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单搜索

泰安万仙楼

万仙楼,又名望仙楼,位于山东省泰安市境内的泰山中麓红门宫北,是跨道门楼式建筑,是万历皇帝为纪念其母李太后眼疾痊愈,感念泰山圣母有功于明万历年间(1620年)创建。万仙楼上层建在下层顶台偏北处,面阔3间13米,进深6.3米,通高11米;下层是石砌拱形门洞,高3.4米,宽2.9米,石额南刻“万仙楼”,北刻“谢恩处”。
别称
望仙楼
所在地址
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红门路54号
所在地址
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红门路54号
目录

基本介绍

万仙楼位于山东省泰安市境内的泰山中麓红门宫北,又名望仙楼。是跨道门楼式建筑,明万历年间(1620年)创建,保存了清代建筑风格。原供祀王母,后来祀奉碧霞元君。传为泰山群仙聚会、议事讲经的地方。

万仙楼门洞东侧有隐真洞,为旧时道人修炼处。殿内塑128位神仙,形态各异,栩栩如生。万仙楼下层是石砌拱形门洞,高3.4米,宽2.9米,石额南刻“万仙楼”,北刻“谢恩处”。整个下层东西宽17.4米,进深13.65米,高4.4米。门东砌为隐真洞,深1.76米,高1.95米,宽0.9米。万仙楼上层建在下层顶台偏北处,面阔3间13米,进深6.3米,通高11米,三柱七檩五架梁,重梁起架,黄琉璃瓦九脊歇山顶,前为重檐双步廊式。檐下施影作斗拱,一斗二升交麻叶头,枋檩额上遍饰墨线大点金彩绘。殿墙下部四周镶满明代朝山进香施财合山会题名碑63块。下层东北角有石阶与上层相通。此楼门洞高4.4米,上层有楼阁三间,黄琉璃瓦覆顶。

门洞之上刻“谢恩处”三字,传说旧时帝王登山,地方官员护驾于此,帝令回府,群臣谢恩。另一种说法是香客朝山顺利而归,在此处叩谢碧霞元君保佑,故有引名,楼东侧挺立古柏三株,人称“三义柏”。万仙楼明清多次重修,1954年翻修,1973年维修门窗,1980年彩绘。万仙楼盘山道西侧的石壁上有石刻,特殊之处是劝“风”、“月”二字之字心组成,意谓此处风月无边,风景美不胜收。学者王克煜曾撰有著名散文《萧瑟秋风走万仙》

功能价值

楼前有古柏3株,挺拔并列,苍翠凌云,碣书“三义柏”。再前西崖题“勇登仙境”,下有洞,洞内有石龟,俗称龟洞。楼北是革命烈士纪念碑,1946年建。碑载新四军一纵三旅转战南北的壮烈事迹。环刻解放泰城时牺牲的708名烈士英名。纪念碑西侧有峭石挺立,清人题“拜石”。附会宋代大书画家米芾知无为军时,拒不朝拜贪官麦知州,而是每早穿礼服拜古石玩器,并且口中念念有词:“宁拜无知石,不拜面老鼠。”结果被贬官。后人题此以颂耿直清廉。又据《宋史文苑米芾传》载:无为“州治有巨石,壮奇丑,芾见大喜曰:‘此足以当吾拜。’具衣冠拜之,呼之为兄。”

万仙楼与纪念碑之间的东溪内为樱桃园,又名桃花涧,清人曾颂:“樱桃生涧底,石上多古苔。山下花已落,山头花未开。”涧中石坪广阔,断崖跌宕,溪水潺潺而来,滢洄湍急而去,或为瀑,或为潭,或潜流,汇为深广碧池,名碧泉湾。今涧内桃、樱均无,唯杨、槐满谷,柏林夹岸,石峡飞流,瀑水如帘。

纪念碑东侧有断崖,古刻遍布。唐大历八年(773年)泰山著名女道张炼师题记及元代镇压红巾军的元将题名等依稀可辨。

建设沿革

由来

万仙楼是万历皇帝为纪念其母李太后眼疾痊愈,感念泰山圣母有功而敕建的,青山绿水之间,矗立着这座门楼式建筑,雕梁画栋,庄严雄伟,白云蓝天映衬着黄色的琉璃瓦,一派皇家风范。因泰山是华北地区的两大神山之一,神仙众多,民间的最高神玉皇大帝高居泰山极顶,其麾下众神遍布泰山的角角落落,有名有姓的神仙在泰山有112位,因此泰安府古称神州,民谚:济南府的官多,泰安州的神全,即是指此。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因此泰山的一草一木,一石一水都具有灵气,富含神韵。因此楼上有“景会群真”的匾额,泰山是道教名山,称仙为真。

传说

泰山万仙楼

周围有吕洞宾三戏白牡丹的传说,据说他们还生了个儿子叫白氏郎。白牡丹原来也在泰山修炼,后来不堪众人的嘲弄,就和儿子搬到泰山南边的徂徕山去住了。

白氏郎长到八九岁,生得伶牙俐齿,十分讨人喜欢,可就是没有个名正言顺的父亲,整天在外边被人打骂,受人欺负。

这天,正是腊月二十三,白牡丹让白氏郎跟村里的小伙伴上山砍柴,自己在家里弄些水酒淡菜,准备打发灶王爷上天,去汇报凡界一年的情况。

白氏郎和伙伴们来到山上,领头的说要玩“做皇帝”的游戏,把几个草筐摞起来当作宝座,谁要能爬上去,谁就是皇帝,以后众人就都听他的,选他做头。说完便把筐摞得高高的,一个个轮着往上爬,筐子没用绳子拴牢,一爬一晃,结果没爬几下就都滚了下来。最后轮到了白氏郎,只见他稳抓草筐,轻迈双脚,颤颤悠悠真的爬了上去。本来他们都看不起白氏郎,是想拿他取笑,如今真的爬上去了,谁肯让他这个私生子做头,便把他拖下来,打了一顿一哄而散了。

白牡丹在家里正为买不起酒菜犯愁,见白氏郎又从外面哭着回来,鼻子都让人打破了,十分难过,顿时来了气,就抓起烧火棍,把怨气照着灶王爷出开了:“灶王爷啊灶王爷,你都看见了吧,这还让我们怎么活?哼!我儿要是真做了皇帝,非把那些小崽子杀尽斩绝不可。”她越说越气,一边说,一边敲,几火棍下去,灶王爷早鼻青脸肿了。

灶王爷上天,不但没在白牡丹家吃好喝好,而且还挨了一顿棍棒,便一溜烟地跑到玉皇大帝那里告状去了。灶王爷一见大帝,便叩首禀报说:“不得了了大帝,白牡丹发誓,白氏郎要做了皇帝,就要把村里的人斩尽杀绝,这不,白牡丹连我都打了。望大帝为臣子作主,千万不能让白氏郎做皇帝。”玉皇大帝听了灶君的一面之词,便吩咐四员大将,到来年的龙节抽掉白氏郎的龙筋。

再说白氏郎,从那次挨打以后,就每次独自上山。这一天,他一个人在山上打柴,迎面走来一个白胡子老头对他说:“你本是真龙天子,将来要做皇帝的,只因你娘不慎说走了话,玉皇大帝要在来年的龙节抽你的筋,现在已经没办法补救了,只有到时候你能咬牙挺过去,保住你的龙牙玉口,还能说什么成什么。”说完便飘然而去。

白氏郎象做了个梦,吓得不得了。回去和母亲一说,白牡丹得知是自己害了儿子,十分后悔,便把儿子搂在怀里痛哭起来。

转眼龙节已到,只见几片黑云压在自家院上,这时,白氏郎正在院中劈柴,就听一个闷雷,白氏郎随声倒地,几员天兵天将便开始抽他的筋,那滋味简直比脱胎换骨还难受。可是白氏郎硬是挺了过来。

从此,白氏郎恨透了灶王爷,恨透了所有的神仙。他发誓要把所有的神仙都扣押起来,以报此仇。可是用什么盛呢,他穷得连个箱子盒子都没有,白氏郎回头见自己上山装水用的葫芦挂在灶旁,便顺手拿过来,恨得咬牙切齿地说:“灶王爷,亏你跑到大帝面前替我美言,你老人家辛苦了,到我这葫芦里来歇歇脚吧。”因为白氏郎有一张龙牙玉口,他的话便是圣旨,只听“嗖”的一声,灶王爷便化作一缕青烟钻进了葫芦。

白氏郎告别母亲,提着葫芦走遍了全国的名山大川,见庙就进,见神就收。他想收完以后,全都把他们压在泰山底下,所以最后才来到了泰山。

刚过红门不远,迎面走来一位鹤发童颜的老人。白氏郎觉得有些面熟,似曾相识,可一时又记不起来,便喊道:“来者何人,快快通名报姓。”那老人笑嘻嘻地答道:“在下便是小仙吕洞宾。”

白氏郎闻听此言,突然想起以前给他报信的白胡子老头,原来是他的亲生父亲,不禁大吃一惊,将葫芦掉在地上摔成了两半。这下可热闹了,各路神仙都连滚带爬地向旁边的一个大石洞挤去,吕洞宾数也数不过来,就把它取名为“千佛洞”。后人又在那里起楼造阁,顺吕祖之意取名“万仙楼”。

只有灶王爷的腿长,又跑回了灶堂,不过吕洞宾怕他再惹是生非,便在灶王的神像边写道:“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予以警告。

却说白氏郎得知面前正是他的亲生父亲,便跪在吕洞宾面前,将母子多少年来的冷遇和磨难一一告诉了他。吕洞宾听后,也十分难过,将一柄断烦恼、避磨难、呼风唤雨的青龙宝剑交给自氏郎,嘱咐他照顾好母亲,与乡亲们和睦相处,把他又送回了徂徕山。此后,乡亲们得知吕洞宾如此宽宏大量,也都敬重他们母子,多方给予照顾,白氏郎也用他的青龙宝剑为乡亲们做了许多好事。

活动及其他

作品

《萧瑟金风走万仙》,是一篇泰山题材的游记散文。是作者王克煜1985年12月创作的。该文在报纸文学版上发表后,多家杂志、书刊转载。在本文中作者通过对万仙楼秋天的实景描述,抒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歌颂中华民族精神,尤其是泰山精神,赞美创造未来的劳苦大众。

词条所在榜单
更多推荐
相关分类
热门文章
热门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