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阿里郎》内容叙述一位朝鲜族姑娘,对夫君的思念和对爱情渴望的心情。曲调委婉抒情、节奏轻快流畅,全曲由上下两个乐句组成并变化重复,成带副歌的双复句乐段。《阿里郎》为3/4节拍,亚声的宫调式旋律。情绪略带忧伤,是朝鲜族具有代表性的民歌。
民歌《阿里郎》分前后两个部分,它的旋律常采取环绕式进行而少大跳,并是常用模进的方式,体现着节奏的重复与再现,表现出朝鲜族民歌的端庄、文雅而细腻。但朝鲜族民歌又是富有激情的。那就是八、九小节间的五度向上跳进和节奏型变换,形成了全曲的高潮。两小节后又连续下行,直到全曲最低音,并出现曲首第一部分的音调。使音乐在一次激动而短暂的宣泄之后又归于平静和含蓄。这是一首(a、a1)两个大乐句变化重复的民歌。
阿里郎是朝鲜半岛一直流传的歌曲,到了朝鲜王朝后期逐渐流行,不过被社会普遍定义为“艳曲”或“荒音”,地位还不是很高,尤其为儒生士大夫不齿。历史上朝鲜高宗就非常喜欢听《阿里郎》,每晚在宫中命人演奏给他听。朝鲜半岛一共有超过30个版本的《阿里郎》,除了京畿道的《本调阿里郎》以外,还有《旌善阿里郎》、《永川阿里郎》、《密阳阿里郎》、《珍岛阿里郎》、《高城阿里郎》、《江南阿里郎》、《端川阿里郎》、《平安阿里郎》等等,其中以《旌善阿里郎》最为有名,地位仅次于《本调阿里郎》。到了日本殖民统治时代(1910年—1945年),特别是1926年罗云奎制作的电影《阿里郎》问世以后,《阿里郎》开始作为一首朝鲜民谣而得到重视,并逐渐定型。至此,阿里郎才承载着朝鲜民族的民族意识,被誉为朝鲜民族的“第一国歌”、“民族的歌曲”。
到了现代,《阿里郎》开始作为朝鲜民族的品牌形象展现在国际舞台。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北韩)每年举行“阿里郎节”,透过大型艺术演出“阿里郎”展现朝鲜(北朝鲜)的国家形象。
2000年悉尼奥运会时,《阿里郎》成为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和大韩民国代表团共同进场时的入场音乐。
2011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将《阿里郎》指定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2年12月5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韩国传统民谣《阿里郎》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5年7月14日,韩国文化财厅表示,为了将民谣《阿里郎》指定为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该部门开始向社会征求意见。
2018年2月9日,第23届韩国平昌冬奥会韩朝代表团共同入场,会场响起朝鲜民歌《阿里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