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单搜索
首页 旅游 历史人文建筑 经幢 河北赵州陀罗尼经幢

河北赵州陀罗尼经幢

赵州陀罗尼经幢是中国现存最高大的石刻经幢,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赵县城内南大街与石塔路交叉口,原是开元寺遗物,寺已毁,唯存经幢。1961年国务院公布赵州陀罗尼经幢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经幢整体轮廓庄严秀逸,形如宝塔,故民间俗称“石塔”。此经幢是我国古建筑造型和雕刻艺术相结合的杰作,展现了宋代造型艺术的辉煌成就。
所在地/隶属
河北省石家庄市赵县
所在地/隶属
河北省石家庄市赵县
目录

景点简介

在拱桥之祖安济桥的故乡,还有一个全国之最,这就是赵州陀罗尼经幢。凡到赵县观赏大石桥的游客,几乎都要顺道往访这座石刻艺术珍品。

陀罗尼经幢位于赵县城内南大街与石塔路相交的十字路口处,这里原是唐代开元寺的旧址,经幢为开元寺的建筑物,后寺废而经幢仍存。因幢体刻有陀罗尼经文,故称“陀罗尼经幢”。这座经幢全部用花岗岩石雕琢叠砌而成,外观造型酷似塔,所以当地俗称“石塔”。赵县古称赵州,其标准称谓应为“赵州陀罗尼经幢”。

历史沿革

该经幢建造于北宋景祐五年(公元1038年),由礼宾副使、赵州知州王德成督办,赵州人何兴、李玉等人建造。高16.44米,是全国最高大、最完美的一座石经幢,其造型高峻挺拔又秀丽多姿,极具艺术韵味。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幢,梵语叫“驮缚若”,意译为幢。幢的本意就是旌幡,原本是我国古代作仪仗用的以羽毛为饰的一种旗帜。佛教传入中国以后,佛教徒在长筒圆形绸伞上写经叫经幢,为了保持耐久,又将经刻于石柱上叫石幢,后来亦称为经幢。我国石柱刻经始于六朝,而石柱刻陀罗尼经则始于唐初。当时佛教密宗盛行,众信徒认为咒语——陀罗尼包含深奥的经义,倘若有人书写或反复诵念即会解脱他的罪孽,得到极乐。为使陀罗尼经永存,善男信女们便将它刻于上有顶下有座的八棱锥形石柱上,这就是当初较为简单的经幢。宋代以后,经幢逐渐演变成建筑雕刻艺术、佛教内容于一体的完美石雕建筑,赵州陀罗尼经幢就是这样一个突出典型。

建筑特色

赵州陀罗尼经幢坐北朝南,由基座、幢体和幢顶宝珠几部分组成,为八棱多层形式,共七级。最下面是一层边长6.1米的方形束腰式台基,束腰刻有莲花石柱和形象健美的金刚力士和“妇人掩门”雕像,姿态生动自然。台基上是平面八角形须弥座,分为两层,第一层束腰部每面雕三尊坐莲菩萨,第二层束腰部雕刻形似庙宇殿堂的房屋,还有仙山、宝塔、长廊、佛像等。第二层须弥座上面刻盘龙,上面峭立八座须弥山峰,峰峦中雕有庙宇、宝塔、人物、禽兽等。

须弥山之上,为经幢主体幢身,分为六节,均为八棱形。第一节正面篆刻“奉为大地水陆苍生敬造佛顶尊胜陀罗尼幢”十八个大字,其他七面和二、三节幢身上刻楷书经文,行笔遒劲,结构严整,是一部优秀的书法作品。四、五节幢身上满刻佛教人物、经变故事等。第六节幢身上面为一八角亭,其上安置的桃形铜制火焰宝珠塔刹,直指碧空。

幢身各节之间均置有八棱形华盖或幢檐,层层相托,形制则各有特色,雕有缨络垂幔、神兽和佛教故事等,为经幢石雕艺术最精华所在。

赵州陀罗尼经幢不仅是我国陀罗尼经幢最高大的一例,而且它造型华丽美观,刻工极为精细,是建筑造型和石雕艺术完美结合的杰作,是我国极为珍贵的石雕文物,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因此,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室外展区北展园——燕赵紫翠园,将陀罗尼经幢作为河北园的主要标志物,置于入口景区。

所有雕刻,形象生动,刀法娴熟,工艺精湛,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后晋是短命王朝,石刻艺术存世不多,故十分珍贵。

建造结构

基座

有三层。底层为正方形平面的低平须弥座(见石作),边宽约6米,由覆莲、束腰和上下两层叠涩组成。束腰每面用束莲柱分成三间,刻金刚、力士和火焰式拱门。第二层为八角形平面的须弥座,上下叠涩各三层,束腰用角柱,角柱间浮雕菩萨、伎乐等。第三层平面也是八角形,下为覆莲,上面雕成一圈回廊,每面分三间,明间刻出台阶。每间内刻有佛本生故事的浮雕。

幢身

最下为宝山,刻有龙和宫殿。上面叠置三段满刻陀罗尼经文的八角形幢柱。再上为八角形佛龛、蟠龙短柱和素面短柱,共为六层。每层上部是一圈雕饰带:下二层为八角璎珞宝盖上加仰莲,第三层为刻有释迦游四门故事的八角城阙,第四层为带斗栱的屋檐,与其下的佛龛构成八角形小殿,第五层为八角雕饰物,第六层为屋顶形饰物。各层幢柱的直径和高度向上递减,各层雕饰带也逐层变小,雕饰由繁而简,形成上收的幢身。幢身最上层的八角素面短柱和屋顶可能不是宋代原物。

宝顶

由仰莲、覆钵和铜制火珠组成,已不是宋代原物。

更多推荐
相关分类
热门文章
热门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