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白乳泉,因“泉水甘白如乳”而得名,是难得的宜茶之水。据文献,宋代大文学家苏东坡曾率领其子苏迨、苏过来白乳泉游览并考察,经品味泉水后写有《游涂山荆山记所见》诗。
白乳泉背依一荆山,面临淮河,东与禹王庙隔河相望,西邻卞和洞。因而泉左建有望淮楼,登临远眺,景色壮美,泉水内含有矿物质,甘冽清口,烹茶煮茗,醇香可口。白乳泉水表面张力很强,水倾注杯中,能突出杯面而水不外溢,并能浮起硬币,使游人称奇。苏东坡曾将此泉誉称天下第七泉。
得名
显然,眼泪再多也冲凿不出石坑的,民间传说不过是表明了人们对卞和忠贞报国的一片敬意。那么,白乳泉及其泉坑是如何形成的呢?
生成原因
原来,荆山是一座因岩浆侵入作用而形成的山体,在其冷凝形成过程中及其形成后受内外地质应力作用,产生了一系列节理和断裂,泉坑就是在三组密集中的节理交汇处发良而成的。泉水则是大气降水顺岩体的节理和风化裂隙下渗地下,沿断裂层汇入泉坑的。
白乳泉的泉坑后,有两人方可合抱的古榆树(实际是朴树,大多数人称之为朴榆)一株,枝叶茂盛,绿荫蔽日,酷暑季节,泉四周也凉爽宜人。泉水从石隙中流出,在一米多口径的石坑中汇聚成一泓碧液,清澈透明,同其泉名似乎不相符合。据文献,宋代大文学家苏东坡曾率领其子来白乳泉游览并考察,经品味泉水后写有《游涂山荆山记所见》诗,诗中有"牛乳石池漫"之句,诗后自注云:"泉在荆山下,色白而甘。"可见,苏东坡确实看到了泉水色白如乳。这也说明,古人命泉确有水色依据。那么,我们看到的白乳泉水为何是无色透明的呢?
对泉水颜色的长期研究结果表明,部分地下水确实会具有某种颜色,这主要是水中含有某种离子成分或有较多悬浮物质、胶体物质所造成的。白乳泉周围分布着花岗岩一类(白岗岩)的岩石,受风化作用,地表部分会形成白色的高岭土。在大雨涝沱之时,高岭土的细小颗粒可悬浮在水中,或汇入地表河流,或流入地下,使水呈现"牛乳"状。由于地层的过滤作用,这种悬浮物质往往被分离出去,使涌入泉坑的水透明无色。但也有一些距地表较近和泉口相通的宽大裂隙,可将这些未经过滤的水输入泉口,使泉水浑浊发白。这可能就是苏东坡所记白乳泉"牛乳石池漫"的形成机理。据居住白乳泉畔已有51年的王振芳老人所讲,白乳泉平时清澈透明,雨后涌乳,尤其是滂沱大雨之后,泉的涌水量增大,泉水发白。同时,该泉的流量随季节发生变化,雨季水丰,旱季水少,干旱年份还会出现断流现象。从这位老人的长期观察和宋代苏东坡的记叙,说明古人对此泉的命名无误,白乳泉确能涌"白乳"。
风景
白乳泉背依荆山,面临淮河,东与禹王庙隔河相望,西邻卞和洞。因而泉左建有望淮楼,登临远眺,景色壮美,正如楼上楹联所云:
片帆从天外飞来,劈开两岸青山,好趁长风冲巨浪;
乱石自云中错落,酿得一瓯白乳,合邀明月饮高楼。
泉右侧有双烈祠,为纪念辛亥革命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中的怀远籍烈士宋玉琳、程良而建。祠上有亭,曰半山亭,可俯瞰怀远全城。这里群峦叠翠,芳草如茵,古榆参天,柏林似海,景色清幽佳绝。泉水内含有矿物质,甘冽清口,烹茶煮茗,醇香可口。白乳泉和杭州虎跑泉水相似,表面张力很强,水倾注杯中,能突出杯面而水不外溢,并能浮起硬币,使游人称奇。苏东坡曾将此泉誉称天下第七名泉。1965年,郭沫若亲笔为白乳泉、望淮楼题名,笔力遒劲,字迹雄浑,大为泉区增色。白乳泉边养一千年白龟更是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