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糕刺客”指一些外观平平无奇,但在付钱时却能以其价格“刺”人一剑的雪糕品牌。这类雪糕的制作成本不高,卖相也比较普通,与高昂的价格形成了鲜明对比,远超消费预期。
继“雪糕刺客”后,网络上又出现了“话梅刺客”“水果刺客”等新一批“刺客”大军,这些“刺客”不仅损坏了行业形象,也打击了消费者的购买信心。随着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公布的《明码标价和禁止价格欺诈规定》正式施行,多地针对高价低质品开展的价格专项监督检查也纷纷提上日程,“刺客”大军或将无所遁形。
刺客是人类历史上一种特殊的职业身份。汉朝史学家司马迁《史记·刺客列传》作为中国最早的刺客传记体史料,刻画了早期刺客行为处事的鲜明特色,也为“刺客”词义的发展演变奠定了重要基础。许慎《说文》“刺,君殺大夫曰刺。刺,直傷也。”“客,寄也。”依据刺客自身特点来看,相比于“直伤”“寄居”的本义,用“暗殺”“从事某种活动的人”(《国语辞典》)来解释“刺”与“客”似乎更能反映“刺客”1的真实内涵。《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关于“刺客”1的释义是“用武器进行暗杀的人”,其中“用武器”“暗杀”作为种差规定了刺客区别于一般个体的基本属性,即携带刀、枪、剑等杀伤性武器,隐藏在暗处,伺机下手。
随着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刺客”1在使用过程中产生了新的意义与用法,词义的引申主要通过“转移”的方式得以实现。所谓“转移”,是指事物的基本特征保持不变,而与事物有关的主体、客体、方式、范围等发生变化,“刺客”2一词就从表示特定职业身份的部分群体转向了具有相同特征的其他事物,从而产生了新的网络含义——指外表普通、没有明码标价的高价商品。这些商品通过弱化价格标识等来误导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就像埋伏在黑暗中的刺客突然出现并给人重重一击一样。另外“刺”的作用对象也由生理层面转向了心理层面,“刺客”2更强调事物带给人的刺激与不适感,其引申的心理基础主要是隐喻(认知语言学术语)。
隐喻是建立在概念相似性基础上的由源头域(sourcedomain)向目的域(targetdomain)转变的过程,它使得某一具体可感的域能够借助想象、联想等方式去映射(mapping)另一种复杂抽象的域,反映出人类认知结构的系统性与连贯性。“映射”是构成隐喻的基本方式,“映射”的前提在于事物之间的相似性,上文提到“刺客”1和“刺客”2基本特征相同,只是在词义引申的过程中由职业域转向了商品域,并进一步发展到了情感域,因此“刺客”2的出现实际上是将“刺客”1所具有的意义逐步抽象化了,但认知上的相似又使得这样的转化不大困难,甚至有时当人们一提起“刺客”便会立即产生相应的抵触情绪。这样看来,相比于“刺客”1,“刺客”2的色彩义显然发生了较大转变。
“雪糕刺客”的流行带火了“刺客”2家族,后起网络名词如“基金刺客”“演出刺客”“内娱刺客”等更是叫人眼花缭乱。“内娱刺客”是指平常不出现,一出现就凭借外表“杀”人的明星艺人,是“刺客”2词义的泛化,凸显出“刺”这一动作带给人的非同一般的情感体验。
“刺客”一词逐渐向表示“出乎意料”的意义发展,未来的网络流行语“刺客”可能既可以代表暗中宰客的高价商品,也可以是让大家眼前一亮的人或事物。
1.社会因素
语言是社会文化的产物,反映了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也体现了社会群体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语言与社会是一对共变体,面对新兴的社会现象,新词语随之产生。而词汇是语言中最活跃的因素,常常最敏感地反映社会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前几年,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蒜、姜、绿豆、盐、白糖等农产品、食品物价飞速上涨,迅速引发了人们的关注,随之出现了“蒜你狠”“姜你军”“豆你玩”“盐王爷”“糖高宗”等新词语,这些诙谐幽默、简洁有趣的新词语既反映了物价暴涨的社会现状,也映射了消费者对涨价潮无能为力的心理状态。而今年夏天流行的“雪糕刺客”一词,和那些涨价潮下产生的新词类似,都是针对消费市场中存在的高价商品,同属于消费领域的新词语。
雪糕作为夏季备受欢迎的消暑食品,过高的价格超出了人们的消费预期,且商家未能明码标价,不符合经营者的规范行为,不利于维护良好的市场价格秩序,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引起了消费者的不满。除了“雪糕刺客”,还有“水果刺客”“空调刺客”“话梅刺客”“机票刺客”等一系列刺客,这些高价商品在消费者的心上猝不及防地刺了一剑。“XX刺客”类词语流行的背后,是亟需整顿的市场秩序,是有待规范的经营者行为,也标志着广大消费者维权意识的提高。
“雪糕刺客”的流行还反映了大众消费心态的转变,从跟风“种草”“网红”雪糕,到回归购买平价雪糕,反映出人们对“网红”雪糕的热情正逐渐褪去,消费也渐趋理性。人们对网红商品的态度更加理性谨慎,不再盲目追捧网红雪糕。而“刺客”也在提醒人们理性消费,杜绝那些华而不实的高价商品,对“刺客”敢于说“不”。
2.追求语言表达的创新性
新词语的产生,除了社会这一外部因素,还有语言这一内部因素。现有的词汇不能满足表达需要,所以增加了新的意义或用法。以前形容商品价格高,往往用“天价”“高价”“昂贵”“漫天要价”等词。现在为了描述商家未能给高价雪糕明码标价给消费者带来的心理创伤这一现象,网友使用了“刺客”这个词,为它增加新的义项。“刺客”的原义是“用武器进行暗杀的人”,人们用原有的词汇形式来承载新的意义。从语义演变来看,从“用武器进行暗杀的人”到“以高价刺痛消费者心灵的商品”,正是利用人们对旧有词汇的认识和熟悉度,在原义和新义之间建立某种联系,便于人们理解、接受、传播。以“刺客”来形容不明码标价的高价商品,生动地表达了它攻击性、伤害性、潜伏性的特点。“刺客”的新义在使用中还产生了词义的变化,除了表示高价商品,还引申出“出乎意料”的意思,由高价雪糕给人的心理冲击进一步泛化为那些出乎意料的让人产生心理触动的人或事物。如“内娱刺客”“舞台刺客”“面试刺客”“考研刺客”等,这些词更强调“刺”带给人的心理触动,这种触动不一定是消极的,也可能是积极的。因此,“刺客”所指涉的范围更大了。
使用网络媒体的主流群体是青年人,他们思想活跃、个性张扬、标新立异,在语言表达上也追求创新,“刺客”的产生也是广大青年人追求语言创新性的结果。这种创新使语言生态更富有生机活力,也推动了语言本身的发展。但是这个词能否具会被长久使用,是否会随着社会现象的消失而消失,其生命力仍有待考察。
面对“雪糕刺客”,我们何为?
从“刺客”的原义来看,被刺杀的人事先并不知道自己处于危险中,同理,“雪糕刺客”的刺杀对象是消费者,也是处于被动地位的。
那么消费者真的无能为力吗?当然不是。
1.雪糕刺客,退退退!
“退!退!退!”也是最近流行的一个网络热词,出自于视频中大妈和男子的唇枪舌战,大妈面对质疑,直接大吼几声“退、退、退”,一步一掌地向前推进。后来表示对厌烦的事物的驱赶。
“雪糕刺客”的广泛流行引发了政府的关注,市场监管部门迅速对雪糕市场进行专项检查、管理整顿。人们将“雪糕刺客”和“退退退”结合起来,表达对“雪糕刺客”的不满和厌弃。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出台相关规定,经营者应以显著方式进行明码标价。看来,雪糕刺客不久就会“退退退”了。
2.雪糕护卫
“雪糕护卫”与“雪糕刺客”相反,是指那些味道不错、价格合理,从小吃到大,选它准没错的雪糕。“雪糕刺客”是高价雪糕的代名词,与之相反的“雪糕护卫”就是平价雪糕的代名词。在“雪糕刺客”的价格袭击下,消费者越来越怀念小时候那些好吃不贵的平价雪糕,让雪糕护卫来保护你的心。
高档昂贵始终是少数人的追求,物美价廉才能俘获消费者的心。
面对超市琳琅满目的雪糕,你pick哪一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