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火屠城》是由罗兰·约菲执导,萨姆·沃特森、吴汉润主演的历史战争片,于1984年11月2日在美国上映。
影片改编自《纽约时报》记者西德尼·山伯格的一篇长篇报告文学《迪特·普兰的生与死》,主要讲述纽约时报驻柬埔寨的战地记者辛尼与当地翻译潘迪的友情和血泪故事。
萨姆·沃特森饰辛尼
吴汉润饰潘迪
约翰·马尔科维奇饰Alan'Al'Rockoff,Photographer
朱利安·山德斯饰JonSwain
格雷格·T·尼尔森饰MajorReeves,MilitaryAttache
斯波尔丁·格雷饰UnitedStatesconsul
比尔·帕特森饰Dr.MacEntire
阿索尔·加德饰Dr.Sundesval
格拉汉姆·肯尼迪饰Dougal
帕特里克·麦拉海德饰Morgan
演员萨姆·沃特森
一位纽约时报的记者,很有正义感,为了全程采访当时战况,即使所有美国公民都被驱逐他也坚持逗留,结果遇上红色高棉占领金边,险被处决,辛尼进入法国领事馆后安全撤退。
演员吴汉润
一名柬埔寨人,辛尼的翻译兼助手,两人在战火纷飞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红色高棉占领金边后,潘迪因为没有护照而被捕。潘迪在柬共的劳动改造政策中历经劫难,目睹了红色高棉政权的残暴血腥,1978年,越共入侵柬埔寨,潘迪趁机逃亡到泰国边境,与一直在寻找他的老朋友辛尼重逢。
1972年,纽约时报记者辛尼(萨姆·沃特森饰)在柬埔寨采访,柬埔寨人潘迪(吴汉润饰)是他的翻译兼助手,两人在战火纷飞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1975年,红色高棉占领金边,辛尼进入法国领事馆后安全撤退,潘迪因为没有护照而被捕。潘迪在柬共的劳动改造政策中历经劫难,目睹了红色高棉政权的残暴血腥,1978年,越共入侵柬埔寨,潘迪趁机逃亡到泰国边境,与一直在寻找他的老朋友辛尼重逢。
制作人伊恩·史密斯、大卫·普特南
导演罗兰·约菲
编剧布鲁斯·罗宾逊
摄影克里斯·门格斯
配乐MikeOldfield
剪辑JimClark
选角导演玛丽昂·多尔蒂、SusieFiggis、PatGolden、JulietTaylor
艺术指导RoyWalker
美术设计RogerMurray-Leach、SteveSpence
服装设计JudyMoorcroft
《战火屠城》是以“红色高棉”占领金边前后作为真实的历史背景,一个叫布鲁斯·罗宾逊的演员把这篇文章改编成一部300页的剧本,拿着剧本去找1982年奥斯卡最佳影片《火战车》的制片人大卫·普特南,想让普特南提提意见。普特南把剧本发给了许多导演,让导演们谈谈想法。最终,一个叫罗兰·约菲的名不见经传的导演打动了普特南。约菲告诉普特南,他不想只拍一部简单的战争片,他要通过战火与屠杀、恐怖与血腥讲述一个有希望的故事——两位主人公亲如兄弟、胜似兄弟般的友情。
年份获奖名称奖项获奖情况获奖人
1985第57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电影剪辑获奖JimClark
最佳改编剧本提名布鲁斯·罗宾逊
最佳男配角获奖吴汉润
最佳男主角提名萨姆·沃特森
最佳摄影获奖克里斯·门格斯
最佳影片提名大卫·普特南
最佳导演提名罗兰·约菲
1985第42届美国金球奖剧情类最佳男主角提名萨姆·沃特森
剧情类最佳影片提名《战火屠城》
最佳电影配乐提名MikeOldfield
最佳男配角获奖吴汉润
最佳编剧提名布鲁斯·罗宾逊
最佳导演提名罗兰·约菲
《战火屠城》以极其写实的手法,向全世界再现了柬埔寨历史上那段最为黑暗的时光,为把“红色高棉”政权钉死在历史的耻辱柱上砸下重重的一锤。影片的成功很大一部分要归结于真实的故事给观者带来的震撼(人民网评)。
影片令人不寒而栗的一幕是潘迪逃跑时误入“人骨河”,镜头虽然不多,但极具震撼力,一具具骨骸堆积如山的控诉着暴政统治者的惨无人道(时光网、搜狐网评)。
男配角斯波尔丁·格雷写了一场独角戏,是关于他在拍摄这部电影的经历,随后根据这个拍成了另一部电影SwimmingtoCambodia(1987)。
吴汉润(HaingS.Ngor)成为第一位东南亚(也是第一位佛教教徒)获得奥斯卡奖的演员。
电影中的可口可乐工厂原来设想的是一家百事可乐工厂,后来百事拒绝了出现在影片中。
DithPran的扮演者是华裔医生吴汉润,吴汉润原是柬埔寨红色高棉恐怖统治时代的华侨医生,他逃过赤棉的血腥大屠杀,辗转流亡美国。
影片的两位主人公都确有其人,他们就是《纽约时报》记者西德尼·山伯格和他文章的主角迪特·普兰。
连贯性:当辛迪在他的房间和迪斯·普瑞说话的时候,不同镜头之间他的发型变化了。先是从整齐地分开梳着变成垂下来在前额上,又回到整齐分开梳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