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单搜索

皖西博物馆

皖西博物馆创建于1980年,位于安徽省六安市佛子岭中路市行政中心东侧,新馆2011年2月对外开放,属于中型地方史志性综合博物馆。占地2.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2486平方米。馆藏文物、标本近万件,其中珍贵文物三千多件。是全国重点博物馆,安徽省首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安徽省国防教育基地,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学院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六安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皖西学院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地址
安徽省六安市金安区佛子岭中路市行政中心东侧
门票
免费参观
开放时间
09:00~17:00
建议游玩时间
周一闭馆
博物馆等级
1-2小时
旅游景区级别
国家二级(文物)
地址
4A
安徽省六安市金安区佛子岭中路市行政中心东侧
目录

皖西博物馆介绍

六安是皋陶后裔的封地,商为六国。春秋时成为楚的属地,是吴楚百年之争的古战场。汉代九江王,淮南王英布,六安王刘长、刘庆均建都于此。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工农红军的摇篮之一。六安市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现有地面文物1700多处,馆藏文物2万多件,其中一级文物300件。有全国历史文化名城1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0处和县(市)级文物保护单位338处。境内出土的文物数量多、品种全、级别高,楚大鼎、越王剑、鄂君启金节等珍贵文物全国罕见,2006年发掘的双墩一号汉墓更是名震海内外,被评为当年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皖西博物馆新馆坐落于六安市政务新区市行政中心东侧,规划总用地面积2.7万㎡,地上3层,地下1层,总建筑面积1.2万㎡。建筑设计独特、结构新颖,以三层主殿为中心,南面为两层东、西耳房,背面为凹字型两层后楼。形体采用宫廷加庭院式布局,以汉代建筑的演化结合传统徽派民居院落空间,整体体现汉代建筑风格。

文物

皖西博物馆是全国重点博物馆,安徽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安徽省国防教育基地,六安市精神文明建设重要窗口,创建于1980年。2008年为适应六安中等城市建设的需要,六安市委、市政府斥资7000多万另建新馆,新馆于2011年2月正式对社会免费开放。新馆位于六安市佛子岭路北、市行政中心东侧,占地2.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2486平方米,其中展厅面积6800平方米。

内设办公室、保管部、保卫部、宣教部、陈列部、信息中心,编制26人。馆藏文物、标本近万件,其中珍贵文物三千多件。举办有基本陈列《走进皖西》、专题陈列《皖西民风民俗陈列》、《皖西庐剧艺术陈列》和《元亨纪念馆》。编辑出版了《皖西革命简史》、《晴川书法作品选》、《馆藏书画作品选集》、《寿子画集》等。百余篇研究文章在国家级、省级报刊上发表。

目前,皖西博物馆正不断加强自身建设,积极探索出一条科学化、规范化、人性化的管理模式,为收藏、研究、展示六安的历史文化,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促进六安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以及美好安徽、幸福六安建设,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展览与藏品

唐寿州窑四系盘口壶

高32cm、口径11.5cm、底经12cm,1981年六安丁集新塘征集。壶,是古代盛水器,各式各样。瓷壶一直是各地窑口生产的大宗产品。盘口壶是东汉至唐代较为盛行的一种瓷制品。西汉时,有的喇叭口壶已在口颈交接处做出一条棱线,东汉前期,棱线更加突出,口颈外斜,初具盘口的样子,到了东汉中期即演变成盘口壶。它的外型也由矮小逐渐发展到高大,盘口逐渐高起,颈部由短到长,腹部由圆发展到椭圆,系由环形演变为桥形,后又变成条状。盘口壶以四系居多,这件寿州窑四系盘口壶的重心在下,盘口深,长颈、鼓腹、平底、肩部饰四系。虽然器体高大,但比例协调线条柔和,造型较为优美。

汉漆皮彩绘陶锺

汉漆皮彩绘陶锺高34.6cm,口径12cm,腹围84cm,底径17cm。泥质灰硬陶。侈口,束颈,溜肩,扁球腹,圜底近平,圈足外侈。肩部帖附对称的铺首衔环两只,肩、腹部各有凸宽带纹一周。器表均施褐色漆皮,自口沿以下至腹部用红白两色相间绘宽带纹、三角纹、蕉叶纹和云鸟纹,圈足部以红彩绘宽带纹和波浪纹。

汉陶灶

1995年4月4日城东开发区223号墓出土。泥质细灰陶。灶台近船形,后端立烟囱。台面上有三个圆形灶口。灶壁竖直,侧、后壁均高出台面,前壁开半圆形柴草口。中间灶口上置釜,釜上置甑,釜前后灶口上分别放置一盆一罐。

清窑变穿带瓶

国家文物商店总店拨交高29.9cm,口长11cm,宽8.8cm,腹长19cm,宽17cm:足长12.3cm,宽9.3cm,景德镇官窑制品。长方形直口,方唇,溜肩,弧腹,长方圈足。口、颈四角内窝,颈两侧帖附两个长方贯耳。腹前后壁各有一片鸡心状凸起。器壁厚重,内外满釉。器表以铜红釉为主,在四棱、两耳、两侧腹壁等处间有青、黑两色釉。底部有“大清光绪年制”六字三行篆书青花款。

元.雕花人物银盏与托盘

盏与盘组合。盏敞口、鼓腹。矮圈足,对称式人物竖耳,中心膝坐一童子玩弄一花球,两耳即为两个头扎双髻,身着长衫的少女,站在莲花上,双手扶着盏沿,凝视盏内男童。盏外通体饰凸起的折枝花卉。托盘平折卷沿,浅腹,平底。沿饰忍冬花,盘口饰牡丹花,四周花丛中两对童子,各手持折枝花卉作舞蹈状,形象逼真,花朵怒放,人物生动可爱。

主要历史

远在新石器时代,六安就有人类活动。上古时,这里是偃姓皋陶部族活动和聚居地。“皋陶卒,葬之于六(音lù)。禹封其少子于六,以奉其祀”。故六安又称“皋城”。至西周,境内形成英、六、蓼、群舒诸方国。春秋、战国时期属楚。秦属九江郡。公元前121年,汉武帝取“六地平安,永不反叛”之意,置六安国,“六安”之名沿袭至今。三国时由魏控制。两晋时,分属豫周的安丰郡,扬州的淮南郡、庐江郡。隋时,分属淮南郡和庐江郡。唐时,分属寿州和庐州,其间置舒城县和盛唐县。两宋时,大致与唐相当。元末,始设六安州。明时,北属寿州、南属六安州。清初,属江南行省右布政使司所辖的寿州和六安州。江南行省改为江苏、安徽两省后,属安徽省凤颍六泗道的六安州。中华民国初年,寿县、霍邱属安徽省淮泗道,其余县区属安徽省安庆道。1931年,六安、霍山(含今金寨县一部分)和英山、罗田、商城五县成立工农民主政权,曾称“五星县”。1940年,改称第二行政督察区。1947年10月,成立皖西行署。1949年1月,六安解放,4月,成立六安地区专员公署,隶属皖北行署。1952年,皖北行署与皖南行署合并为安徽省。此后,庐江县一度划入六安专区,后划归巢湖专区;肥西县曾两度划入六安专区,后划归合肥市。1978年,以六安县城关及近郊组建县级六安市。1992年12月,六安市与六安县合并,称六安市(县级)。1999年9月,国务院批准六安撤地设市,原县级六安市分设为金安区、裕安区。2000年3月,省辖六安市成立。

战略要地

六安历史上是战略要地。古诗赞曰:“屏障东南水陆通,六安不与别州同。山环英霍千重秀,地控江淮四面雄”。发生在这里的不少重大历史事件,对中国的历史进程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战国后期,楚考烈王迁都寿春,使寿春成为楚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公元383年10月,东晋迎战前秦,在寿阳(今寿县)淝水取得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战的胜利,改变了北强南弱的局面,开始了南北朝对峙。辛亥革命时期,寿州崛起的淮上军,成为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一支劲旅,先后光复了六安、霍邱、颍上、阜阳等23个州县,推动了江淮地区的革命发展,在近代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革命老区

六安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早在1920年,以辛亥革命老战士朱蕴山为代表的六安进步知识分子,就组织了“中国革命小组”,从事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和反帝反封建活动。1923年,寿县小甸集成立中国共产党特别支部,直属党中央领导,是安徽建立最早的党组织。1929年,相继爆发了立夏节起义和六霍起义,诞生了红十一军三十二、三十三师,创建了皖西革命根据地。皖西成为红军的摇篮之一,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1932年3月,徐向前在这里指挥了历时48个日日夜夜的苏家埠战役,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第三次围剿”,取得了鄂豫皖苏区空前的大胜利。抗战初期,六安以其重要的地理位置一度成为安徽省首府,国共两党的重要机构设驻于此。1938年2月,安徽省抗日民众总动员委员会在六安成立,董必武曾在这里指导和推动抗日救亡运动。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千里跃进大别山,成为中国革命战争中的重大转折。

更多推荐
相关分类
热门文章
热门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