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药的道地简称,是乌药中的上品。历代本草典籍中记载:“乌药,以产天台者为胜,故称天台乌药或台乌药”。天台乌药色白、质嫩、气芳香,品质居全国之最,而天台乌药的历史文化更是源远流长,从周至今,跨越了二千多年的历史时空,是中药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2005年,天台乌药被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准实施国家原产地域产品保护(现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2006年天台县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乌药之乡”称号。
历史渊源
天台乌药之名:萌于周,始于秦,闻于汉,扬于唐,名于宋,贡于元,盛于明,兴于清。
周:东周灵王太子乔,又称王子晋。他身为储君,却十分向往仙界,喜欢吹笙,做鸾凤之音,声贯行云。于是白鸾赤凤,延颈鼓翼,从空中驾云而下,集于皇庭听之,听及高兴时跳起舞来。一日,天台山浮丘公密降其室,赐以灵药(天台乌药),接上高山仙去。数年以后,友人林良遇子乔于缑山之上。子乔说:“七月七日,我当升天,可与故人别也。”……子晋升天为右弼,主领五岳,司侍帝晨,号桐柏真人,理金庭洞天。
秦:秦始皇受王乔传说的启发,令徐福寻找“长生不老”药,徐福最终找到的是天台乌药,后率三千童男童女东渡日本,同时也带去了天台乌药,并落脚日本终其所老。据历史记载,秦代乌药即已移植日本纪伊半岛,并在熊野徐福墓旁栽种,歌山等县有产。至今日本和歌山县新宫市仍保留着徐福墓和徐福公园,游人在当地可买到用天台乌药制作的“长生不老”饮料和茶品。
汉:据东晋干宝之《搜神记》、南朝刘义庆之《幽明录》记载:汉明帝永平五年,剡县(今新昌、嵊州)刘晨、阮肇为治好当地流行疾病,历尽艰辛到天台山采药,遇两位仙女,结为伉俪。二女赠以仙药——天台乌药,治好了当地百姓的疾病。东晋太元八年,二人又进山寻找仙女,然而俩仙女因私赠仙药,被王母娘娘镇为两座山峰。美丽的天台山还因此而留下两大美景:桃源洞、双女峰。
唐:
①唐代高僧鉴真(公元688—763)东渡日本,十一年间共启航五次,不是木船被风浪击毁,就是遭僧众的阻拦和官府的禁止,均以失败告终。公元744年第四次东渡时,鉴真率弟子祥彦、荣睿、普照等三十余人从明州(今宁波)经奉化、宁海等地,在一个大雪纷飞的黄昏,来到天台山国清寺,他们盛赞这座隋代古刹“松篁蓊郁,奇树璀璨,宝塔玉殿,玲珑赫奕,庄华华饰,不可言尽。”小住国清寺,不但得到了受赠的天台宗经典,还获得11种名贵药品和59种中草药,天台乌药就在其中。这次东渡在黄岩受官府所阻仍未成行。直至10年后的753年,鉴真第六次东渡成功,受到日本朝野的尊敬,成为日本律宗之祖,他一边弘扬佛法,一边为民行善。虽然他双目失明,但他用药却准确无误。时日本光明皇太后得经年不愈之病,遍寻天下名医奇药,发榜求神医。日本皇室拜鉴真而求之,鉴真用天台乌药煮汤配之,皇太后服后很快病愈,日本皇室奇之,称呼鉴真为神农。自此,天台乌药被誉为“长生不老药”,美名广为传播。
②唐蔺道人所著《理伤续断方》(中国现存第一部骨伤科专著)即用天台乌药名作处方,其“鳖甲散”、“乌丸子”等处方中都指明用天台乌药,自始天台乌药作为道地名药,延用至今。
宋:宋代,苏颂曾任杭州、婺州太守,组织全国中草药普查,编辑了图文并茂的本草学专著——《本草图经》,此著在全国各地采集药材,以实物为准,改正了此前一些本草中的错误之处,在医药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书中记载:“乌药,生岭南邕州、容州及江南,今台州、雷州、衡州亦有之,以天台者为胜。”书中认定的“天台乌药”为全国乌药之冠,一锤定音。以后天台乌药衍变成为国家《药典》收载的“正品”,成为全国乌药之最。
元:
①到元代,天台乌药之名更是深受皇家朝廷青睐,据《康熙天台县志》在载:“元,药味乌药二十斤○方;明,岁进药味乌药三十斛,岁办药材乌药三百斤”。自元始,天台乌药已被列为岁贡、岁进之物。
②中国医学史上的“金元四大家”之一李杲,在其《医学发明》一书中发明了后世著名的天台乌药散一方。书中载:“天台乌药、木香、茴香(炒)、青皮(去皮)、良姜(炒各半两)…。”方中天台乌药行气疏肝,散寒止痛,为君药。
明:
①明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记载:“乌药,能上理脾胃元气,下通少阴肾经;天台者白而虚软,并以八月采,根如车毂纹、形如连珠者佳,或云天台者香白可爱…”,再次对“出天台者为胜”进行了肯定。
②明高僧传灯在《天台山方外志》中载:乌药、千里急、紫葛、百稜藤、天寿藤、蓍婆藤、清风藤、含春藤、石南藤、催风使、黄寮郎、百药祖,左二十品按本草皆出天台,先是朝廷常取清风藤,无有识者,后于临海山中得之,葢天台乃六扈之总名。可见“天台乌药”在本草位置。
③明代,天台的医药业发展异常迅速,洪武年间,县城开设的药局,中药材加工具一定规模,天台乌药、白术、茯苓等切片外销,名扬京、沪等地。
清:清乾隆年间,天台县城西门外建立了药皇庙,由于历史变故,在民国时期得以重修。在庙内两侧重新绘制了历代十大名医,还绘有刘阮遇仙图和寒拾和合图。重修药王庙开光祭祀仪式上,将道地药材“天台乌药”放在祭祀的首位,可见天台乌药在当地药业文化中的地位。而每逢药王大帝(神农)生日庙会,更是演戏必演《采药(乌药)遇仙记》。
药理作用
抗菌、抗病毒作用
张天民等报道,乌药20%的药液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柯萨基B1、B3、B4病毒(CBV)有明显的抑制作用,RSV病毒是引起婴儿毛细支气管炎和肺炎的主要病因,柯萨基B组病毒(CBV)的抑制指数均为4个对数,属高效抗病毒药物。乌药的水和醇提取物对单纯疱疹病毒(HSV)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亦属高效药物。乌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甲型溶血链球菌、伤寒杆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均有抑制作用。另外,鲜乌药叶也有抗菌作用。
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乌药能增加消化液的分泌,还能对抗临床应用大黄引起的腹痛。乌药水煎液可明显增大家兔胃电幅值,有兴奋和增强胃运动节律作用。乌药水煎液可以显著抑制溃疡的形成,可明显对抗乙醇诱发的细胞损伤,具有细胞保护作用,此作用与剂量呈依赖关系,且还兼有全身作用,乌药的这种保护作用与神经功能有关。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乌药对心肌有兴奋作用,其挥发油内服有兴奋心肌、加速回流循环、升压及发汗作用,亦有兴奋大脑皮质、促进呼吸作用,局部涂用可使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快、缓解复合肌肉痉挛性疼痛作用。
其他
体外实验表明乌药有促进血凝作用,亦有报道乌药有抗凝血酶作用。乌药对小鼠肉瘤S180抑制作用明显。乌药根中呋喃倍半萜组分对实验性肝损伤有预防作用,该组分对CCl4引起的GOT、GPT升高有预防作用,对乙硫氨酸所致血清转氨酶升高,GOT升高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并可保护肝脏免受脂肪浸润。另外乌药亦有抗组胺的作用。据报道乌药的水、醇提取物具有较强的镇痛、抗炎作用,以其正丁醇部位的镇痛、抗炎活性为最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