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单搜索

泛船浦天主教堂

泛船浦天主教堂,福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属于仓山老洋房建筑群,是目前福州最大的天主教堂,是福州近代史的缩影。教堂建于清同治三年(1864年),占地8400平方米,建筑面积1253.7平方米,为哥特式建筑。主堂北端,建有20多米高的钟楼,楼顶竖立近3米高的十字架。昔时钟楼报时声扬十余里,号称“江南第一大堂”,其至今仍为福建最大的天主教堂,为福建省、福州市天主教总堂。
所在地/隶属
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新民街54号
开放时间
05:00~11:30,14:00~21:30
所在地/隶属
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新民街54号
目录

基本介绍

泛船浦天主教堂,福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教堂始建于清同治三年(1864年),民国22年(1933年)重建,占地8400平方米,建筑面积1253.7平方米,为哥特式建筑。主堂北端,建有20多米高的钟楼,楼顶竖立近3米高的十字架。昔时钟楼报时声扬十余里,号称“江南第一大堂”,其至今仍为福建较大的天主教堂,为福建省、福州市天主教总堂。

建筑特色

民国21年(1932年秋)重建泛船浦天主堂,1933年9月落成。耗资17万银元,设计师是法国人,因此教堂混合了哥特式和法国式(罗马式)的建筑风格。教堂为砖木结构,外墙用青砖砌造;堂身整体为十字型,两边弧状耳室一对,堂内呈巴西利卡式三廊式布局。塔楼原高36米,上面装有法国进口大钟,昔日钟楼报时声扬十余里;堂身呈十字形,长60.2米,宽19.52米,面积为1371.4平方米,可容3000余人。

教堂内左右并立11根直径约为1米的欧式水泥柱,堂顶呈拱形穹窿,缀以星辰。内设大小5个祭台,正中大祭台供奉该堂主保玫瑰圣母,旁边4个小祭台从东到西分别供奉耶稣的养父若瑟、圣母玛利亚、圣女德兰。墙壁上的采光窗户镶着五彩玻璃,左右两边小祭台侧面的三局采光玻璃各雕刻一幅彩色教会圣人像。教堂第二层是一个长20米,宽6米的唱经台,与大祭台遥相对望。

设计上,教堂的拱状天花实际上不承屋顶重量,拱顶内部的三角屋架才是真正的受力体,屋面荷载通过三角屋架传向墙、柱、地面,这种西式正统的肋骨拱顶从未在本地出现过。

该堂坐南朝北,面对闽江,气势恢宏,至今仍为福建省较大天主堂。

实用信息

公交站点

1、桥南站(福州市二医院站):1路、K1路、K2路、3路、12路、14路、17路、25路、30路、30路支线、31路、50路、60路、77路、85路、101路、105路、115路、137路、201路、301路、305路、305路、307路、309路、309路

2、桥南环岛站:60路、83路、509路(备注:在桥南站或桥南环岛站下车的市民,下车后从六一南路到达南江滨西路)

3、朝阳路口站:105路、307路、2路、117路(下车后转进海关巷,到达南江滨西路)

历史沿革

泛船浦有座著名的教堂,就名叫泛船浦天主堂。它位于泛船浦新民街北、海关巷东,始建于清同治三年(1864年)。据《福州地方志》记载:明天启五年(1625年)相国叶向高归故里,路过杭州时,在监察御史杨廷筠家结识了意大利传教士艾儒略。他们一起到福建。艾儒略就在福州传教,并在宫巷建大堂一座,名三山堂,为福州较早的天主堂。

艾儒略在福建传教23年,建圣堂22座。从1848年到1936年约80余年期间,福州教务较为兴旺的主要有泛船浦天主堂、西门三官堂、仓山乐群路小教堂、上渡天主堂等9座。这些教堂较早租用民房,或利用旧式民房改建,虽保留原来建筑的外貌,但内部装饰西化。1933年落成的泛船浦天主堂和1938年建成的花巷尚友堂等是完全西式的建筑。

清康熙至道光年间,清政府实行禁教,闽浙总督驱逐外国天主教传教士,宫巷天主教堂被查禁、没收改为关帝庙。福州成为通商口岸后,传教士接踵而来,恢复传教工作。同治三年发还旧时没收的教产,福建省通商总局以泛船浦民田抵换宫巷原天主堂。

中世纪和近代的建筑大师大多来自欧洲,拜占庭式、哥特式和巴洛克式的建筑风格,也随着欧洲国家在世界范围的入侵,带到了福州。

教堂钟楼有20米高,上面的十字架有3米多高。报时大钟钟声可传10里之处。堂身十字形,长60.2米,宽19.5米,面积为1371.4平方米,可容2000余人。

2008年,因道路建设需要,泛船浦教堂神父楼不得不进行迁移。考虑到其为文物,故有关方面选择了整体平移的方式来迁移该建筑10月6日,经过一个多月平移80.7米后,安全抵达旋转的指定位置,开始进行逆时针方向旋转90度“转身”,由原东西朝向变为南北朝向,最终与主教堂平行。神父楼整体平移后,还将对其破旧部分进行修缮,经过修缮的神父楼将发挥更多的功能。

更多推荐
相关分类
热门文章
热门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