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单搜索

熊耳河桥

熊耳河桥,原为单孔石桥,清乾隆三年(1738)知州张钺重修,桥长34米、宽 6.83米,桥孔为一伏一券式,用大方石排列砌造。四年,河水暴涨,桥被冲塌。十年,知州张钺为解除水患率郡人重修,并增石券1孔,《重修熊耳河桥碑记》有较详记述。券上雕有飞禽、花草、海石榴、凤鸟等,正中券顶刻1兽头,怒目大嘴,象征镇服水患。伏石左右两角各刻 1龙,龙头向上,四肢伸开,造型精美。从雕刻手法和生物形态来看,当创建于宋元之际。桥券净跨度为4.72米,矢高2.4米,整个券基本上呈半圆相等。与宋代法式相吻合,现仍为车辆通行要道。
所在地址
河南省郑州市管城回族区
所在地址
河南省郑州市管城回族区
目录

基本介绍

熊耳河桥,原为单孔石桥,清乾隆三年(1738)知州张钺重修,桥长34米、宽6.83米,桥孔为一伏一券式,用大方石排列砌造。

四年,河水暴涨,桥被冲塌。十年,知州张钺为解除水患率郡人重修,并增石券1孔,《重修熊耳河桥碑记》有较详记述。券上雕有飞禽、花草、海石榴、凤鸟等,正中券顶刻1兽头,怒目大嘴,象征镇服水患。伏石左右两角各刻1龙,龙头向上,四肢伸开,造型精美。从雕刻手法和生物形态来看,当创建于宋元之际。桥券净跨度为4.72米,矢高2.4米,整个券基本上呈半圆相等。与宋代法式相吻合,现仍为车辆通行要道。

按照《郑州文物志》的记载,在郑州市区,现存年代较久远的桥是位于管城区南关大街上的熊耳河桥。据说“熊耳河桥”原来叫“熊儿桥”。关于熊儿桥的来历,民间是这样传说的:明朝末年,在郑州的石柱村(今天的新圃东街),住着兄弟两人,哥哥叫熊大,弟弟叫熊二。因为父母双亡,家贫无以为生,哥哥就把弟弟送到郑州城里南门内大户张谷囤家里当童仆。张大户颇有钱财,花钱捐了个监生,人称张监生。熊二眉清目秀,干活勤快。张监生很喜欢熊二,就给熊二改名叫熊儿,并提拔他当上了管家。熊儿生活俭朴,所以天长日久,就积攒了些银钱。当时南关有条小河,每到秋季河水都泛滥成灾。河上面又没有桥,来往行人趟水过河都很不方便。熊儿就把积攒下来的钱全部拿出来,带领群众疏通河道,又修建了一座小桥。为了感恩,老百姓就给了熊儿这座桥的“冠名权”。后来河以桥名,就连桥下的小河也叫熊儿河了。再后来时间一长,以讹传讹,“熊儿”又传成了“熊耳”。

词条所在榜单
更多推荐
相关分类
热门文章
热门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