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单搜索
首页 旅游 阿什哈达摩崖

阿什哈达摩崖

明朝两摩崖文字碑,位于吉林省吉林市东南9公里郊区江南乡阿什村的松花江北岸山上,记述了明朝辽东都司都指挥使刘清于永乐十八年(1420年)、洪熙元年(1425年)、宣德七年(1432年)三次率军至此造船运粮和两修龙王庙之事。这就是古称“船厂”的由来。1961年阿什哈达摩崖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阿什哈达摩崖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所在地/隶属
吉林省吉林市昌邑区江南乡阿什村
文物保护单位
国家级第六批(明)
所在地/隶属
吉林省吉林市昌邑区江南乡阿什村
目录

碑文释义

阿什哈达摩崖为明代两摩崖文字碑,第一碑刻于断崖绝壁中部较为突出的长方形青灰色花岗岩石之上,坐北朝南,其下临江,距水面高约10米。此碑通高135厘米,宽70厘米,刻字3行,虽经数百年风雨剥蚀,字迹仍清晰可辨。第二碑位于第一碑西30米处,坐东向西。由于3次兴罢役的时间恰与钦差内官亦失哈等巡视奴儿干"宣谕抚慰"的年份相合,说明吉林造船基地是连结京师、辽东都司与奴儿干都司的纽带,同时也证明吉林旧称"船厂"应始自明代。

摩崖文字周围有一上圆下方碑形刻线,中高122厘米,两侧高108厘米,上宽61厘米,下宽62厘米,正书竖刻文字7行。碑文记述了明辽东部指挥使刘济于永乐十八年(1420年)、洪熙元年(1425年)、宣德七年(1432年)三次率军至此。第一次时修建龙王庙,第三次兼任造船总兵官又重修龙王庙。

《明实录》卷90载:“比进中官亦失哈等,往使奴儿干等处,令都指挥刘清领军松花江造船运粮。今各官还朝,而军士未还者五百人。”摩崖碑文证明吉林市是明朝造船运粮基地,对经营黑龙江流域和开发东北起到了重要作用。

为加强对摩崖石刻的保护,1983年在第一碑处修建一阁,曰“摩崖阁”,第二碑处修建一亭,曰“阿什亭”。今摩崖遗迹前方设有陈列室。现两块摩崖碑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摩崖由来

刘清第一次来松花江督造粮船的第二年,临走前为留个“念想儿”,在绝壁上刻下几行字:“甲辰丁卯丑。骠骑将军、辽东都司都指挥使刘。大明永乐拾玖年,岁次辛丑正月吉。”此为第一碑。明辽东指挥使刘清于十二年间先后三次来到此处,为此,将过程再次详细记录,便有了石刻第二碑,碑文内容为:“钦委造船总兵官、骠骑将军、辽东都司都指挥使刘清,永乐十八年领军至此,洪熙元年领军至此,宣德七年领军至此。本处设立龙王庙宇,永乐十八年创立,宣德七年重建。宣德七年二月三十日。”

更多推荐
相关分类
热门文章
热门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