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博物馆成立于1951年,是地方特色鲜明的地志性综合博物馆,馆藏文物3万余件。2003年8月,扬州中国雕版印刷博物馆经国务院批准成立,以10万余片珍贵古籍雕版版片作为主体馆藏。博物馆整体建筑造型独特,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建筑与环境交融合一的设计理念。馆内设有《广陵潮—扬州古代城市故事》《书画厅》《国宝厅》《古代艺术厅》《中国雕版印刷展厅》《扬州雕版印刷展厅》《特展厅》和《现代艺术馆》共8个展厅,并设有游客服务中心、商品服务部和文博体验中心。扬州博物馆、扬州中国雕版印刷博物馆已成为公众心目中的“历史知识殿堂,文博实践基地,大众休闲场所,旅游特色景点”。
为通史式陈列,其主题突出,设计独具创意,信息传播明晰,陈列语言准确,空间处理富有意味而合乎逻辑,为中国地方博物馆的基本陈列样式摸索出一条全新思路。展厅分为五个部分:“争霸中原”筑邗城、“煮海筑钱”镇广陵、“扬一益二”繁华地、“烽火扬州”冠淮左、“富甲天下”话扬州。通过邗城、广陵城,吴王都城,唐城、宋城和明清新城的变迁发展,反映出扬州城市历史富有特征的节律,勾勒出扬州历史发展的主线,同时也成为中国历史大势变化的缩影。
这里展出的元代霁蓝釉白龙纹梅瓶,是国宝级文物珍品,也是扬州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该梅瓶采用半拟真、半写意的施釉手法,用大面积的钴蓝釉表现辽阔浩淼的海洋与天空,再用淡雅的青白釉涂饰雕刻生动的神龙,表现了神龙出水,御云而行的壮美景象。整个国宝馆围绕此件展品,在有限的空间内精心设计出梅瓶的演变、龙纹的演变、存世品对比等几个部分。运用霁蓝色和白色为展示基调,将珍贵的国宝陈列于展厅中心,以突出展品的重要价值,并在中心展柜周围设置了多媒体触摸屏,以帮助观众全面了解展品的相关知识。
扬州雕版印刷肇始于唐,发展于宋、元、明,兴盛于清。在各个历史时期,都有着无数技艺高超的雕版刷印艺人,云集扬州,他们薪火相传,为古城的文化繁荣作出了极大的贡献。清代的扬州,刻书之风已遍及郡城州县,其品种之富,数量之多,规模之大,质量之高,卓然于历朝。扬州诗局的创建,奠定了扬州成为当时中国重要的刻书中心之一的基础;而《全唐诗》刊刻,更以其无可逾越的精美,标志着扬州雕版印刷的辉煌。时至今日,广陵书社秉承古城丰厚的文化积淀,社内迄今仍珍藏有近30万片古籍版片,同时更以保存全套雕版印刷这一绝无仅有的“国粹”工艺流程,蜚声海内外。近年来,他们经过反复研制,恢复了“中国古代活字工艺”,被专家誉为“活化石”,从而为扬州的雕版印刷增添了更为丰富的内涵。
陈列面积717.2平方米,包括《扬州八怪书画精品展》和《馆藏明清书画展》两个展览,陈列文物66件。明清书画展所选展品多是与扬州密切相关的书画家的作品,与扬州八怪精品展春兰秋菊,各擅胜场。
面积1065.3平方米,可独立对外开放。双博馆开馆以来,就不断举办各种临时展览,或从外引进,或内部挖掘主题,先后举办了《扬州文物精品集粹展》《凤鸣岐山——周原西周王朝青铜器玉器精品展》《走进“神五”“神六”大型航天展》《流光溢彩——馆藏明清瓷器展》等展览。
陈列面积526平方米,陈列文物135件。该展览展出文物以材质分为玉雕类、石雕类、砖雕类、漆雕类、骨、象牙雕刻类、竹雕类、瓷雕类、核雕类和木雕类等9个种类,分别诠释灿烂的中国古代雕刻艺术。
88路(双博馆站)、1路(文化艺术中心站)、101路(文化艺术中心站)、1003路(文化艺术中心站)。
从G4011扬溧高速扬州(西)出口下,经文昌西路行驶3.7公里左右即达。
灰陶俑(西汉)
男俑高54.4厘米、女俑高52厘米。
1972年邗江西湖公社高庄出土。灰陶男侍立俑残留红彩,束发戴巾幘,幘尾垂挂于两鬓。低首垂目,面带笑容,拱手落肩,神态虔诚而温顺。身着三层交领宽袖束腰曲裙衣,脚穿云头履。
灰陶女侍立俑年青秀丽,头上发丝清晰,中缝分梳向两鬓,长发拢脑后挽髻。女侍立俑两眼平视,面带微笑。身着三层交领束袖曲裙衣,衣摆宽大遮足,两臂平伸向前作持物状。男女侍立俑,造型生动,对研究汉代陶塑艺术有较高价值。
夔龙纹玉璜(春秋)
长8.9、宽2.6厘米。
1981年邗江甘泉军庄汉墓出土。此璜为单面片雕,正面琢雕背向两龙,中间以勒槽分割,四周出脊,龙口微张,舌上卷作开口的穿孔。龙身饰浅浮雕卷云纹,纹样饱满。在卷云纹之间采用劲健的细阴线琢饰钩云纹、几何纹作附饰。底面未抛光。
彩绘卷云纹漆盘(战国)
高5.8、口径42.5、底径20.2厘米。
1993年扬州郊区西湖果园砖瓦厂战国木椁墓出土。夹紵胎,方唇,斜平宽沿,斜直壁折收,平底稍凸。内底外区朱地,余皆黑地朱彩。盘沿用菱形、对角曲折和波浪纹组成散点状图案,菱形纹用浓、淡两种色调绘出复线菱形状图案。内壁绘七组对称的波折纹样,以“S”形云气纹相间,衬以卷云和圆点。内底绘三组圆卷纹和变形鸟首纹,用浓、淡两色相间描绘。外壁绘长线连续的变形鸟首纹。该盘器形大而规整,彩绘纹饰变幻多端,富有层次,体现出战国先民们较高的漆艺制作水平。
蟠虺纹铜盉(战国)
通高20.4、腹径21厘米。
1991年邗江甘泉巴家墩西汉木椁墓出土。此盉虽出土于西汉墓中,但其平唇、短颈、广肩、扁圆腹的造型,以及器身上三圈蟠虺纹饰的纹样特征,都透露出浓厚的战国青铜器的气息。尤其是那喙口微张的凤鸟形短流,写实意味很浓,与西汉时期流行的可以自由开合鸟形流上喙的做法迥然有别,却与西周至春秋战国时期青铜盉上流口大小固定不变的风格相吻合,也证明了其真实的时代身份。
1951年,苏北行政公署于史公祠初建扬州文物馆。
1953年,改名为江苏扬州博物馆。
1987年,扬州博物馆迁址天宁寺内。
2003年,国务院批准成立扬州中国雕版印刷博物馆;同年10月18日,扬州双博馆工程正式开工。
2005年,扬州双博展陈展工程竣工并全面对外免费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