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单搜索
首页 旅游 历史人文建筑 历史遗址 李渡烧酒作坊遗址

李渡烧酒作坊遗址

李渡烧酒作坊位于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李渡镇,文化堆积主要为元、明、清三个时期。遗存除酿酒相关的设施外,还有大量的陶器碎片,其中以酒具较为丰富。2002年被评为中国十大考古发现,2006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年11月被中国国家文物局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2018年11月15日,李渡烧酒作坊遗址列入第二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
所在地/隶属
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李渡镇红石桥23号
旅游景区级别
4A
文物保护单位
国家级第六批(元至清)
所在地/隶属
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李渡镇红石桥23号
目录

发展历史

江西李渡镇有着1500多年的酿酒历史,自古以来就有“酒乡之称,文人墨客,商宦布衣,皆因李渡酒而“闻香下马,知味拢船”。李渡酒源远流长,文化底蕴深厚,早在元末明初,江西李渡就有“焦石李家渡,打酒买豆腐”之说,经历清朝的兴旺,李渡白酒更是闻名全国。

李渡高梁酒是江西省的传统名酒,已有二百多年酿造历史,因产于南昌进贤县李渡镇而得名。该酒度数为56度。酒色清透,芳香浓郁,味正醇甜。畅销全国市场,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1962年被评为江西名酒。据县志载:清代中叶,李渡就有以当地特产的优质糯米为原料酿制烧酒的习惯。到了清朝末年,李渡万茂酒坊广集民间酿酒技术,在糯米酒的基础上,引进了用大米为原料,用大曲为糖化发酵剂,用缸、砖结构老窖发酵制白酒的新工艺。李渡高梁酒由此而发展起来,制酒作坊也随之增至七家。由于酒味醇浓纯净,清香扑鼻,名声大振,销路日广。全镇高产量曾经达到四十万斤,畅销赣、浙、鄂、皖等省。李渡镇地处抚河中下游,紧靠抚河堤岸,环境优美,土地肥沃,米质好,是酿酒的上好原料。更有那终年清澈透明的地下水,清冽甘甜,含有微量矿物质,是难得的制酒用水。

2006年5月25日,被评为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编号信息6-0100-1-102。

地理位置

遗址位于李渡镇红石桥李渡酒厂老厂区内,元代至近现代烧酒作坊遗址。遗址考古勘探面积1600平方米,2002年考古发掘面积300平方米。揭露的文化堆积主要为元、明、清遗迹与遗物。其文化堆积的11个层面分为南宋、元、明、清、近代、现代6个时期,未见南宋遗迹,其余5个时期的酿酒遗迹有水井、炉灶、晾堂、酒窖、蒸馏设施、墙基、水沟、路面、灰坑、砖柱等。水井位于遗迹中心部位,始建于元代,后经增高,深4.25米,六边形红麻石井圈,口径0.66-0.72米,井台三合土筑。炉灶始建于明代,红石与青砖砌,长径2.80米,短径1.42米,残高1.98米,烟道位于头端两侧;灶前操作坑呈“凹”字形,长2.70米,宽1.60米,深1?84米。晾堂2处,明代晾堂50平方米,清代晾堂40平方米,卵石与三合土筑,表面不平,边界用红石砌。酒窖22个,其中元代酒窖13个,直径约0.65-0.95米,深约0.56-0.72米;明代酒窖9个,有6个至今仍在使用,直径0.9-1.1米,深约1.52米。

蒸馏李渡烧酒作坊遗址设施2处,圆桶形砖座,明代蒸馏设施经清代修补,直径0.80米,高0.62米,东南距灶0.85米。清代蒸馏设施直径0.42-0.54米,高0.38米。遗址出土遗物350件,有陶瓷器、石器、铜器、铁器、竹木器等,以陶瓷器为主,陶瓷器又以酒具为多。?李渡是江西古镇,江南粮仓,其酿酒历史可上溯到2000多年前,中国古代文豪王安石、欧阳修、词人晏殊等每过李渡必豪饮一番。因此这里留下了“闻香下马、知味拢船”的千古美誉。中国白酒评比专家组组长周恒刚称赞道:“李渡烧酒作坊遗址历史跨度近800年,是中国酒行业难得的‘国宝’。”

获得荣誉

田野考古奖

2004年2月7日,中国考古界高奖项———田野考古奖第五届评选结果在北京揭晓,江西省李渡元代烧酒作坊遗址考古项目获得三等奖。

田野考古奖评选从1993年开始,由中国国家文物局主办,每两年一次。它被誉为考古界严格的评选,不仅要求参选项目本身具有重要价值,而且要求整个发掘过程必须科学严谨,所发掘出土的文物和重要遗迹需有阶段性研究成果。自设立田野考古奖以来,只有秦始皇陵兵马俑二号坑的发掘获得过一等奖。第五届田野考古奖一等奖仍然空缺,二等奖只有一个,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主持发掘的广西桂林市甄皮岩遗址,三等奖包括江西省李渡元代烧酒作坊遗址、河南省偃师二里头宫殿、广西革新桥新石器时代遗址、安徽省十里村何郢遗址等八个考古项目。由江西省考古研究所主持发掘的李渡元代烧酒作坊遗址,是继四川成都水井坊之后中国发现的又一处时代早、遗迹全、遗物多、延续时间长且富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古代烧酒作坊遗址,考古发掘工作严格执行《田野考古工作规程》,应用了自然科学的技术检测手段、数码摄像和电脑多媒体技术等,并根据元代酒窖的情况采用白酒生产中先进的模拟方法,复原了元代的白酒生产工艺。

发现经过

中国灿烂酒文化真实、完整的证物——李渡烧酒作坊遗址,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是中国的财富,也是世界的财富。

2002年6月,江西李渡酒业有限公司对老厂无形堂生产车间进行改扩建。工作人员在施工时,铁锹碰上了硬物。刨开四周的土,发现硬物原来是个陶缸。大家不敢大意,于是小心翼翼地挖,初步判断是挖到了古代酿酒遗迹。李渡酒业公司立刻向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汇报。经过现场勘察并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后,报中国国家文物局批准,对李渡烧酒作坊遗址进行了抢救性考古挖掘。经挖掘,一个完整齐全的酿酒遗址惊现在世人面前:元代的陶质地缸、酒窖、水井,以及明代的炉灶、晾堂、蒸馏设施、水沟、墙基。出土文物共350余件,其中70多件为陶瓷酒器。整个遗址呈凸字形,面积约为1.5万平方米,挖掘面积约350平方米。

李渡烧酒作坊遗址的发现,再一次见证了江西悠久的酿酒历史,丰富了李渡酒文化内涵。北宋词人晏殊《浣溪沙》“红蓼花香夹岸稠,绿波春水向东流,小船轻舫好追游。渔父酒醒重拨棹,鸳鸯飞去却回头,一杯消尽两眉愁。”正好与当年抚河两岸情景相印照,折射出李渡古镇与酒的渊源。杭州商学院食品院副院长、教授邓少平认为,李渡烧酒作坊遗址的发现和发掘在中国酿酒历史上具有三大意义:第一,它是中国时代早、规模大的蒸馏酒作坊遗址;第二,在工艺、布局配套上,遗址并没有缺项;第三,它是一个一直沿用至今的酿酒作坊。

李渡烧酒作坊遗址有着其它遗址无法比拟的价值。从时代上讲,李渡酿造烧酒自元代开始,延续至今已有700余年之久,不仅在中国首屈一指,在世界上也是早且延续时间长的酒业文化载体。而水井坊是从明代开始,剑南春则是从清代开始。从规模上讲,李渡烧酒作坊遗址是目前我国发掘的大酒窖作坊遗址,已发现的地下遗存面积至少有15000平方米。加上地面的街区、酒肆、商埠,共同形成完整反映中国古代酒业发达状况的遗产格局,这在世界上都是罕见的。而河北徐水,四川成都水井坊、绵阳剑南春等地都是仅存地下酿酒作坊,而无酒肆等遗存。

李渡烧酒作坊遗址不单单是南昌和中国的财富,它还是世界的财富。李渡烧酒作坊,历经700余年,见证人类的繁华,沧桑,醇香永流传。

考古价值

在以淀粉质为原料酿酒的各种方法中,特别是糖化、酒化同时进行和半固态发酵方法的运用以及这两项技术的巧妙结合,在酿酒工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科学价值,是宝贵的文化遗产。李渡酒正是运用此法从民间酿酒中发展起来的。本次发掘证明,李渡酿造蒸馏酒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元代,历经明清,连续不断,发展至今,是继四川成都水井坊之后我国发现的又一处时代早、延续时间长且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古代烧酒作坊遗址。它为中国蒸馏酒酿造工艺起源和发展研究提供了实物资料。

该遗址是中国年代早、遗迹全、遗物多、时间跨度长且富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大型古代白酒作坊遗址,也是中国酒业的国宝,酒文化的重要代表。

李渡烧酒作坊的发现,为中国元代已生产蒸馏酒的论断提供了具说服力的实物依据,证实了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关于李的记载:“烧酒非古法也,自元始创之。”

更多推荐
相关分类
热门文章
热门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