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庙简介
湘山寺位于贵州省遵义市中心,雄踞红花冈区群山环抱、俯临湘江的湘山之领。碧波捧莲蕊,绿叶护红花,是幽雅秀丽的千年古刹。古人曾人题师描绘湘山寺美景:“晴风吹皱白练裙,春树翻杯摇绿云。流莺啼到深处,落花如雨吹缤纷。”湘山寺开创于盛唐时期,是黔北佛教文化中心,也是全国重点寺院和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溯源历史
寺名由来
该寺始建于唐代宗大历年间(766-779年),初名“万福寺”。元成宗(铁木耳)大德年间(1297-1307年)易名“护国寺”,明崇祯元年(1628年),因寺拥湘水、踞湘山,改名“湘山寺”。清嘉庆年间(1796-1820年)遵义知府赵遵律以寺临响水、白云两洞,泉水响声不绝,更名“双泉禅寺”。但湘山寺之名却一直沿用至今。
饱经沧桑
宋元两朝,逐渐兴旺。明末平播之役中烧成瓦砾。清初智清卸(云集
民国间,心慧法师戒行严谨,道风日盛,香火日隆。一九五九年,流落在外的本法住持等十僧三尼,陆续返寺,从金鼎山万福寺迎来缅甸赠的玉佛一尊,从龙坪瓦厂寺请来木雕十八罗汉及经书、法器等,于是农禅并举,早晚功课又正常开展起来。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宗教政府得到贯彻落实。一九八四年,慧海法师来湘山寺,筚路蓝缕,统筹兴建,是再造辉煌奠基人,後调贵阳黔灵山弘福寺任方丈和省佛协会长。一九八九年,月照法师继续运筹,逐步完善,後任湘山寺方丈和市佛协会长。
修复现状
一九八一年,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两年後,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成为省佛教重点和开放寺庙之一;市政府把集佛教名刹、文物古迹和园林风光于一体的湘山寺列为八五年十大建设项目之一,先後拨款二百三十万元进行修建;迁出占房的某车间和四十五户;在总体规划上,建筑面积倍增,在布局、规模、造型、风格和质量上,要求高超一等。
全寺势雄姿秀,布局疏密有致,结构严谨有法,红柱金顶,工艺精湛。中轴线上三个殿:一、天王殿耸立南端。二、大雄宝殿屋脊双龙拥鼎,翘角飞龙戏水;额匾是当代艺术大师刘海粟手笔;翠绿彩绘的重檐之间,「爱国爱教」金色大字和「芬郁灵台三际寂光常照彻;华严觉地十方法界总含融」的楹联,是中国佛协会长、书法圣手赵朴初的墨宝;枕匾「人间净土」是佛学大师虞愚手迹;前门刻二龙拥日,後门雕双凤朝阳。三、观音殿亦为重檐,其下层是坐向相反的玉卧佛殿,法像长三米,线条流畅,凝脂莹光。各殿雕梁画栋,塑像栩栩如生。亭亭玉立的钟楼与敦敦鞍坐的石拱门对峙于前二殿两边,秀美宝鼎与金色梵钟立于院中,新春举行撞钟活动,信众共祈平安多福。书画琳琅的藏经楼与古朴幽静的墓塔园分立大殿两侧。塔园旁是碑亭,内供唐代画家吴道子绘观音像碑,具盛唐「绮罗人物」特点,赤脚立于云端,眉、目、口、鼻传神处阳刻,其余部位阴刻,曲眉丰颊,衣袂飘举,风姿绰约,端庄优美,世称珍品。各殿两厢,庑廊回护,与主体相应,形成院落。
晨钟警醒,暮鼓振聩,缕缕香火,袅袅梵音,湘山寺更加旺盛。先后有新加坡、缅甸、日本、美国、德国、葡萄牙和以色列等国贵宾到此参观,港澳台和各省市的客人络绎不绝。平时游人如织,每年三次观音会等更是信众如潮。为了朝山方便,规模宏伟的南山门正在兴建,并不断完善硬件和软件。
2007年7月20日下午,遵义湘山寺举行了盛大的大山门落成暨改扩建工程竣工典礼,海内外高僧长老、省内外佛教界知名人士、我市党政领导、护法居士等参加了大山门落成典礼。
全国政协常委、西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珠康活佛,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云南省佛教协会副会长巴龙庄勐大佛爷,中国佛协咨议委员会副主席、重庆市佛教协会会长惟贤长老,贵州省政协副主席唐世礼,市委书记傅传耀,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志年,市政协主席陈凌华,市委常委、市委统战部部长余泠,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吴霞,副市长张黔等参加典礼并为大山门落成剪彩。
多年来,湘山寺广大僧人和信教群众,坚持爱国爱教认真贯彻党和国家的宗教政策,弘法利生,为遵义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2000年以来,湘山寺住持心照大和尚带领四众弟子,筹资1000多万元,改建了天王殿,扩建了塔院,建成了普照楼、上客堂、法堂,今又建成了气势恢弘的大山门,这以系列仿古建筑群的落成,是我市佛教史上的一大盛事。
余泠代表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致辞。他说,湘山寺的发展是广大僧众多年的结晶,大山门的落成将使古刹得以重辉,秀美湘山再焕生机,相信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广大僧人和信教群众一定会高举“爱国爱教,团结进步”的旗帜,为遵义的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和社会稳定和谐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佛教协会,全国政协常委、民宗委副主任、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圣辉大和尚,全国政协常委、民宗委副主任黄璜,国家宗教事务局副局长齐晓飞,省委常委、省委统战部部长龙超云,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杨序顺,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吴嘉甫,以及香港、台湾、澳门和内地部份省市的佛教协会近三十家单位和个人,为湘山寺大山门落成发来贺信和贺电。
建筑格局
全寺势雄姿秀,布局疏密有致,结构严谨有法,红柱金顶,工艺精湛。
中轴线上三座殿堂:一、天王殿耸峙前端。二、大雄宝殿屋脊双龙拥鼎,翘角飞龙戏水。匾额是当代艺术大师刘海粟手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