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单搜索

亳州市博物馆

亳州博物馆位于亳州市芍花路,以收藏、整理地方文物史料为主,兼集地方自然标本,是建立最早的安徽省地方博物馆,是中国地志性博物馆。2010年正式向公众免费开放。博物馆为仿汉城堡式建筑,为综合性博物馆,馆名于1963年由时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郭沫若题写。占地2.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200平方米,室内基本陈列面积2800平方米,文物库房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馆藏文物2071件套。
官网
http://www.bzbwg.com/
地址
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芍花大道 209号
门票
免费参观
开放时间
09:00~16:30夏季
建议游玩时间
08:00~16:00冬季,周一闭馆
博物馆等级
1-2小时
旅游景区级别
国家二级(文物)
地址
4A
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芍花大道 209号
目录

博物馆简介

(一)亳州博物馆简介。亳州博物馆为仿汉城堡式建筑,是我市综合性博物馆,馆名于1963年由时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郭沫若题写。博物馆占地2.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200平方米,室内基本陈列面积2800平方米,文物库房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馆藏文物2071件套。

(二)亳州博物馆本段历史沿革。该馆于1958年开始筹建,1959年10月1日亳县博物馆成立。1961年花戏楼倒塌,1963年抢修竣工,第二次复建亳州市博物馆。文革初期博物馆遭撤销。1973年初经县革命领导小组批准,第三次重建博物馆,1973年10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

亳州博物馆位于亳州市芍花路,2010年正式向公众免费开放。博物馆为仿汉城堡式建筑,为综合性博物馆,馆名于1963年由时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郭沫若题写。

亳州博物馆一层主展馆的基本陈列主题:《穿越五千年---亳州文化寻源》,按照历史发展的脉络,展示亳州博大精深的文化魅力和多姿多彩的文物形态。展览由序厅、涡河文明、商汤都亳、道源圣地、汉魏风骨、天下望州、亳商市井、近代和当代亳州8个部分组成,共展出文物700余件套。在内容编排上,融科学性、艺术性、趣味性、互动性为一体,有精美的文物鉴赏展示,有大信息量的文物、亳州相关景点电脑查询,有景观、沙盘、三维动画等立体形象展示,便于观众对文物内在思想的理解及亳州文化源流的整体认知。博物馆二层为临时展厅,为系列专题展览,将分门别类向观众开放。

亳州博物馆是亳州城市的名片、亳州历史的底片、亳州文化的芯片。亳州博物馆正在成为我市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要阵地,人民群众文化鉴赏精神家园,青少年增长知识、陶冶情操的第二课堂,中外游客踊跃参观的旅游景点,对外交流合作、学术研究的重要平台。对外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

一座城市是有记忆的,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勤劳智慧的人们在亳州这块古老而肥沃的土地上,创造了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留下了许多极具参考价值的文物古迹。

博物馆是凝固的历史,是记录人类文明进程、珍藏人类文明成果的重要场所,是一个地方文明的象征和文化底蕴的重要体现。

(三)亳州博物馆的基本信息:

地 址:安徽省亳州市芍花大道209号

交通线路:汽车站乘2路公交车到曹氏公园西50米路北

开放时间:夏季9:00~16:30冬季8:00~16:00

(逢周一休馆)

邮 编:236800

亳州市博物馆建于亳州著名的花戏楼大殿内。始建于康熙十五年(公元1676年),花戏楼并不姓花,她有三个名字,本名叫“大关帝庙”,别名“山陕会馆”。因关羽是山西人,因此他们在此建关公庙。清康熙15年(1676)始建花戏楼,已有351岁,她见证和浓缩了晋商在亳州的发展史。乾隆年间又增添了许多彩绘和雕刻。花戏楼因精湛的雕刻、绚丽的彩绘而驰名中外。整个建筑面积3163平方米,分戏楼、钟楼、鼓楼、座楼和关帝庙大殿等几个部分。因院内一座戏楼饰满木雕彩绘,花团锦簇,因此又绰号“花戏楼”。是亳州城仅存的一座保护完好的三百多岁的古建筑。据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重修大关帝庙记》载:“亳州北城之大关帝庙,建于国朝顺治十三年(1656),首事为王璧、朱孔领二人——皆系籍西陲,而行贾于亳——”首建之后,历经修缮,才形成今天的规模。有案可稽的修葺活动有:一修于康熙二年(1663),二修于康熙二十三年(1694),三修于康熙五十二年(1713),四修于乾隆十九年(1754),五修于乾隆三十一年(1766),六修于乾隆四十一年(1776),以后在道光初、光绪中均有修葺,最后一次的彩绘是在光绪十八年(1892)——彩绘中有落款可证。这些修缮活动历经二百六十年,均为山陕商人捐资完成。

建筑艺术

花戏楼当时由山西、陕西两地的药材商出资建造,后又几经扩建修缮。整个建筑融会了南北建筑艺术风

格,而且至今保存完好,这在皖北大地极为少见。花戏楼“三绝”:

第一绝:正门前两根旗杆,每根重6吨,高16余米,直插云霄,是为花戏楼一绝。旗杆分五节,每节分铸八卦蟠龙,顶端铸丹凤一只,造型生动,旗杆上还有三层方斗风铃24只,迎风叮当作响,清脆悦耳。

花戏楼的木雕是第二绝,共雕有三国戏文18出,人物数百个,神态各异,龙争虎斗,呼之欲出。

花戏楼的第三绝在山门。花戏楼的山门是一座仿木结构的三层牌坊式建筑,上面镶嵌着闻名天下的立体水磨砖雕,玲珑剔透,琳琅满目。花戏楼的砖雕,属徽派微雕艺术,在不足5厘米厚的水磨青砖面上,共雕人物115人,禽鸟33只,走兽67只,楼台殿阁多处,花草树木无数,内容涉及到中国的宗教、历史、政治、军事、风俗民情等诸多方面。1988年1月国务院公布位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绝之美

其木雕、砖雕、石雕绝对可与皖南的三雕比肩。仅山门的正门上就密密麻麻镶有44副不同题材的砖雕,在那厚不足二寸,宽不过咫尺的青砖上,雕刻者以切、勾、削、凿、剔等多种手法,将小小的一块砖透雕成数层,不论您从哪个角度都能欣赏到绝妙的图案。最具功力的是那直径只有5毫米的图孔,满球雕花,层次丰富,令人叹为观止。山门前那一对道光元年(公元1821年)铸就的铁旗杆上,飞龙灵凤形神俱备,一阵风指过,铃铛丁当作响,清脆、悠扬,细听别有一番情趣。

戏楼除了木雕精美外,其彩绘也非常精彩。采用民间“一色三套平涂”的手法绘出,就像是中国的工笔重彩年画,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戏台两个场门的额书更是耐人寻味:“想当然”、“莫须有”。具体何意,您自己想吧。浏览花戏楼不可忽视了柱基上的石雕,虽然要屈膝弯腰,但那些古意盎然的浮雕会让您领略古雅之美。花戏楼的附属建筑也值得欣赏,岳王庙精致小巧,殿前也有秦桧夫妇的跪地像,很有些杭州岳王庙的味道;朱公祠的木雕可与花戏楼的木雕比美,只是少了彩绘。

历史沿革

1990年国家文物局、财政厅拨专项资金36万元,对年久失修的花戏楼进行了大型维修。

1995年国家文物局、财政厅分别二次下拨专款50万元,对花戏楼东西厢房及张飞庙,进行了大型维修。

2004年国家又投资30万元,对花戏楼古建筑群进行了抢险加固等。

馆藏文物

据有关数据显示,该馆藏品4000余件,都是亳州市发掘、收集所得。主要藏品是曹操宗族墓群出土的东汉时期铭文字砖,共计有570多块,上有铭文2000余字,尤以大草和行书为稀宝。书刻有书信、记事、人名等珍贵史料。馆藏一级品有100余件,其中的春秋晚期蜻蜓眼玻璃珠、银缕玉衣、战国范印、汉代玉刚卯、铜猪、玉猪、红绿拨缕象牙雕尺、驼丝绸的隋代陶骆驼俑,有重要研究价值。

曹操宗族墓

曹操宗族墓群覆盖着亳州近12公里的地方,现已开出来的有董园二号墓和章园一号墓。据考证董园二号墓是曹操的祖父曹藤之墓,章园一号墓为曹操父亲曹嵩之墓,曹操宗祖墓群已被列为亳州十大建筑之一,正在此开发大型的曹四公园。

董园村石墓,位于亳州市董园村东南,1973年清理发掘,根据《水经注》记载和出土文物考证,墓主人是曹操祖父曹藤。董园村石墓,外形为一高大土丘,内系青石筑砌,墓门朝东,墓内长15.3米,宽10.2米,高3注,甬道、前室、中室、后室、南北耳室,东西偏室等组成,共用872块大条石筑成,董园石墓内各室均有壁画如仕女图、游天图、天象图、仙境图等,整个石墓建筑考究,工程浩大,俨然是一座宏伟的地下宫室,对研究东汉历史和地下建筑有重要意义。墓内很遗憾的是随葬品几乎被焚盗一空,从中清理出的文物有:铜缕玉衣、玉枕、金属猪、铜爪饰、陶瓷残片等,尤其金属猪,造型与今巴克夏品种猪十分近形,脊上凸,圆身,短腿,两耳前竖,唇外侈,对研究中国养猪的发展史有重要价值。

基本陈列

《曹氏家族墓出土文物陈列》 亳州是公元25年~220年(东汉时期)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曹操的故乡。在亳州老城南2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分部着几十座曹氏家族墓葬,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共发掘近20座,部分出土文物精品组成该陈列。

展览与藏品

银缕玉衣 由2400多片玉片用银丝编缀而成,出土于曹操家族墓中的董园2号墓。墓主可能为曹操祖父曹腾。该墓是一座大型石室墓,出土银缕玉衣和铜猪等珍贵文物。

象牙尺 出土于曹操家族墓元宝坑1号汉墓。牙尺周围有微雕,正面为奔鹿,反面为翔鸟,每寸一格,格上两星,十寸一尺,全长23.5厘米。

字砖 曹操家族墓出土了大量字砖,字体有篆、隶、行、草等。这批字砖对于研究中国书体演变有着重要意义。

玉刚卯 凤凰台一号墓出土,一对,玉质青白,微透明,长方体,高22厘米,上下面1厘米见方,中间有穿,四面刻辞,共66字。

司南佩

司南佩(国家一级文物):1972年凤凰台一号墓(丁崇墓)出土。羊脂玉质地,“亚”字形,中间两个长方体,下部喇叭司南玉佩是汉代辟邪玉之一,数量不多却很重要。司南佩形若工字形,扁长方体,分上下两层,为两长方柱相连形,横腰环一凹槽。顶部琢一小勺,下端琢一个小盘,全器光素无纹。在中间凹细处或小勺柄处,有一个横穿或竖穿的孔,可穿系佩挂。司南本是我国古代发明的利用磁场指南性制成的指南仪器,用于正方向,定南北。古代的司南形如勺,也像瓢或北斗星形,其构造上有勺,下有地盘。无论地盘如何防止,勺如何转动,最后勺的定向始终指向南方。在汉代占卜之风大盛时,又成为测算凶吉的工具。在放置的底盘上刻画天干、地支、八卦等占卦图案,算卦人根据勺的指向,作出测定。以司南卜筮之风尤以新莽时期最盛,赴任之官挟木式以治,身后以木式择茔,以司南定乾坤。玉有辟邪压胜之效,人们遂仿司南之形,将实用器转变为佩饰器,琢成顶部有司南形状的小玉佩,随身佩戴,用于辟邪压胜,为司南佩。从司南佩其主体呈现的独特的凹缺形外轮廓和佩带者的角色上,判断出这可能是后人为达到从良渚玉琮上取得某种宗教意义,而刻意扁化、小化玉琮所得到的衍变形体。司南佩除了辟邪压胜的意义外,还有指导之意,引申为广闻博学。扬齐宣的《晋书音义序》记载:“由是博考诸传,综览群言,研核异同,撰成《音义》,亦足以畅先皇旨趣,为学者司南”。从目前考古资料看,司南佩有简化型和完整型两种,有一个系列,其中可能存在着时代先后关系。

五彩人物头像

五彩人物头像,国保单位古地下道出土,头像为男性,面部丰满,国字脸形,卧蚕眉、凤眼,通关鼻梁,双唇紧闭,头戴皂色官帽。造型优美,画工细腻,施釉均匀。

瓷雕塑品,首见于晋代,宋代江南地区的吉州窑及宋元明时期德化窑瓷塑尤为著名。瓷塑制作多见于摆设人像,仙佛和动物玩具,如官吏、仕女、菩萨、犬、猫等。

汉八刀玉猪

汉八刀玉猪(国家一级文物):董园一号墓、汪张一号墓、凤凰台一号墓、菜市一号墓等都有出土。以董园和汪张出土玉猪最具代表。造型及刻划简洁流畅,充分体现了“汉八刀”的雕刻技法,玉质为新疆和田玉。玉猪是握在死者手中的葬玉,其意是掌握着财富,不能让死者空手而去。

带把黑陶杯

喇叭形大侈口,细身深腹,圆底,腹与底之间装细长柄,表面磨光,线条流畅,造型别致。黑陶工艺主要利用陶轮轮制的方法。它不以装饰取胜,而是以造型见长。黑陶在烧制时采用了封窑烟熏的渗炭方法,器表呈现出深黑色光泽。它表面磨光,朴素无华,纹饰仅有少数弦纹、划纹或镂孔。黑、薄、光、纽为黑陶的四大特点。其中有一种薄胎黑陶,漆黑乌亮,薄如蛋壳,称蛋壳陶,代表这一类型陶器的杰出成就。常见器型有碗、盆、罐、瓮、豆、单耳杯和鼎等。

三孔玉饰

三孔玉饰(国家二级文物),傅庄遗址出土,这是个齿纹三孔玉饰,长条形状,中间等距离三个对钻圆孔,玉的表面已经钙化为了鸡骨白,边缘分别有两组锯齿纹,制作需要相当高的工艺,说明傅庄的先民们已经具备很高的审美观和审美能力。

基本信息

地 址:安徽省亳州市芍花大道209号

交通线路:火车站、汽车站乘2路公交车到曹氏公园西50米路北

开放时间::夏季9:00~16:30冬季8:00~16:00

(逢周一休馆) 邮 编:236809

更多推荐
相关分类
热门文章
热门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