有别的原因。言下之意,人的解放就是人经济/社会地位的解放,除此之外,没有解放。

换句话说,如果是经济动机让卡利安娜们不能不忍受那悲凉的人生的话,让卡利安娜们获得解放的唯一途径就是让她们走向现代社会、在经济和政治上获得自主权。而为此发动一场革命的唯一理由就是“从来没有救世主,一切靠我们自己”。

然而问题真的就这么简单吗?回过头来看看我们的社会吧。经过一场革命,我们赶走了一切传统观念、道德尺度的“救世主”,在经济上全然像奴隶与奴隶主般地依附关系已然不再普遍地存在于我们的社会中了。我们的妇女不可能再受困于印度式的宗教信条。但我们的妇女(包括我们每个人)获得了解放吗?没有。人是一种不免要栖居于某种处境的人,任何的处境无论一开始它多么地革命、最终它都将异化蜕变成一种奴役人的势力而与人为敌。革命让我们的妇女不再受困于一种宗教道德传统,在后革命的时代里,我们的妇女却受困于一种那个非道德、无传统的困局;她们不会为一种传统价值而守寡,她们却因为身处一个全然没有传统价值的社会而被抛掷在一种极度焦虑、没有安全感的虚无处境中。

对于传统价值的态度,“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这句名言听起来总是正确的,可由谁来判断什么是该保留的,什么是该抛弃的,这又成了一个问题。电影通过卡利安娜的口说:“由你来决定”。言下之意,由每个人自己的良心来决定。可问题来了,个人有力量去作出这样的决定吗?卡利安娜不是靠着自己的勇气作出了决定却到头来被自己内心的挣扎给打败了吗?

可见,人类的困境既非靠外部世界的经济与社会的革命就能轻易化解,而个人的解放倘排除了经济与社会的革命也无从谈起。人的解放是一场复杂的、永恒的斗争,永无止息。

其他信息

幕后花絮

扮演楚娅的人选在50位参加试镜的小演员中挑选而出,最终确定的斯里兰卡女孩莎拉拉从未有过表演经验。

影片在斯里兰卡的拍摄过程中严格保密,片名也被改为“FullMoon”以掩人耳目。

导演迪帕·梅塔的母亲非常喜欢约翰·亚伯拉罕,于是要求女儿在本片中为他安排一个角色。

精彩对白

Narayana:Alltheoldtraditionsaredyingout.

纳拉扬:所有古老的传统都在灭绝。

Kalyani:Butwhatisgoodshouldnotdieout.

卡利亚妮:但是好的传统不应该摒弃。

Narayana:Andwhowilldecidewhatisgoodandwhatisnot?

纳拉扬:那由谁来决定好坏?

Kalyani:You!

卡利亚妮:你!

幕后制作

作为印度著名的导演,迪帕·梅塔的脑海中有一幅牢记了10年的画面。那是在朝圣圣地瓦腊纳西,梅塔看见一个寡妇缩成虾米状,身体已经被岁月风化,头发短到紧贴着头皮,她在四肢着地的奔跑,疯狂寻找着掉进恒河中的某件东西。在清晨的朝圣人群中,她的伤痛昭然若揭,但即使她痛哭失声,依然没人注意。当时梅塔正在为乔治·卢卡斯的电视剧《YoungIndianaJonesChronicles》担任剧集导演,她走在恒河岸边,希望能感知此地吸引全印度的朝圣者的原因,于是她看到了那个寡妇,梅塔创作《水》的灵感便是由此而生。

2000年,梅塔在得到印度政府的批准后,在瓦腊纳西集结了演员和剧组成员,开始在恒河边展开为期6周的开拍前的准备工作。然而影片刚刚开拍不久,印度教极端分子就出现在拍摄现场,彻夜强烈抗议,指责影片诋毁了印度,焚烧梅塔的画像,将拍摄器材扔进河中,并在城中游行,而这些人中,没有一个读过影片剧本。政府派出300名军人维护治安仍无济于事,甚至有人决定用跳河自尽以示抗议,在冲突越加激化的态势下,剧组决定停止拍摄。

梅塔的影片拍摄因暴力行径而被迫停止立即激起了国际社会的愤怒,乔治·卢卡斯马上在《综艺》上发表整版声明声援梅塔,但是国外舆论压力的作用微乎其微。

为了让影片重新开工,梅塔整整花费了4年时间,因为如果仍在印度拍摄,对剧组人员过于危险和鲁莽,于是梅塔转道斯里兰卡,并且重新物色了演员。

影片故事发生在印度的30年代,虽然今天的印度已经快速发展,那些关于寡妇的清规戒律也早已经取消,但在这个有着3300万寡妇的泱泱大国里,惊人的问题依然存在。她们被人羞辱,被家庭放逐,被贫困围困在社会底层,以乞丐和妓女的身份出现在角落。对她们生活现状的揭露仍是极具争议的热点,从那些宗教极端分子的过激表现就足以证实影片暴露了印度社会中的顽疾。

《水》是导演的要素三部曲(前两部分别是《火》和《土》)中的第三部影片。

更多推荐
相关分类
热门文章
热门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