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馆组成
综述
泉州海外交史博物馆的旧址与新馆区总占地面积3.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73万平方米,陈列面积11000平方米。新馆为抽象造型双桅船现代建筑。
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现有固定陈列七个,展出除国宝级文物宋代沉船及其大量伴随出土物外,还有数十根木、铁、石等古代锚具,数百方宋元时期的石刻,各个时期的外销陶瓷器,200多艘中国历代各水域的代表性船模,以及反映海外交通民俗文物的器物。
主要展馆
泉州湾古船陈列馆
泉州湾古船陈列馆位于泉州开元寺内,展览面积800平方米,主要陈列1974年从泉州湾后渚港发掘的宋代沉船及其伴随出土物,以及泉州水域发现的宋元以来的船属用具:石碇、木碇、铁锚等实物,并详细介绍了古船发掘过程、古船结构等。
泉州港与古代海外交通史陈列馆
泉州港与古代海外交通史陈列馆位于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主体楼一楼西展厅,展览面积700平方米。展示“海上丝绸之路”的港口,在造船航海、对外贸易和科技文化交流方面所创下的业绩。它以实物和图片,叙述了从新石器时代到清代,泉州先民在手工业、海外贸易、科技文化交流和抵御外来侵略等方面的历史。
泉州宗教石刻陈列馆
泉州宗教石刻陈列馆位于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主体楼一楼东展厅,面积800平方米。它陈列着宋元时期外国侨民在泉州经商、传教及其后代遗留下来的数百方石刻,内容有墓碑、墓盖石、石雕像和各种教寺建筑构件等,属于古基督教、印度教和摩尼教等几大宗教的遗物。这些石刻混合了中世纪中西方的文化元素,其中多数被定为国家一级藏品。
中国舟船世界陈列馆
中国舟船世界陈列馆位于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主体楼二楼东西两展厅,面积1500平方米。内容包括从人类的舟船起源开始,到中国历代各水域的著名舟船模型,以及古代造船航海技术的重大发明等。展出的140多种船模,有各种长江船、黄河船、历代战船、古代使节的出国使船、华丽游船;有郑和下西洋庞大船队和郑成功与荷兰殖民者海军作战的舰队;还有从全国各地征集来的各种实船,如台湾雅美船、西藏牛皮船、黄河羊皮筏、摩梭人独木舟、绍兴乌蓬船等。
阿拉伯-波斯人在泉州陈列馆
阿拉伯-波斯人在泉州陈列馆位于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新馆区的伊斯兰文化陈列馆二楼展厅,面积1200平方米。展出了宋元时期移民到泉州的阿拉伯及波斯人遗留下来的伊斯兰教石刻300多方,并介绍目前仍生活在泉州的几个重要阿拉伯后裔家族。石刻主要为教寺建筑石刻和墓葬建筑石刻,墓葬石刻有墓碑、墓盖石和墓葬构件。石刻的文字以阿拉伯文为主,部分为波斯文和突厥文,有的混刻汉文、波斯文、阿拉伯文于同一碑中。墓碑的记载反映了墓主生前的一些信息。这些墓碑中有几十方被认定为国家一级文物品。
泉州海交民俗文化陈列馆
泉州海交民俗文化陈列馆位于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主体楼后面仓储式建筑,面积750平方米。展出近代以来泉州地区的各种民俗用具,包括生产工具、生活用具、节庆和宗教器物、建筑构件等。其中有一重要部分是与海事活动相关的,如传统的行船与捕捞工具、航海仪器、滩涂养殖和内海作业用具,以及以之相关的宗教信仰、节日庆典等器物。
庄亨岱藏品馆
庄亨岱藏品馆位于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新馆区伊斯兰文化陈列馆三楼,面积300平方米。展出祖籍泉州的原台湾警察总署署长庄亨岱先生毕生收藏的艺术品、纪念品及所获荣誉勋章。所赠展品得自53个国家和地区,包括玉石、金银、铜锡、陶瓷、竹木各类。
临时展览
吴江鸿壬辰书画篆刻展
2012年12月28日,《吴江鸿壬辰书画篆刻展》在伊斯兰陈列馆四楼临时展厅开幕。
迎春书法展
2013年2月22日—27日,由泉州书法家协会、泉州海交馆联合举办的《迎春书法展》在伊斯兰陈列馆四楼临时展厅展出。
海交馆馆藏精品展
2013年5月18日-20日,《海交馆馆藏精品展》在伊斯兰陈列馆四楼临时展厅展出。
诗情画意访古船
2013年6月16日上午,由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与台湾阳明海运文化基金会联合举办的《诗情画意访古船》特别展览在伊斯兰文化馆拉开序幕,此次展览时间:2013年6月16日-9月16日。
馆藏精品
尖底海船(宋)
尖底海船,残长24.20米、残宽9.15米;底部削尖,龙骨粗大,船体扁阔,是典型的福建尖底海船。该船有当时最先进的造船技术:水密隔舱、多重板结构,是目前国内出土的体量最大、年代最早的海船。
伊斯兰教塔式披巾墓盖石(元)
伊斯兰教塔式披巾墓盖石,长171厘米,宽63厘米,高53厘米;该墓盖石上雕有“卍”形,顶层正中刻有方巾形图案,是泉州伊斯兰教塔式墓盖石的代表作之一。
伊斯兰教潘总领墓碑石(元)
伊斯兰教潘总领墓碑石,长68厘米,宽36厘米;同时刻有汉文和阿拉伯文,表明墓主人是一位姓潘的、当过总领的穆斯林。
印度教大象与林迦龛状石(元)
印度教大象与林迦龛状石,长70厘米,宽50厘米;该雕刻表达万物崇拜印度教神的神话故事,是该类作品的代表作。
郑和下西洋的船队模型
郑和下西洋的船队模型,共9艘。郑和下西洋的船队庞大无比,由60多艘不同的船只组成;其指挥舰--郑和宝船长达138米,宽51米,为世界上第一艘万吨船。
雅美族船
雅美族船,是中国少数民族的船型之一,体现了中国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造船技术。
磁灶窑绿釉军持(宋元)
磁灶窑绿釉军持,高13.4厘米,口径6.5厘米,底径6厘米;军持是专供外销的产品,在东南亚等地区常有出土,这从另一方面反映了当时泉州外贸的繁盛。
基督教四翼天使墓碑石(元)
基督教四翼天使墓碑石,高50厘米,宽53厘米;该墓碑石上面雕刻有多种宗教的标志,是当时泉州多种宗教并存的见证。
基督教叙利亚文墓碑石(元)
基督教叙利亚文墓碑石,长92厘米,宽29厘米;上面雕刻有十字架、天使和二十一行叙利亚文,是基督教聂斯脱里派的实物见证之一。
基督教八思巴文墓碑石(元)
基督教八思巴文墓碑石,长42厘米,宽32厘米;上面雕刻有八思巴文、汉文和十字架,代表了当时泉州基督教的兴盛。
德化窑何朝宗塑乳白釉滴水观音像(明)
德化窑何朝宗塑乳白釉滴水观音像,高46厘米,宽37厘米;是德化窑产品的代表作之一。
泉州东门窑青釉划花双夔龙耳瓶(宋元)
泉州东门窑青釉划花双夔龙耳瓶,高32.5厘米,口径7.7厘米,底径9.5厘米;东门窑青釉产品俗称“土龙泉”,反映了泉州当时发达的制瓷业。
孔雀绿釉大瓶(唐五代)
孔雀绿釉大瓶,高41厘米,该瓶系波斯(现伊朗一带)的产品,于唐五代传入中国,反映了当时中外贸易交流史的繁荣。
场馆特色
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自1959年成立以来的近半个世纪,一直是中国惟一的海事博物馆。它以文物藏品,展示了中华民族的航海交通历程以及世界不同文明在此相互交融的历史情景,在国际上享有声誉。在中国申报“海上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项目中,海交馆作为指定的展示中心,也扮演重要角色并发挥着作用。1980年6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刊物《博物馆》,曾以英、法、日、西班牙四种文字介绍过海交馆。1983年9月,国家文物局局长孙轶青在国际博物馆委员会第十三届大会上所作的报告中,将海交馆列为中国最有特色的七个博物馆之一。
海交馆还成功地创造了“一馆、一会、一刊”的博物馆模式,即该馆与中国海外交通史研究会(秘书处设在本馆)联合主办《海交史研究》的国家级定期刊物,向国内外公开发行。它凝聚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力量,使海交馆成为中国海交史研究的重要基地。
交通路线:
主馆区:7路、19路、22路、25路、27路、41路、202路、203路、K502路公交车(以上路线均在侨乡体育馆站下车)
古船馆:2路、6路、26路、40路等均可到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