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单搜索

青神竹编

青神竹编是四川省青神县的传统手工艺品。青神竹编工艺历史悠久,技艺高超,产品从竹制品生活、生产用具到竹编画都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该县被评为“中国竹编艺术之乡”。“国际竹手工艺培训基地”。其工艺列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并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展出。青神县竹资源十分丰富,农家房前屋后,沟边山坡遍布慈竹、斑竹等几十种竹子,具有竹筒长、节稀、纤维长、拉力好、韧性强、易于启篾丝以及耐水、耐酸、耐碱、在冷热骤变时也不起化学反应等特性。
分类
工艺礼品
产地
四川省眉山市青神县
产地
四川省眉山市青神县
目录

历史渊源

青神竹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据《蚕丛氏的故乡》载:“早在5000多年前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就活动在这里。”那时,青神县的先民便开始用竹编簸箕养蚕、编竹器用于生活。据史料记载:到了唐代,827年-835年间(文宗太和年间),荣县人张武率百余家于青神编竹篓拦鸿化堰、凿山开渠、引水灌溉农田。当地民间用竹启成篾条(片)编竹席晒东西,编簸箕养蚕,编篼筐盛物,编扇扇凉等,已广为流传,竹制品市场开始形成。

到了10-13世纪的宋代,据传苏东坡在中岩书院就读时,就用竹扇驱蚊纳凉。民间盛传:苏东坡与青神才女王弗在中岩相恋后,王弗见东坡在中岩山上读书,常被山上的蚊子咬一身疱块,十分痛心,于是,回家请篾匠教她编了一把很精美的宫扇,送给东坡,作为“定情物”。消息传开后,篾工巧匠们就开始学编宫扇,被称为“东坡宫扇”,青神扇子从此就出了名。民间竹编用品也增多,形成了竹制品生活、生产用具市场。

到了14-17世纪的明代,青神人余承勋考中进士,官授翰林院修撰(人称余翰林)。他进京做官时用的竹编书箱、膳食盒就是用很细的竹丝编制成的,样式非常精美,后收藏于“中国竹编博物馆”。

到了1875年-1908年清代光绪年间,青神的竹编艺术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当时编的“宫扇”相当精美,被列为朝廷贡品,现有一把收藏于沈阳故宫博物院。据传:青神贡生文笔超,是清代同治贡生,想进京会试。当时科举考试,贿赂考官风气盛行。他家境又不甚富裕,没有银两可送,听说“东坡宫扇”很有名气,于是便带了几把进京,送给主考大员。主考大员觉得青神竹编宫扇非常典雅秀美,决定送给皇上讨赏。皇上得到此扇,很是喜欢,因此下旨:青神竹编宫扇作为朝廷贡品。文笔超因为考试失误落第,光绪三年还乡,撰写了《青神县志》54卷。随着养蚕业的迅速发展,青神成了当时“西南第二大丝市”。养蚕用的竹簟、簸箕、背篼、筛子等形成了庞大的竹制品市场。

20世纪中的民国时期,青神竹编工艺水平又有了新的发展,能够在扇面上编花、编字了。特别是20世纪中期的抗日战争时期,天庙竹编艺人艾正星一家,开始用很薄、很细的竹丝编成有“抗战到底”字样的扇子,送朋友。县内进步人士还组织了几十名竹艺巧手,用细竹丝编成斗笠,边沿写上“抗战到底”字样,用以慰劳抗日将士。青神农村养蚕业更加发展,1933年,全县蚕茧产量达34万公斤,汉阳古镇办起了大型缫丝厂,蚕丝经乐山、成都、运出川外。因而,青神养蚕的晒簟、簸箕也大量生产,销售到外地。竹编业得到快速发展,家家户户都用竹编器具。

生产条件

青神县竹资源十分丰富,农家房前屋后,沟边山坡遍布慈竹、斑竹等几十种竹子,具有竹筒长、节稀、纤维长、拉力好、韧性强、易于启篾丝以及耐水、耐酸、耐碱、在冷热骤变时也不起化学反应等特性,多年来,群众在不断实践中形成了多种类型的竹编艺术产品。

荣誉认证

青神竹编创造性地将艺术性、观赏性和实用性融于一体,堪称传统手工艺、竹篾特质与文化美术的完美结合。形成了平面竹编、立体竹编、竹编套绘三大类3000种的庞大产品体系。2000年,青神县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竹编艺术之乡”。2002年,位于青神县南城镇的中国竹艺城被国际竹藤组织命名为“国际竹手工艺培训基地”。2008年,“青神竹编”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并走进北京奥运会。2010年出展上海世博会。2007年,《长城图》荣获国际竹藤组织举办的竹产业博览会唯一的一枚金奖;《幽远熊猫图》、《鹊华秋色图》各获一枚“全国林业博览会金奖”。

生产情况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青神竹编除了保留传统的晒簟、簸箕、箩筐、篼、篮、粮屯、蒸笼、鱼具等30多种生产、生活用具外,还新开发了竹编凉席、枕席、竹水瓶壳、工艺型竹扇等。当时一些编有“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等字样的竹编工艺品深受消费者的喜爱。20世纪60-70年代“文化大革命时期”,青神相继出现了花、鸟、鱼、虫一类的竹编新产品。当时采用的是“坐标式”编织方法,标志着青神平面竹编艺术走上了一个新台阶。20世纪80年代后至90年代中期,青神竹编竹画编织技艺发展到鼎盛时期。开发的新产品创历史最高记录,共七个系列3000多个品种。竹编艺人能用薄如蝉翼、细如发丝的竹丝编织出艺术含量极高的惊世之作,如《中国百帝图》、《清明上河图》等。1990年的创办云华竹旅公司,成为集竹编生产、培训、研究、销售、展览、旅游、餐饮于一体的综合性龙头企业。2010年建成了中国唯一的竹编艺术博物馆,馆内陈列展示青神竹编从低端向高端发展的各类艺术品。又薄又细的竹丝做出了神奇的竹编精品,小资源做出了大品牌,竹编已经成为青神新农村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云华竹旅、状元竹艺、竹福竹编、美湖竹编等20余家竹编龙头企业迅速崛起,开发出平面竹编、立体竹编、套绘竹编三大类八大系列3000余个品种,产品销售网点遍布国内各大城市,远销欧、美、澳以及东南亚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2010年,全县从事竹编产业的农民达6000余人,年人均收入达2万多元,全县竹编产品销售收入接近3亿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波拿教授称其为“竹编史上的奇迹,艺术中的艺术”。中国竹艺城成为国际竹藤组织网络培训中心在中国的唯一培训基地。许多外国友人慕青神竹编之名而来,学习竹编技术。形成了竹编、竹浆造纸、竹木加工等六大业态,拥有云华竹旅、美联家居、西龙纸业等规模以上竹业龙头企业,全县以竹为原料,年产值在10万元以上的加工大户已达40家。2010年,该县竹产业总产值达到8亿元,带动农民增收2.5亿元。

地理标志

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国家质检总局组织专家对青神竹编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请进行审查。经审查合格,批准青神竹编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自2011年12月29日起实施保护。

产地范围

青神竹编产地范围为四川省青神县所辖行政区域。

专用标志使用

青神竹编产地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四川省青神县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经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核,报国家质检总局核准后予以公告。青神竹编的法定检测机构由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指定。

质量技术要求

(一)原料要求。

1.种源:慈竹[Sinocalmusaffinis(Rendle)Mcclure]。

2.立地条件:保护区范围内海拔≤1000m,土壤类型为水稻土和壤土,有机质含量≥1.1%,土壤pH值5.8至8.6。

3.竹材:保护区范围内生长的一年生优质慈竹,选取整根竹子颜色基本一致、无伤痕、无斑点、竹质细腻、节长在45cm至80cm的中间竹节。

(二)生产工艺。

1.工艺流程:工艺按选竹、砍竹、剔丫、去节、刮青、削平、分块、分层、启篾、三防处理、染色、分丝、编织等流程进行。

2.关键技术要求:

(1)刮青:将采伐后的原料竹在两天内刮掉竹表面的青色胶质层,使其外观色层一致。

(2)分块:以竹筒外圆基本平面为准,按竹筒大小不同,分出不同宽度的竹块。

(3)启篾:根据编织对象的不同,将分出的竹块沿竹材的径向剖启成薄篾层。

(4)三防处理:将竹篾放入30%的双氧水按1:2配制的溶液中煮沸(时间依色层而定),达到防虫、防麻斑、防霉变,脱脂增白的效果,使色层颜色更加接近。

(5)染色:将染料用白酒溶成糊状,倒入煮开的沸水中,充分搅匀。要求竹篾色泽均匀一致。

(6)分丝:以编织用篾丝的宽度需要为准,用排针将竹篾分成宽度一致、丝数精确的竹丝,并去掉篾丝上的竹纤维丝,保持篾丝的光洁。

(7)编织:把图样作为底稿用竹丝按图样编织。产品规格尺寸、图形应与底稿保持完全一致。

(三)质量特色。

感官特色:几何图形完整,无霉变,编织图案清晰逼真、色泽协调、不易褪色、立体感强,整幅产品厚薄一致,篾路通顺,编织紧密,不抛挤、不现接头,手感光滑,无毛刺,沿边整齐圆润、无虚针、漏针和脱针,展开后幅面平整、不曲翘、边角曲直自然,卷曲后能恢复原状,符合规定外形。

更多推荐
相关分类
热门文章
热门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