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玛瑙石多产于阿拉善的苏宏图以北20公里处火山口附近,该火山北侧戈壁滩中有玛瑙、碧玉等高硅质奇石品种,火山口附近的葡萄玛瑙原矿脉多深藏于玄武岩的空隙中被白粉状高领土所包裹,所产之石的形状、颜色、珠粒的大小基本相象,晶莹剔透,色彩绚丽,呈浅红至深紫等色,半透明,造型奇特。石上通体满布色彩斑谰、大小不一、浑然天成的珠状玛瑙小球,互相堆积,流珠挂玉,犹如串串葡萄。
葡萄玛瑙是两亿年前的海底火山喷发的产物,它们通体色彩斑斓,有铁锈红色、紫色以及透明色等。这些浑然天成的玛瑙小球互相堆积,犹如串串葡萄,因而这种大漠奇石就有了葡萄玛瑙的美誉。更为珍奇的是,在有些葡萄玛瑙上还会有几颗像鱼眼睛一样的玛瑙珠。自从1995年人们发现葡萄玛瑙石后,这种奇特的石头迅速受到收藏界和赏石界的青睐。葡萄玛瑙石只在中蒙边界苏宏图以北20公里处的一座火山口附近被发现过,它的成分主要是二氧化硅,其硬度为6.5度至7度。葡萄玛瑙,产于内蒙古阿拉善盟苏宏图一带。该石坚硬如玉,摩氏硬度为6.5至7度,晶莹剔透,色彩绚丽,呈浅红至深紫等色,半透明,造型奇特。石上通体满布色彩斑谰、大小不一、浑然天成的珠状玛瑙小球,互相堆积,流珠挂玉,犹如串串葡萄,故名。有的石上偶有似鱼眼睛一样的玛瑙珠。
葡萄玛瑙石多蕴存在火山喷发岩堆积物中,从滩面上捡到的葡萄玛瑙石珠大色纯,玉透温润;从岩石中采掘而来的则未经风沙磨砺,所以石肤不光滑,需油浸后方显出艳丽肌肤。葡萄玛瑙石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阿拉善石友发现的新石种,由于人们过多的开采,现已较难寻觅。
葡萄玛瑙石的成分主要是二氧化硅,形成于火山口附近的大型空洞中,硅胶热液无法充满整个空间,即以某一质点如砂粒、泥块、水滴凝聚成珠状球状或水滴状,后来者附着于先期形成的珠体上,或悬于洞顶,或长于洞底,或挂于洞壁,越长越大,构成串串葡萄状。在此后漫长的岁月里,岩洞被粘土所充填,因此葡萄玛瑙多埋于泥中,亦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葡萄玛瑙石是内蒙的独特石种,由于形成条件又十分苛刻,非常稀少。
葡萄玛瑙与风凌石、沙漠漆一起被并称为“大漠三绝”,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和欣赏性,深受人们喜爱。
一、原由
近来,葡萄玛瑙收藏的热浪一浪高过一浪,随着葡萄玛瑙资源的越来越少,其价格一再狂飙,于是市场上也就发现了大量的假葡萄玛瑙,这些假葡萄玛瑙少者过千,多者几万甚至几十万上百万,许多无辜的石友因缺葡萄玛瑙方面的知识与辨别能力,而大上其当。
二、常见的几种葡萄玛瑙做假的方法
1、拼接法拼接法就是用材质色泽相当的材料拼接而成的葡萄玛瑙。
1)原石拼接法在开采过程中,由于操作不当将原石碎为数块,用胶粘和在一起的葡萄玛瑙。由于葡萄玛瑙色泽丰富,用原石拼接接口性好,用此方法拼接极难发现,原石拼接的葡萄玛瑙有一定的价值,拼接得块数越多价值就越低,其价格与原石相比价值差之千里;
2)它石拼接法就是用同色不同石种的石头拼接而成的葡萄玛瑙。一般做法是用破碎的玛瑙块和如英石等颜色相近的石种材料,通过打磨修补等手段做出结合面胶粘和在一起的石头。原石拼接法拼接的石头应该还是葡萄玛瑙,而它石拼接法拼接的石头就是假石了。
2、修补法:修补法就是在开采过程中由于操作不当将原石表面破坏,将损坏的残珠等材料收集起来用胶粘和而成的石头。此种方法修补的石头在出产地占有一定的比例,属于原石修补,此种石头最难辨认,但价值要高于拼接法拼接的石头。
3、工艺法:工艺法就是用现代工具加工而成的葡萄玛瑙。
1)原石工艺法:利用当地出产的无珠玛瑙,俗称“光板玛瑙”,用工具通过打磨处理而作成的石头。
2)它石工艺法用与葡萄玛瑙相同色泽的石头,如用青色英石打磨而成的石头。此种石头有明显的制造痕迹,因为打磨出原石大大小小珠子在加工上有一定的难度珠子大而均匀是判断的主要方法。而用它石工艺法做的葡萄玛瑙色泽单一,其硬度比真葡萄玛瑙低也是判断的要点。此种石头只能当做工艺品来看待价值不高。
4、铸造法铸造法是利用葡萄玛瑙原石通过翻砂制造出模具,将树脂、矿石粉等物质注入模具形成的铸造件,其特点:
一是与葡萄玛瑙原石极其相似外型,
二是具有与原石一样的色泽,
三是比重、硬度与原石相差无几。
所以单从以上几点判断是很难辨认真假,以下二例图片是用铸造法铸造的假葡萄玛瑙。用铸造法铸造的假葡萄玛瑙由于型似质仿色同的特点,一般石友对其难以识别,近期笔者在很多奇石市场甚至是一些当地有名的石馆发现了大量的如上用铸造法铸造的假葡萄玛瑙,其危害正在日益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