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单搜索
首页 旅游 历史人文建筑 佛教寺庙 菩提寺(河南省南阳市)

菩提寺(河南省南阳市)

菩提寺是国家第七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唐,唐高宗永徽年间(公元650——655年)由菩提禅师朱智勤主持营建。以后各代有兴有废。清康熙时,襄阳十方主持在此披荆斩棘、扩宏法教、开山辟麓而鼎建。寺内的殿宇楼阁依山而建,四重院落。山门左开,古树虬龙。中轴线上的主要建筑有二佛殿、大雄宝殿、法堂和藏经楼。两侧有钟楼、鼓楼、大客堂、大斋堂、仓房、禅房、道院等。大雄殿为单檐硬山顶结构,颇具气势。阑额、内额、四椽伏等构件均饰彩绘。法堂柱不饰彩,粉饰的藻井图案色泽深重。
门票参考
5元
所在地/隶属
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老庄镇府前街26号
文物保护单位
国家第七批(清朝)
所在地/隶属
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老庄镇府前街26号
目录

寺内景观佛像

寺内佛像包括释迦牟尼佛、弥勒佛、无量寿佛等等。菩萨造像在佛教造像中,占有很大的比例。观音、文殊、普贤、地藏菩萨,他们的造像显得亲切、庄严,表现了慈祥、优美、宁静的审美情调。古代的金铜佛像或其他木质、陶瓷等材质的佛像,在长时期受人们供奉时被烟火所熏染过,或是长时期埋藏于地下。只要对其仔细进行嗅别,一般都可以嗅到烟火、发霉或发朽的味道,而现代仿制品则完全没有这种味道,即便是有些伪品用烟熏或埋于地下等作旧方式处理,也难免露出破绽,或烟火味过浓,或泥土芳香太浓,为行家所识破。大雄宝殿内辽代所塑六尊大佛像,东西排列,正中为毗婆尸佛,合座高9.5米。其东依次为尸弃佛、拘留孙佛、迦叶佛。其西依次为毗舍婆佛、拘那含佛、释迦牟尼佛。毗婆尸佛两侧大佛,高呈递减之势,但最低者仍合座在8米以上。七尊大佛皆法相庄严,仪态慈样,令人肃然起敬,七尊大佛前各有胁侍塑像一对,高2.5米,有的斜视,有的平视,有的仰视,有的俯视,神态各异。七尊大佛前的东西两端,还各有彩塑天王一尊,高3,5米,威武雄壮,刚强勇猛,令人望而生畏。宝殿后门内,有倒坐观音像一尊,为明代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重塑;慈眉善目,端庄安详。大雄宝殿的内墙上全是壁画。东、西墙上各绘有五尊3.5米高的佛像,北墙上绘有八菩萨像,南墙上绘有十八罗汉像,东南、西南墙角上各绘有千眼千手佛像。这些壁画,不仅色彩绚丽,而且技法精湛,令人赞叹不已。每年春节正月庙会(正月初三至正月十五),为全国时间最长的庙会,是辽西地区冬季旅游的名牌。每当农历初一、十五及佛教纪念日,来菩提寺旅游朝拜者更是络绎不绝,年接待中外游客30万人次。奉国寺分庙门,中殿,大雄宝殿。一侧有出土文物展览。规模宏大。到义县不能不去万佛堂。义县万佛堂建于北魏太和二十三年,距今1490多年,是中国最早最大的石窟群。现存大小石窟16个。西区九窟,东区七窟。东西各有魏碑一块。共佛像四百余尊。西区六窟有弥勒像。这尊佛像高3.2米,叉脚依坐在崖壁上,依山雕成,螺纹长发,身披迦纱,慈眉善目,面带微笑。古至今,这里是全县最热闹的地方,逛庙的游客一年到头络绎不绝。人们走进大雄殿,可见主殿内槊七尊大佛,即蓖婆尸佛、尸弃佛、蓖比舍浮佛、拘留孙佛、拘那舍牟尼佛、迦叶佛六位过去佛和现在的佛释迦牟尼,神化皇统,镇摄闾山凌水,以乞求万世太平。

小乘佛教

菩提寺是小乘佛教的寺庙。傣语称奘相,意为宝石寺。这座寺庙虽然不大,占地面积尽3600平方米,但它确实享誉东南亚的著名南传上座部佛寺。据史书记载,菩提寺始建于清康熙十六年(公元1677年)。相传当时茫施(今芒市)长官司长官的大儿子舍弃官位,削发为僧,修建此寺。因寺前是一株很大的菩提树,便借树取名为菩提寺。大殿前一对石雕动物,缅甸传说中的一种奇兽,叫嘎朵,专门守护佛殿的。看到的这座大殿及傣式、汉式、梵式建筑风格于一体,构思别致,制作精巧,实为中国建筑艺术花园中的一朵奇葩。菩提寺不仅是僧人念经、教徒朝拜的地方,而且是傣族民间艺术的一座宝库。这些艺术不仅体现在建筑、装饰、雕刻上,寺内还珍藏着许多傣族不同时期的艺术珍品,如灿烂夺目的壁画,种类繁多的剪纸,内容浩瀚的万卷经书等。小乘佛教也叫做小乘教,略称小乘,梵文音译希那衍那。今学术界沿用之,已无贬义。亦称二乘,及声闻乘、缘觉乘。其主要经典是后来在各部派中形成的经、律、论三藏。小乘佛教在中国曾相当流行,中国最早流行的禅数学以及此后的田比昙学、成实学、俱舍学等,均属小乘类。中国的律学和唐代创始的律宗,

皆以小乘律本为依据。现小乘佛教主要流行于斯里兰卡、泰国、缅甸、老挝、柬埔寨等南亚及东南亚各国,他们自称上座部佛教,不接受小乘的称号。中国云南上座部佛教,也属于这个系统。在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逝世后,佛教内部由于对释迦牟菩提寺尼所说的教义有不同的理解和阐发,先后形成了许多不同的派别。按照其教理等方面的不同,以及形成时期的先后,可归纳为大乘和小乘两大基本派别。从教理义学方面来说,小乘佛教总的倾向是法有我无,即只否定人我的实在性,而不否定法我的实在性。而大乘佛教则不仅主张人无我,而且认为法无我,即同时否定法我的实在性。在乘佛教对“法无我”的理论分析,又可以分为两大派:一为初期大乘佛教约公元一世纪至五世纪,由龙树、提婆创立的中观学派在中国称为大乘空宗)。它主要阐发诸法性空的理论,即认为一切现象诸法都是因缘各种条件而起,是无自性的,因而是空。但这种空又不是虚无,其假有的现象还是有的。所谓假有是针对小乘认为诸法在概念上是实有的理论而发的,也就是说诸法只是一种假空而已。龙树、提婆认为,用这样的理论来分析诸法,既不着有实有,也不着空虚无的空,这就是所谓的中道观。二为中期大乘佛教(约公元五世纪至六世纪,由无著、世亲创立的瑜伽行派在中国称为大乘有宗。它主要阐发万法唯识的理论,即认为一切现象均依阿赖耶识亦称第八识,藏识等缘起,阿赖耶识能发生一切法。也就是说,他们认为一切法都存在于认识之中,认识无非是心意识的分别作用,因此整个宇宙除了各种不同的认识外,再没有什么实体了,因此叫做万法唯识。公元七世纪后,印度佛教开始走向衰微,密教后期大乘代之而起,已无重要义理可言了。

游寺注意

名寺名庙,分布较广,它们是旅游者颇爱光顾游览的重点,但旅游者在游历寺庙时有四忌需牢记心头,以免引起争执和不快。一忌称呼不当对寺庙的僧人、道人应尊称为“师”或“法师”,对主持僧人称其为“长老”、“方

丈”、“禅师”。喇嘛庙中的僧人称其“喇嘛”,即“上师”意,忌直称为“和尚”、“出家人”,甚至其它污辱性称呼。二忌礼节失当与僧人见面常见的行礼方式为双手合十,微微低头,或单手竖掌于胸前、头略低,忌用握手、拥抱、摸僧人头部等不当之礼节。三忌谈吐不当与僧人道人交谈,不应提及杀戮之辞、婚配之事,以及提起食用腥荤之言,以免引起僧人反感。四忌行为举止失当游历寺庙时不可大声喧哗、指点议论、妄加嘲讽或随便乱走、乱动寺庙之物,尤禁乱摸乱刻神像,如遇佛事活动应静立默视或悄然离开。五忌孩子失礼同时,也要照看自己的孩子,以免因孩子无知而做出不礼貌的事。拜完用左手取一支先上中间,念供养佛,不堕地狱第二支上右边,念供养法,不堕饿鬼第三支上左边,念供养僧,不堕畜生这样上香就较契合佛教礼仪,让人更能体悟佛的庄严法像但现在的寺院大多数都是佛殿前一个很大的香炉,一走近就浓烟滚滚,很高温度的热气直扑脸上,还有很多香客干脆就将大把大把的香仍进去。

游览信息

门票:5元/人

交通提示:

从南阳坐南阳——老庄或南阳——叉河的班车,需12元钱。春节时可能要贵一点点。到老庄街下车,会看到一条水泥路直向山顶,即到站。

更多推荐
相关分类
热门文章
热门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