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单搜索

华沙老城

华沙老城(波兰语:Stare Miasto,Starówka)是波兰首都华沙最古老的一块城区,坐落于维斯瓦河东西两岸,1944年8月被纳粹部队彻底摧毁,1945至1966年间城市建筑都依照14至18世纪原样重建,所有宫殿、教堂、城堡等历史古迹都进行了保护和修复。1980年,华沙老城中旧的遗迹和城市中全面新建部分以“华沙历史中心”的名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所在地/隶属
波兰华沙
所在地/隶属
波兰华沙
目录

景点景观

华沙王宫

华沙王宫建于13世纪末,也称为华沙城堡,原是土木结构。华沙王宫是波兰国家历史传统的象征,也是民族兴衰的见证者。它收藏着许多波兰历代统治者的珍贵宝物,画廊里陈列的全部是波兰历史上较出名画家扬·马特伊科描绘波兰历史的油画。1569至1572年城堡改建为泽格蒙特·奥古斯特国王(先为公爵)的王宫和议会所在地。泽格蒙特三世迁到华沙后,于1598至1619年间扩建了城堡。王宫就座落在这座古城当中,特点为五角形建筑,其中有引人注目的泽格蒙特塔楼。1636年至1637年间在王宫南侧修建了瓦迪斯瓦夫四世歌剧院。1655年至1656年瑞典人入侵时,华沙王宫受到破坏和掠夺。扬·卡吉米日国王时期开始修复王宫。扬·索别斯基三世时(1674年至1696年)装璜王宫内部。奥古斯特二世时(1697至1733年)建成众议院大厅、参议院大厅和国王大厅。1741年至1746年在王宫东侧又增添了一翼。波兰第三次被瓜分后,王宫遭到部分毁坏,珍藏失散。1922年重新开始修葺王宫,并觅集散失的艺术品。1939年9月17日华沙王宫遭到德机轰炸,部分焚毁。其后,德国侵略者又不断破坏王宫。1971年1月决定靠社会集资重建华沙王宫。1984年王宫终于重现在人们面前。

齐格蒙特三世纪念柱

齐格蒙特三世纪念柱建于1644年,位于华沙古城的城堡广场,由瓦迪斯瓦夫四世所建。它是为纪念前国王齐格蒙特三世迁都华沙而建,由腾查拉设计。齐格蒙特三世纪念柱与美人鱼一起构成了华沙城的城徽。雕塑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被毁,1949年重新修复。青铜铸建的齐格蒙特三世塑像伫立在红色花石圆柱上,头戴王冠,身穿王服,左手持十字架,右手握宝剑,令人肃然起敬。柱身22米、柱基有漩涡花纹装饰的铜板,上面刻有皇室人员的姓名、头衔和颂词,以及纪念碑建造者的名字。

美人鱼铜像

华沙第一个美人鱼铜像建于1855年,位于华沙古城市场中心。目前耸立在维斯瓦河畔的美人鱼铜像,比第一个铜像大很多,姿态也更加优美。它是由波兰出名女雕塑家卢德维卡·尼特斯霍娃于1934年以波兰女英雄什塔海尔斯卡为模特创作的,1937年建成。在希特勒德国侵占波兰期间,美人鱼铜像悄然失踪,直到波兰解放后才重新出现。原来,在德国法西斯军队入侵前,人们把这座铜像拆卸掩埋,精心保护起来。波兰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人们把她重新竖立在维斯瓦河畔。

美人鱼是波兰首都华沙的象征,是华沙的守护神。民间传说,很久以前,一个名叫齐格蒙特的国王在全国到处巡游,想为王国寻找一个理想的京都。一天,国王来到维斯瓦河畔一座风景秀丽的孤家村落。这里只住着一户渔民,国王四处查看时,一条人身鱼尾的美人鱼从河里跳出水面,为国王唱了一支优美动听的歌。国王立即爱上了这个地方,遂决定在这里建都。国王问正在河边嘻戏的两个渔家孩子:“这个地方叫什么名字?”,孩子回答:“没有名字”。国王又问孩子叫什么名字,哥哥答,叫“瓦尔斯(Wars)”,妹妹答,叫“沙娃(Sawa)”。于是国王决定把他俩的名字连在一起,作为这个地方的名称,这就是“瓦尔沙娃”(中文译为“华沙”)。

瓦津基公园

瓦津基公园它是波兰美丽的公园之一,具有英国园林风格。原是波兰末代国王斯·奥·波尼亚托夫斯基(1766--1795年)的别墅,因公园内立有肖邦的雕像,故中国人又称之为“肖邦公园”。

园内宫殿、楼阁、池沼、草地错落其间,还有玫瑰园、柑桔园等。较负盛名的水上宫殿-瓦津基宫,雄伟多姿,富丽堂皇。原是皇室官员住处,现为国宾馆之一。宫殿中央是悬挂吊灯的圆形大厅,四周建筑的装饰各具特色。据介绍,殿中曾存放着二百幅画、六十件艺术品、十七台钟表和八十座雕像。如果从远处眺望这座建筑物,岛上宫殿与水中倒影浑然一体,令人心旷神怡,美不胜收。这座水上宫殿于1944年秋天曾遭受希特勒分子的洗劫与破坏,1960年开始重建和修复。在其东北方向不远的地方坐落着梅希莱维茨基宫。这座宫殿保存完好,未受战争破坏。对中国人来说,更具特别意义的是,60年代曾在这里举行过出名的中美大使级会谈。这里原是皇宫官员住处,现为国宾馆之一。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园内的肖邦雕像曾被破坏,1958年5月,肖邦雕像又重新立起。在肖邦协会的组织下,每年6~9月,每逢星期六和星期日,都要在肖邦雕像下举行露天音乐会。

历史沿革

波兰的首都华沙位于欧洲北部平原心脏地带,波兰中部平原,地势为维斯图拉河岸边水土丰饶的斜坡地,沿克拉科夫下游的城市横跨维斯图拉河两岸,历史上一直是政治、行政中心,现为国家首都和主要省会城市。

10世纪和11世纪初此地已有居民。1280年马佐瓦亚公爵建立华沙,当时是维斯瓦河渡口上的一个中世纪市镇,公爵修建城堡以控制维斯图拉河渡口,这是华沙老城开始发展的标志。1344年华沙成为马佐瓦亚公国首都。15世起纪历任公爵在华沙修建住宅,城市功能迅速完善,政治地位越发显赫。1596年波兰王城从克拉科夫迁移至华沙古城,从此华沙成为波兰首都、政治文化中心。1656和1702年华沙两次被瑞典人摧毁,又两度重建。18世纪初起受外国统治长达二百多年,18世纪末华沙成为欧洲较大的城市,1919年起复为波兰首都,1920年人口即超过百万,为当时欧洲大城市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受德国纳粹空袭破坏严重,战后迅速重建。1949年广场四周建起第一批建筑物,1953年7月22日举行隆重移交仪式,1963年整个工程竣工。

二次大战末期,华沙举行反纳粹占领者起义,起义失败后,希特勒下令把华沙从地球上抹掉。老城90%被毁。战后迅速重建,1949年广场四周耸起第一批建筑物,1953年7月22日举行隆重移交仪式,1963年整个工程竣工。到1966年,所有老城的纪念建筑都依照14至18世纪原样重新修建。

荣誉及其他

华沙老城的重建是一次非常成功的城市再设计,在原址上以忠实其原貌的形式重建,体现了波兰人民为延续波兰文化所付出的努力。重建后的城市每座建筑物的外貌都保持了原来的建筑风格,而其内部结构和设施则是按照现代建筑技术进行改建,对欧洲其他战后国家的重建工作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特别是在解决现代城市面临的一些问题和保护城市建筑等方面提出了新的理论。直至今日,它对各国古城的保护和重建工作仍然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这也说明了为什么作为一座重建的城市,它能够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建筑布局

按照华沙重建办公室的规划,重建工程完全以历史文献为施工依据,在重点参考1939年至1944年期间保存的古迹保护档案的同时,充分发挥历史学家、建筑师、文物保护工作者的科学知识和专业特长,力求将华沙老城还原至18世纪后期的建筑规模和外观。重建工程包括:修复老城市场、联排房屋、老城围墙、皇家城堡以及重要的教堂等建筑。除整体规划和建筑外观外,所有建筑的内部装潢也根据18世纪的原貌进行恢复。设计及施工人员在对居里夫人等波兰名人故居和诸多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进行内部复原的同时,还针对游客参观、在校学生实地学习历史等需要,进行了重新规划和功能性改造,使之变得更具有公共用途。

战后重建初期,波兰政府便制定了把华沙建成一座“满城绿荫的现代化城市”的方案。重建后的华沙保持着老城和新城的布局,各种历史纪念物、名胜古迹大都集中在老城区,现代化的高楼大厦、商店、旅馆集中在新城区。市内交通四通八达,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现代艺术馆、影剧院、体育场分布各区,原有的森林和绿地尽可能地得到保护和利用,外围的森林也没有因大规模重建而受到破坏。为了减少城市的工业污染,工厂都避开市中心地带,建在远离住宅的地方。市区有大小公园近70座,绿化面积130平方公里,平均每人占有绿地面积78平方米,在世界各国的首都中名列前茅。

词条所在榜单
更多推荐
相关分类
热门文章
热门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