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光山因宋代罗孟郊“映读神光”高中探花之传说而得名,历史文化悠久,寺庙、碑亭等等人文景观不计其数。山上林木参天,曲径通幽,古迹甚丰,为历代文人墨客畅游之地。每年重阳节赴神光山登高、祭祀、赛神会等已有八百多年历史。而园内森林覆盖率高达92%,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为主,自然环境极其优越,是人们登山休闲、健身娱乐的理想之地。今日的神光山可谓是一座城市后花园,树茂四时八节,花开万紫千红,是一块难得的粤东宝地。
神光寺是千年古寺,寺门上的匾额“神光寺”三字题字者为曼谷北柳“龙福寺”住持彰慈大师(石善光)。大门对联“神山藏古寺,光影照尘寰”,形象地反映了这座古寺的风华。建筑仿泰国寺庙建筑风格,类似客家建筑三堂两横的布局,红墙绿瓦,雄伟庄重,内有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海会塔、藏经阁、观音阁、地藏殿、东西厢房、玉佛堂、禅堂、纪念堂、斋餐馆等,其中大雄宝殿为泰国式荷花殿,有三尊2米多高的佛像,围墙是二十四诸天。
神光寺的上方建有祖师殿,宋朝名“庆寿寺”。殿高两层,分主殿和围廊两部分,木结构,风格古朴稳重。寺内陈列大小佛像100多尊。
墨池寺是在墨池山下为纪念罗孟郊而建,属佛教,有诗曰“墨池书院紫薇香”。建筑为硬山顶穿式梁架结构四合院,寺旁有一口石泉,泉水自石间地下涌出,长流不息。下有墨池泉。1980年9月,被兴宁县人民政府列为县市级重点保护文物单位,是兴宁市重点寺院之一。相传罗孟郊故居与墨池之上,孟郊督于学,常洗砚于池,池水尽黑,墨池故而得名。
探花书院与墨池寺相邻,为单层砖房结构。相传为孟郊自得神助后,日夜兼读之处。
石古大王庙属道教,为一层木结构,庙中供奉石古大王二人像。门对联是:“大哉能文能武,王者以德为仁”。门楼上有一牌匾:“岩固天全”,打开便是“山口一人,石古大王”。相传北宋末年,胡人入侵中原,生灵涂炭,中有姓石和古的二豪杰组织义军抗击胡人,后来二人为护国爱民先后英勇牺牲。人们怀念石古二人,敬仰其护国护民功德,自南宋起,湘赣闽粤各立石古神坛,为其建庙。
1984年,兴宁县人民政府在神光山建赖颂祺烈士墓。2002年重修该烈士碑。现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烈士纪念碑为四边形,顶部象一剑高约20米的柄,碑身雪白,中间碑刻“浩气长存”,是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闽粤赣边纵队第一支队第六团解放兴宁牺牲的将士而建,现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望兴亭为四层仿古结构,高约10米。登亭可眺望兴宁盆地全貌。
李振将军纪念亭是为纪念李振将军一生热爱祖国,关心桑梓教育而建。
兴东路、火车站、机场礼堂等地乘坐1路、6路、11路车均可直达神光山。
兴南大道→南环大道→神光路即可,外省市走梅龙高速公路、长深高速公路、G205至兴宁。
广东神光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广东省兴宁市福兴街道,地理坐标:东经115°41′05″—115°41′14″,北纬24°04′59″—24°06′17″。四界范围:梅子管理区山脚(沿公路至)窑山下移民房(沿山脚至)邱屋西侧鱼塘(沿公路至)打石坳山坑(沿山脊至)打石坑水库坝(沿山坡至)曾公塘(沿山脚至)长窝里(沿山脊至)墙脑(沿山脊至)灯盏神(沿山脊至)乌璋水库坝下(沿山脚至)梅子管理区山脚。
广东神光山国家森林公园处于粤东北山丘地带,受北东至南西走向的莲花山脉和罗浮山脉控制。地形地势总趋势是北西向南东逐渐下降,而南部则由南向北递降。
广东神光山国家森林公园属南亚与中亚热带过渡气候,年平均气温20.4℃。全市年平均气温21℃,降水量1540毫米。常年最热月是7月,平均气温28.5℃,极端最高气温达38.3℃;常年最冷月是1月,平均气温11.4℃,极端最低气温零下2.7至零下6.4℃。年平均降雨量1540.3毫米。夏季降雨最多,占年降雨量的41.5%。年平均日照时数2009.8小时。风向比较稳定,以西北风频率最高,东南风次之。
广东神光山国家森林公园以针叶树马尾松为建群种所组成的森林群落,它包括阵针叶纯林和含有少量阔叶树的针叶林,分布在公园大部分地区,面积36760平方米。含少量阔叶树的针叶林乔木层通常仅由马尾松构成;林下层常见木荷、潺槁树、豺皮樟、黄牛木、鸭脚木等阔叶乔木种的幼树;灌木层常见书匕金娘、梅叶冬青、九节、岗松、三叉苦、山苍子、算盘子等;草本层则以芒萁、华南毛蕨等为主要林下植被。针叶林群落外貌灰绿,结构简单,林冠较为整齐一致。其中在神光寺东侧的一片马尾松林,长势好,平均胸径30厘米。林分高10—15米。公园内有千年古榕4株、南国红豆、参天劲松等,有各类植物共70科200余属1000多种。
广东神光山国家森林公园有各种野生动物400多种。
传说神光山原名挂榜山,相传北宋末年罗孟郊结庐读书于山下,自得神助之光照明,后孟郊登进士榜,高中探花。旧县志记载县八景之一“神光夜气”亦源于此传说,神光山也因此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