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单搜索
首页 旅游 娲皇庙

娲皇庙

娲皇庙位于山西省霍州市贾村,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据传,此庙始建于明代,后毁,清同治四年重修。娲皇庙内现存有悬塑及壁画,尤以正殿内壁画而闻名。正殿东一侧的壁画高4米,长6.5米,面积为26平方米;娲皇圣像左侧壁画,高4米,长3米,面积为12平方米,与东侧壁画连为一体。整组画面表现了圣母宴请百官司时,宫廷内忙碌、热闹的生动情景。2006年05月25日,娲皇庙作为清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所在地/隶属
山西省临汾市霍州市贾村
文物保护单位
国家第六批(清朝)
所在地/隶属
山西省临汾市霍州市贾村
目录

娲皇庙位于山西省霍州市贾村,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据传,此庙始建于明代,后毁,清同治四年重修。娲皇庙内现存有悬塑及壁画,尤以正殿内壁画而闻名。正殿东一侧的壁画高4米,长6.5米,面积为26平方米;娲皇圣像左侧壁画,高4米,长3米,面积为12平方米,与东侧壁画连为一体。整组画面表现了圣母宴请百官司时,宫廷内忙碌、热闹的生动情景。2006年05月25日,娲皇庙作为清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简介

娲皇庙位于距山西省霍州市5公里的东郊大张镇贾村。四周青山环绕,东有潺潺泉水流过。据传,此庙始建于明代,后毁,清同治四年重修。娲皇庙内现存有悬塑及壁画,尤以正殿内壁画而闻名。正殿东一侧的壁画高4米,长6.5米,面积为26平方米;娲皇圣像左侧壁画,高4米,长3米,面积为12平方米,与东侧壁画连为一体。整组画面表现了圣母宴请百官司时,宫廷内忙碌、热闹的生动情景。

村内至今仍现存着大量古建筑遗构,如娲皇庙之东为清代悬山顶建筑魁星楼,庙之西为文昌阁高台遗址,庙之北为清代遗构刘家祠堂、清代六边形六层楼阁式砖构文峰塔,庙之西北为与娲皇庙同时期的建筑群玄帝庙。是反映清代黄河流域村落风俗、民俗的典型实例。由于村中这种特殊的文化氛围,村民憨厚、淳朴,文人墨客历代辈出,书香门第随处可见。“贾村的秀才比驴多”这一当地民谣就是其最生动的写照。

古代遗址

娲皇庙坐北面南,占地约2347.5㎡。现仅存悬山顶式戏台、硬山卷棚顶式钟鼓二楼、悬山顶式圣母殿及歇山顶式东西垛殿,共六座清代建筑。娲皇庙庙内碑文现已不存,故该庙宇的创建年代无从考证。据《说文》中记载:“娲,古之神圣女,化万物者也”。传说人类是由女娲和伏羲,兄妹相婚而产生,后来他们禁止兄妹通婚,制定婚礼。反映了我国原始时代由血缘婚进步到族外婚的情况。又传说她曾用黄土造人,并炼五色石补天,折断鳌足支撑四极,治平洪水,杀死猛兽,使人民得以安居。

1圣母殿。娲皇庙圣母殿内的娲皇圣母壁画是该庙最为精华的部分,是清代壁画中的上乘之作。总面积达71.17平方米。画面采用通景式构图,利用建筑、树木将人物有机的组合在一起。勾线填色,略有渲染,颜色以矿物颜料朱、青、绿、白、黄为主。殿宇、勾栏、亭榭采用界尺绘出。整个画面依据神话传说与清代社会现实生活交织组合在一起。

2东山壁画。东山墙壁画总面积24.33平方米,全景描绘宫廷中处理国事的画面。殿宇檐下正中悬挂“万世母仪”的匾额。中为圣母女娲坐像,半向左侧状,似乎正在询问补天事宜,左右各站立一名侍女、二名文吏。大殿月台下左右各绘有五帝,头戴冕旒,穿帝王装,手捧玉圭,侍立两侧等待吩咐;台阶下右侧一头戴乌纱帽官吏似乎正在奉旨宣昭;宫女们有的在窃窃私语,有的在穿梭于各殿宇之间;年直、月直、日直、时直四位天神也正飞奔而止;整个画面充满着节奏与悬念。东山墙壁画共有人物43人,其中女性10人(包括圣母、侍女),男童4人,男性29人(包括帝王、官吏、武士及男仆);左上角(从左到右)为时直、日直,右上角(从左到右)为年直、月直共四位天神。

3西山壁画。西山墙壁画总面积26.02平方米,正中大殿上书有“开天立极”的匾额,整个画面以此主题展开。娲皇圣母站立在正中,头戴凤冠,身着霞帔。两宫女各持羽帚、宫扇侍立两侧。各路神仙或帝王相互道贺。左右上角各有一只向下俯飞的凤凰;大殿月台台阶下两侧三名官吏和其夫人正侍立两旁;右下角是两狱卒与刚刚大赦的三名囚徒。囚徒双手合十,上身赤裸,肩系方巾,下穿裙裤前来参拜;前面两名差人抬着供案。中部上端从左到右,集中绘制着年直、月直、日直、时直共四位天神。与东山墙的四位天神相比,除人物面貌相同外,由于此时大功告成,故四位天神相聚一起,着艳丽的服饰,甚至手中少了法器。特别是大殿月台中央,武士身旁有一正在玩耍的童子,使整个场景更加充满着祥和、喜庆。西山墙壁画共有人物41人,其中女性14人,男童3人,女童3人,男性21人(包括帝王、官吏、武士、男仆及百姓);西壁左上是描绘一组童男童女的生活场景。三个童女和两个男童正在玩耍并品尝食物,大殿旁右侧两名文吏正在书写记录着什么。

4后檐墙壁画。后檐墙东西两侧壁画面积分别为10.48和10.34平方米,主要描写内容为内廷御膳房内宫女们的工作情况。这两组画面共有人物10人,每组5人,并均为宫女。她们正在忙碌着传送各种食物。有的正在将乘托食物的盘上扣一盔形盖;有的似乎正在将食物摆放成美丽的图案,或者在其上点缀着什么。

5服饰人物。从画面的人物服饰来看,尤其是官吏的官服、官帽与唐代官服相似;与山西洪洞广胜寺水神庙明应王殿内的《元杂剧》(元代)、《下棋》(元代)等中的官服相同。由于霍州与洪洞地理位置相连,因此受其影响是不难理解的。甚至其月台地面的方砖铺设亦为早期唐代“十字对缝”的地面铺法。圣母娲皇庄严慈祥,具有一种深沉含蓄的感染力;侍女的虔诚,凝聚着智慧与涵养;武士的孔武有力,在凶猛中蕴藏着善良与威严。

东山墙与西山墙壁画中的建筑场景,建筑构造、形式相同,除娲皇圣母外,也有相同天神、人物(如:四直、武士)的出场。在这102个人物或天神中,其中女性有37人(包括儿童),她们的发饰色彩艳丽,图案各异,无一雷同。但为反映各自的主题,两组壁画人物的神情、头饰、服饰色彩和服饰衣纹曲线的繁复(尤其是女服),女性人物的多寡(女性人物明显比东山墙壁画中的女性多),甚至建筑上建筑彩画的图案色彩均存在较大差异。可以看出东山墙壁画的画家着力描绘人物之间表情的传递,面部神情各异;西山墙壁画的画家则侧重于用人物形体、服饰曲线的飘逸来传递信息,表达人物的喜悦心情,是研究我国古代妇女发饰、服饰的难得资料。

历史故事

大为于天下

忽必烈为藩王时,就立下要“大为于天下”的宏大志向。至元四年(1267)他同意筹划修庙,到竣工立碑时的至元十四年,先后整10年时间。这正好是大元建国(1271年)前后。竣工之后,四方民众不远千里而至,举手加额,十分踊跃,视为天下伟观。但是,这位立国皇帝却没有给自己留下一座坟莹。不仅他没有,元王朝所有皇帝都没有陵寝。这是蒙古族习俗文化的巨大作用。

蒙古人相信“一旦身上先有了早晨的露水,则与草木同腐”。为了不与草木同腐,他们的丧葬习惯与汉族不同。

国制不起坟陇,葬毕,以马骑踏之使平,杀骆驼于其上,以千骑守之。来年春草既生,则移帐散去,满眼平野,人莫知也。欲祭时,则以所杀骆驼之母为向导,视其徘徊悲呜之处,则知葬所矣。

老骆驼因怀念死去的儿女,当然会比人更识其途,但骆驼不会将记事传代。沧桑岁月,老骆驼死了;最初祭典的人或流失于战乱,或徒牧于他方,又有谁能再知死者的葬身处呢?

大元国11位皇帝都没有陵寝,忽必烈却能在建国前后的重要时刻重修女娲陵寝;这位元世祖敕封女娲为娲皇并刻于碑额;把武则天造的四面八方无缺口的国字搬到碑额之上。这说明什么呢?

他是想说明:我忽必烈也是娲皇子孙;我信仰的是娲皇文化;我尊崇的是娲皇精神。华夏祖先、文化和精神是统一的。

自元以来的中原文化

成吉思汗1227年临终时提出,“假道宋境,联宋灭金”遗嘱。其子孙遵其战略遗策,于1234年灭金。其孙忽必烈于126O年废除选举大汉的制度,在开平宣布即位。1279年灭南宋,统一全中国,定都大都(就是今天的北京),结束了自唐朝安史之乱以来长达五百多年的南北分裂。其疆域东至海;西至中亚;西南包括西藏、云南;北达西伯利亚大部;东北到鄂霍次克海。地方建立行省,创我国省制之端。他的孙子忽必烈大汉统一了中原地区,加强了中原同北方少数民族交流,但同时他也极大地损毁了中原汉家文化的传播与流传,使中原自汉唐以来所产生的文化几乎断根,所以后人有了自元以来就再无中国,但也创造了文化的融合,创造出了元曲等一系列精美的文化,儒家文化也如同一个顽强的种子艰难的成长,终于再次结出美丽的文化之花。

八月十五杀鞑子

元朝末年,吏治腐败,财政破产,军备废弛。中原连年灾荒,人口存亡各半,激起农民起义。赵城人传说由月饼内发现有“八月十五杀鞑子”纸条的故事就发生在元末。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攻占北京,元朝灭亡。

元朝自忽必烈定国号的1271年算起。历十帝,共九十八年。

更多推荐
相关分类
热门文章
热门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