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岛银珍茶,属于绿茶,产于浙江省杭州建德市——中国有机茶之乡,其选用千岛银珍生态有机茶园内优质的明前细嫩单芽为原料炒制而成,具有形似针、香如兰、绿如翠、味甘醇等特点。泡在玻璃杯中,细嫩的芽头在水中上下沉浮,如少女般在水中舞动,茶友们亲切的称它为“会跳舞的有机茶”。
产地
建德市地处杭州市西部,钱塘江上游,杭州——黄山黄金旅游线的中段,位于北纬29°12′20″~29°46′27″,东经118°53′46″~119°45′51″。境域山地和丘陵占建德市总面积的88.6%。北部和西部山岭由古生代到新生代的砂岩、石灰岩和页岩等组成,侵蚀明显,切割较深,山势陡峻,相对高差达400米~600米,坡度常为30~40度。南部为200米以下的丘陵,地势平缓,坡形浑圆,坡度一般在15度以下,谷地也较开阔。海拔50米以下的平原215平方公里,占建德市总面积的9.4%。河谷平原主要分布在新安江、寿昌江及兰江两岸,土地肥沃,排灌条件良好,非常适于茶叶的生长。
(1)地理地貌:
(2)土壤质地山地土壤大多发育于砂岩、灰岩风化的破积物、冲积物为主的成母质,主要有黄泥土、黄红泥土、砂土等土壤类型,(PH值<7)大部分成酸性或微酸性,土壤较为肥沃,有机质含量在2-4%,质地轻壤到申壤,适宜种茶。
(3)气候特点:
历史
建德市地处浙西山区,素有“锦峰绣岭”之美誉,是中国首个有机茶之乡,建德市茶叶文化历史悠久,可追溯到汉代,据可考察的文字记载则可追溯到唐朝。
另据《唐国史补》中记载的唐时名茶中就有“睦州有鸠坑”;中国茶叶博物馆吴胜天老馆长发表于《农业考古》(2006年第二期)的学术论文《杭州茶文化历史及遗存》中称:“杭州产茶历史悠久,各朝各代有确凿史料记载,列入名茶名录的有近21品,其中:唐代4品:建德细茶(建德)、睦州坑鸠(现淳安)、天目山茶(天目青顶,产于现在临安)、大方茶(产于淳安、临安等地)。”
《新唐书.地理志》(卷十一)也有记载:“睦州新定郡……天宝元年(742年)更郡名,土贡文绫、簟、白石英、银花、细茶。”此处的细茶即为建德细茶。
宋代陈公亮所修《严州图经》卷二建德卷中记载,南宋保佑五年(1257年),茶叶已作为地方税赋。可见当时建德种茶之风盛行,茶叶种植也具有了相当的规模。宋范仲淹任严州知府时曾有“轻雷何好事,惊起雨前芽”的佳句流传至今,描写的情景即为当时建德细茶的茶山之景。
明清时代,建德茶叶都被列入贡茶,明代谈迁《枣林杂俎》即记载有当时的贡茶详细名录,其中就有:“建德县芽茶五斤”,唐时建德细茶及至明代即为建德芽茶。
地域范围
千岛银珍茶产自中国首个有机茶之乡——建德市境内李家镇、大同镇、航头镇、寿昌、更楼街道、新安江街道、洋溪街道、下涯镇、莲花镇、杨村桥镇、大洋镇、梅城镇、三都镇、乾潭镇、钦堂乡等新安江沿岸广大区域,辖16个乡镇、街道,84个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