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郭圣王,俗名郭忠福,诗山郭山人,生于后晋天福三年(公元938年)二月廿二日。传说郭忠福长工出身,7岁丧父,牧牛俸母,乡邻郭孝子。后人念其孝,立庙奉为神明,四时祈卜吉凶于神,以将军礼祀之,故郭山庙又称将将军庙。南宋高宗绍兴年间(公元1131-1162年),敕封神灵为"威镇广泽侯",并赐庙额"威镇庙",廊大其制,庙宇粗具规模。到了宋宁宗嘉定十六年(公元1223年),乡邻增修庙宇,使之殿寝、廊庑、门庭、层阶齐全。直至宋理宗开庆初年(公元1259年),加封"威武英烈广泽尊王",并赐建寺宇以祀。因郭山地形类凤盘舞,从此改名为"凤山寺"。此后三百年,风荡雨淋,栋宇虽有修葺,但寺貌未作扩建翻新。
凤山寺规模,纵为16丈,横1.4丈。寺殿分前后三殿。主(中)殿高1.8丈,夹室各一,东夹室锶尊王、尊妃像,从其坐古藤化身之旧迹,室后为内寝;西夹室供奉释迦牟尼、南海观世音金身。前殿高1.85丈,中祀尊王,旁祀崇德侯、显佑侯、黄太蔚、陈将军,以其有功于王。殿宇疏以庭院,绕以墙垣。垣屋翼于左右,有30余间,为寺僧聚纳之处。庙门高1.4丈,明代举人、永春颜廷渠题寺匾"凤山览胜"。门内一巨石,山峭卓立,状若云鬟,昔人喻为凤髻。门外列砖为庭,曲磴层阶穿数而出。
明世宗嘉靖年间(公元1522-1566年),倭寇劫掠诗山,纵火焚毁庙宇,所藏敕赐匾额荡然无存。明穆宗隆庆丁卯年(公元1567年),乡邻募资重建;明神宗万历庚辰年(公元1580年),继而扩建;清宣宗道光丁亥年(公元1827年)到清德宗光绪戊寅年(公元1878年),相继屡有修葺营造。寺宇规模日益宏敞,壮观绮丽,不失旧观,又增建诸多前代没有的设施。
凤山寺属多神庙,传统以来曾有和尚主持,主神郭圣王佛像雕塑特殊,白眼黑珠直视,故有"白目佛,益外景"之说,所以更为海外华侨所崇拜。
凤山寺,宋、明、清各代都有皇帝为之赐匾封号,因而香火鼎盛不衰。明清时期,泉州一带大批移居台湾,因此台湾民间有100多座广泽尊王庙。泉州人出洋谋生的华侨很多,因而远在东南亚的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缅甸、泰国、菲律宾等地都有凤山寺,供奉郭圣王。
1978年冬,旅居海外侨胞纷纷倡议重建。历十年营造,凤山寺规模日臻宏伟,寺门与高盖山白云室遥遥相对,居高临下,俯瞰山头城全景,周围茂林葱翠,花果飘香,秀丽如画,新建凤山寺前殿、中殿、后殿的木石均精雕细刻,巧夺天工,青石龙柱,护门石狮,栩栩如生。左右两旁依次建有钟鼓楼、回廊、拜厅、禅房、斋堂、迎宾室、凤冠鬓、藏经阁、聚金亭等设施,规格庞大,巍峨壮观,景观焕然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