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青黄河公路大桥位于山东省惠民县和高青县交界处的黄河干流上,北岸是惠民县王集,南岸为高青县木李镇。2003年10月开工建设,2006年12月31日投入运营。
惠青黄河公路大桥为我国跨度最大的矮塔斜拉桥,总长1548.38米,其中主桥长486米,双向四车道、宽度25米,北引桥长214.69米,南引桥长844.69米,连接线总长8700米。
该桥为斜拉式二级公路大桥,总长1548.38m。其中主桥长486m,宽25m,双向4车道,北引桥长214.69m,南引桥长844.69m,连接线总长8700m。工程概算总投资3.08亿元。
大桥设计荷载为汽-超20、挂-120,设计行车速度80km/h。设计流量11000m³/s,设计水位29.05m。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主桥及引桥按Ⅶ度设防,通航标准为内河4级航道,通航净高8m,净宽150m。
主桥为预应力混凝土双塔单索面部分斜拉桥,塔墩梁固结,主桥箱梁为单箱三室变高度箱形截面。桥塔为钢筋混凝土结构,计算塔高30.3m,采用矩形截面,顺桥向长4.5m,横桥向锚索区宽2.8m,非锚索区宽2.3m。斜拉索采取单索面布索,利用中央分隔带作为拉索的锚固区。主桥主墩采用双薄壁墩,过渡墩采用矩形截面的钢筋混凝土板式墩,桥墩迎水侧设置钢筋混凝土破冰体。主桥基础为钻孔灌注桩基础,钢筋混凝土承台,灌注桩直径1.5m。引桥为42m箱形组合梁,简支结构,桥面连续。桥墩采用双柱式桥墩,预应力混凝土盖梁,墩柱直径1.8m,间距8m,基础为钻孔灌注桩基础,灌注桩直径1.5m,桩和柱墩间设两个钢筋混凝土承台。桥梁与大堤交叉采用平交方式,顺堤交通改在背河修筑防汛专用辅道绕行。
大桥附近河段,两岸堤距1.5~2.8km,主河槽宽0.3~0.7km;河床平均纵比降0.1‰,洪水漫滩几率较大,防洪压力较大。其中归仁险工至王集险工河段长7.3km,河道顺直,两岸堤距较小,右岸孟口控导工程控制主溜摆动作用较强,中水河槽相对稳定。王集险工至新徐控导河段长10.0km,具有弯、险的特点,主溜大多凹向右岸,河势变化较大。另外,由于该河段为黄河下游弯曲型窄河段,凌汛期间的凌汛威胁也相当严重。
惠青黄河公路大桥的建成,对鲁北地区通过鲁东南打开华东的大门,鲁中南地区与京津地区建立起便捷通道,对于改善当地交通格局,优化投资环境,激活经济流通,加快强县富民进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大桥的建成通车,极大的便利了黄河两岸的人员物资交流,对完善山东省鲁北、鲁中地区的路网,改善黄河两岸的交通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惠青黄河公路是南方江浙沪等发达地区直入京津最便捷的跨河通道,将为惠民、高青两县带来大量的人流、物流和信息流,惠民县传统意义上“京津锁钥”的地位也将由此重新焕发活力。不但对惠民、高青两县经济发展起到巨大拉动作用,也将有力的推动黄河南北经济交流和产业对接,成为京津冀及环渤海经济圈的重要交通要道。
惠青黄河公路大桥由铁道部第一勘测设计院设计,由惠民县交通局、高青县交通局、淄博市黄河河务局与山东惠民黄河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共同出资建设。
惠青黄河公路大桥建成投入试运营
2006年12月31日,上午10时19分,我国跨度最大的矮塔斜拉桥,滨州第三座、惠民第一座跨河公路大桥经过两年8个月的连续施工和奋战,终于抢在2007年元旦前建成通车投入试运营。
惠青黄河公路大桥是全长10.44公里,其中大桥部分1740米,主桥为486米三孔预应力混凝土双塔单索面斜拉桥,引桥由24孔42米预应力组合箱梁和高路堤组成,全宽20米,双向四车道;连接线长8.7公里,按一级公路标准建设,路面宽24米,工程总投资3.8亿元。自2004年8月开工以来,承建单位中铁二局五公司、路桥华南工程公司、山东黄河工程局克服了工程技术含量高、施工难度大和冬季、汛期施工带来的各种困难,战风沙、冒酷暑,科学管理、精心施工,工程进展十分顺利。继10月28日提前10天实现主桥合龙后,广大施工管理人员开动脑筋、科学调度,预应力张拉、桥面铺装、防撞护栏及其他附属工程交叉进行,奋战两个月,终于在元旦前建成投入试运营。实现了工程质量零缺陷、安全生产零伤亡的目标,书写了黄河大桥建设史上辉煌的一页。
高青、惠民两县同属鲁北平原,隔河相望,交通不便。虽有庆云至淄川公路穿境而过,但由于只能靠清河镇黄河浮桥通行,桥面狭窄,车速受限,加之洪汛、凌汛期间停运的影响,庆淄路的运行常常受阻于这一瓶颈,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该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长期以来,一直是黄河两岸人民的共同期盼。为此,2001年两县决定采用BOT形式合作建设黄河大桥。经多方努力,积极争取,相继完成初步设计、黄河防洪影响论证批复、施工招标等筹建工作,为大桥开工建设提供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