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雅安市荥经县城西古城坪。位于中峻山下荥河南岸的第三阶地上。台地东西长约九百米,南北宽约七百五十米,高出荥河约四十米。荥经是巴蜀文化的发源地之一。荥经古严道文化早于广汉三星堆文化。古严道城为南方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驿站,牦牛道的起点。城垣板夯而成,夯层厚达二十厘米。现存南墙和东北角墙体较好,中段发现有城门遗迹。严道县城由主城和子城两部分组成。主城平面约呈正方形,东西长400米,南北宽375米。夯土中发现汉代陶罐、瓮、钵、筒瓦等残片。子城东西长约300米,南北宽约200米,城墙建筑方法与主城同。东墙残高1.2米,宽1.5米,墙内夹有大量汉代遗物。
2006年,严道城址被国务院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主城平面略呈正方形,东西长约400米,南北宽约375米。子城建在主城西北,平面近似长方形,东西长约300米,南北宽约200~270米。严道城址周围还发现了曾家沟春秋战国墓群、同心村巴蜀战国墓群、牛头山砖室墓群、青下坝砖室墓群、烈太战国墓群、高梁湾岩墓群、高山庙秦汉墓群、水井坎沟岩墓群。严道城址与位于雅安市荥经县烈士乡冯家村的何君尊楗阁刻石相距12千米,至今仍可辨一条险峻古道与之相连。严道城址为研究西南地区的经济、文化、民族史及“南方丝绸之路”等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荥经初的居民是由本地土著的巴蜀民族氐羌系统的徙、笮、青衣等族人及外来的楚人(也应该包括有舜的后裔,因楚文化也有舜文化的成分)构成。春秋战国之际,楚庄王之后裔岷山庄王,约于公元前六世纪至四世纪,以荥经城为中心的楚人建立了附庸于楚国的岷山王国。荥经县在岷山庄王管辖时代,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水、陆交通十分方便,所以成为楚国从丽水地区运送黄金的转运站。岷山庄王以庄为氏,他是楚王派在荥经管理丽水地区黄金的代理人。
至秦灭蜀后,岷山庄王族被迫“南迁滇池”,因而后来的滇王庄娇也应是楚庄王之后裔。公元前六世纪时,荥经便已是蜀国开明王朝的铜冶基地,同时也是开明蜀国的铜器、牦牛、笮马贸易的中心。为取得牦牛、笮马和铜冶资源,秦国于公元前329年吞并蜀国,并从上郡(现陕北地区)迁来大批“严允”羌人,不久便以“严允”羌人和本地人“迎”部羌人(战国时期南迁的羌部落之一部,该羌人部落酋长叫“迎”),修筑了从临邛(今邛崃市临邛镇)至今荥经的道路,秦时“严”与“迎”同音,故所修之路称为“严道”(此路汉代时,从成都起经严道至云南,可直达缅甸北部,再转至印度,此路与通过各部落的民间商路合称为古代“南方丝绸之路”。2004年发现于雅安荥经县的东汉“何君尊楗阁”摩崖石刻便印证了此路的存在)。
公元前316年,秦在此设置严道县(治所就在今荥经县严道镇的近郊六合乡古城坪),隶于蜀国守。公元前312年(即秦惠文王后元十三年),秦惠文王的异母兄弟樗里疾因战功显赫并从楚国夺取汉中而封爵于严道,号为“严君”,公元前306年(秦昭襄王三年),樗里疾被任为秦国相。公元前285年(秦昭襄王二十二年),秦废蜀国守,设蜀郡,严道隶之。公元前223年,秦灭楚,迁楚庄王(于公元前613—590年在位,为春秋五霸之一)之后于此,因而严道又名“庄道”,直至东汉因避汉明帝刘庄之讳而停用此名。汉文帝刘恒(公元前179-156年)时,赐幸臣邓通于严道铜山冶铜铸钱,随即有“邓氏钱,布天下”一说。直至唐武德三年(公元620年),唐设“荣经县”。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荣字改木从水,“荣经”设为“荥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