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阴高城墩遗址是良渚时期又一处规模大、有严谨的布局规划和严格建筑方法的高台墓地。已发掘面积1000平方米,1999年的发掘清理了13座大、中型良渚文化早中期墓葬,出土琮、璧、钺、锥形器、珠、管等玉器155件(组)以及石器、陶器等。在目前已清理的400平方米墓地范围内,墓葬呈人字形向西北、东北方向排列。墓葬大都有棺椁类葬具,发掘时找到了清晰的棺、椁板灰及木纹的痕迹,搞清了棺椁的结构以及椁与墓坑的关系。该遗址的特点是内涵新,墓葬规模大,13号墓是迄今为止良渚文化发现的墓坑较大且葬具结构保存较好的一座大墓。其规模和随葬品表明墓主的地位可能较高,这种随葬玉器等级较高而数量不多的墓葬,可能代表着良渚文化的另一类型。高城墩遗址所在的苏南地区是环太湖文化圈中十分重要的地区,该遗址的发现表明苏南地区在良渚文化中的地位不容忽视,可能代表着与宁镇地区、上海福泉山一带地位相若的另一个中心。
高城墩遗址为江南地区常见的墩形遗址。1975年冬至1976年春,当地村民在墩中心建窑取土制砖,原有面积近万平方米,相对高度10余米的土墩,如今残存北部的2000多平方米,高度降至7米左右。在此期间,大量文物毁坏或流失,仅有2件玉琮和若干件玉璧等少量文物为常州市博物馆收藏。土窑停工后,又由于村民取土建房,遗址仍不断被蚕食,在此期间,江阴市博物馆在村民中征集到玉璧、玉镯和石斧等。
1998年11月,南京博物院考石研究所对遗址进行了调查钻探。1999年11月至2000年6月,由南京博物院、无锡市博物馆、江阴市博物馆组成联合考古队,在江阴市人民政府出资支持下,对遗址进行抢救性发掘。
计开10×10米探方9个,5×10米探方4个,探沟1条,共计发掘面积1157平方米。探明高城墩遗址是良渚文化时期又一座规模大、有严谨的布局规划和严格的建筑方法建筑的高台墓地。发现14座大、中型良渚文化中晚期墓葬,出土文物238件(组)。2000年5月,高城墩遗址被评为“1999年度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