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单搜索

新绛太守居园池

新绛绛守居园池始建于公元五九六年,是中国北方地区古老的园林之一,其布局设计、建造艺术在园林史上占有独特的位置,属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中国现存的一座隋代园林。2009年12月9日,绛守居园池入选“国家重点公园”。此园历代俗称“隋代花园”、“隋园”、“莲花池”、“新绛花园”、“居园池”,始建于隋开皇十六年(596),由内军将军临汾令梁轨开创。
所在地/隶属
山西省运城市新绛县
所在地/隶属
山西省运城市新绛县
目录

简介

绛守居园池,现新绛中学校后面(原州署的后面)。

东西长174.9米,南北宽95.45米,总面积为16594.21平方米,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绛守居园池系绛州街府花园,供太守、官僚、士大夫及其妻室儿女游乐的地方。

历史

此园历代俗称“隋代花园”、“隋园”、“莲花池”、“新绛花园”、“居园池”,始建于隋开皇十六年(596),由内军将军临汾令梁轨开创。当时他为官一任,体察民情,看到风不调雨不顺,常常有旱灾威胁百姓,城池附近,井水又多卤咸,既不能饮,又不可浇灌田园,于是他从距县城北30华里的“鼓堆泉”引来清凉的泉水,开了12道灌渠,大部分浇灌沿途田地,小部分流入当时刺史的“牙城”,从州衙的后面经过,流入街市和城郊,解决了人民饮水和灌溉田园的问题。大业元年(605),炀帝的弟弟汉王谅造反,绛州薛雅和闻喜裴文安居高垣“代土建台”以拒隋军讨之,因此形成了大水池,于是,中建洄莲亭,旁植竹木花柳,故“豪王才侯”在此处建起“台亭沼池”“袭以奇意相胜”,几经添建修饰,“居园池”的雏型便形成。绛守居园池历经隋、唐、宋、元、明、清各代官衙州牧的添建维修,一千三百多年的风云变幻,时尚追求,形成几个大的格局和面貌,成为我国园林史研究的重要资料。从隋唐时期的“自然山水园林”到宋元时期的“建筑山水园林”,直至明清时期的“写意山水园林”,一脉相承形成我国北方园林的独特面貌。展现了各个时代的独具匠心的造园艺术特色。隋唐时期的园林面貌已荡然无存,只能从唐穆宗长庆三年(823)绛州刺史樊宗师的《绛守居园池记》中寻觅到大概的面貌。隋唐时期园池构建以水为主,水面积约占全园的四分之一还要强,是我国北方典型的“自然山水园林”。园中有五个亭轩,一个堂庑和一个入园门,建筑形制都很简洁明快。

水从西北注入园池,形成悬瀑,喷珠溅玉。水池中子午桥贯通南北,桥中一亭名曰洄莲亭,高高屹立,远望如观蜃景一般。池边芳草、蔷薇、翠蔓、红刺相映成辉。池南是井阵形的轩亭,周以直棂窗的木制回廊,“香亭”居中鳌立,与太守寝室相通。池西南有“虎豹门”与州衙相通,左壁画猛虎与野猪搏斗图,右壁画胡人训豹图。池东西建有“新亭”和“槐亭”。东流的渠水穿过“望月渠”,流到尽头,便是柏枝舒展、浓荫密布的“柏亭”。正东是“苍塘”,西望水面,倒映在水中的梨树林波光粼粼。正北是横贯东西的“风堤”,倚渠偎池,观望池南亭榭的栏杆楹柱倒映水中,如烛光摇曳,如蛟龙缠绕,如灵龟浮波,真是色彩斑斓。“苍塘”西北的高地叫“鳌豕原”,景色令人惊叹,开阔的天空与苍茫的佳境,配以箫声琴韵,真让您赏心悦耳,忘却尘嚣。

“苍塘”西是一片茂密的梨林,这里叫“白滨”,每逢梨花盛开,如素衣女郎翩翩起舞。唐代居园池布局以水为主,原、隰、堤、谷、壑、塘等地貌单元为骨架,花木、柏槐等植物题材为主题,及少数几个供游憩的园林建筑物,构成唐代园林以自然风光为主的特有风貌。

宋代居园池在唐代的基础上已有大的改观,但随着历史的变迁,也淹没在滚滚的尘埃中,仅从宋咸平六年(1003),绛州通判孙冲所作的《重刻绛守居园池记》中可以找到大致的轮廓。宋时园池水面大大缩减,其时“苍塘”已淹没,园中的建筑物已由五个亭轩、一个堂庑、一个门增至十二个亭轩、一庙一门。水池上跨起高高的昂桥,池中玉立的芙蓉、穿梭的游鱼、精巧的山石构成另一番景观。难怪范仲淹在《居园池》诗中写道“池鱼或跃金,水帘常布雨。怪柏锁蛟龙,丑石斗豹虎。群花相倚笑,垂杨自由舞。静境合通仙,清阴不知暑”。建园的手法已从唐代的“自然山水园”转向“建筑山水园”。

宋代复建的园地已毁于宋末元初,明代由于政治稳定,经济恢复,园池又开始复建。明正德元年(1506)知州韩辙重修洄莲亭;正德十五年(1520)知州李文洁建“嘉禾楼”。

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知州李寿芝以园池遗址为基础,“缭以周垣,重加建筑,亭榭渠塘,一如旧制”。经明清几代人的构建,根据时尚的追求,“自然山水园林”又添加了“写意山水园林”的意境。

现存园池大体基本面貌是清代李寿芝重建,后经民国初年修建的风貌。园池东西长,南北窄,一条子午梁(甬道)横贯园池南北,高高隆起,将园池分为东西两部分。整个园林根据植物花卉的不同,划分成春、夏、秋、冬四个景区,咫尺园林将游客带到写意的山水图画中。甬道西“洄莲亭”屹立于芙蓉池南岸,夏日红莲翠盖飘送着藕香,在“洄莲亭”中饮酒、弈棋、抚琴,在藕乡里觉得石骨都寒,此为园地“夏景”。绕过“洄莲亭”,园池西墙中部有一依墙而筑的重檐半亭,半亭周围广植修竹花木,冬季雪压绿竹在风中摇曳却是另一番的意境,此为园池“冬景”。

这些建筑以“借景法”大大扩展了“咫尺园林”的意境。明清园林,从明正德李文洁到清光绪李寿芝,几经构建,园内盛设亭台楼榭,建筑秀丽,假山耸峙,清水环绕,花卉争艳,古柏参天,曲径小桥,景色幽美,成为一座历史悠久的园林,是古代园林中有据可查,有遗迹可寻的古老的名园,具有文物价值及园林艺术价值,是园林艺术重要的实物资料。现在园池的地形地貌基本保存完整,总体规模布局、形制及池塘渠道、亭台部位尚清晰可辨。

文化

绛守居园池,位于城内西北高垣,它是当年供州府太守和夫人及州府官员休憩游玩的地方,始建于隋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距今已有1400余年的历史,是中国现存的隋代官家园林。原国家文物局局长王冶秋踏查绛守居园池后,于1960年在《人民日报》撰文《拨开涩雾看园池》;在日本《古代造园史》中有专门章节。园池有着丰富的文化积淀。唐宋时期许多文人墨客岑参,范仲淹,欧阳修,梅尧臣等曾到此咏诗作赋,留有大量的文墨名联。北宋大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有“静境合通仙,消阴不知暑”的佳句赞美园池。园池自唐代以来屡经修复,便形成现在的春、夏、秋、冬四个景区,名木繁卉分植其中,穿筑其间的是虎豹门,回莲亭,回莲池,半亭,香亭,嘉禾楼,望月台,宴节楼等景观。园池内曲径通幽,古朴典雅,景色怡人,亭榭楼阁,错落有致。这样一座可与苏州园林相媲美的写意山水园林吸引了无数历代名流雅士一睹仙境风光。

更多推荐
相关分类
热门文章
热门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