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单搜索
首页 旅游 杨桥畔汉代城址与墓地

杨桥畔汉代城址与墓地

杨桥畔汉代城址,位于杨二村东北部,当地人称之为瓦渣梁,城垣轮廓基本呈长方形,规模宏大,边长约1200米,宽约1000米,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基址保存基本完好,地表散布大量战国至秦汉的砖瓦和陶器残片,文化层堆积厚达1—3米。城址相对应的墓地已经确定3处,根据自然地名分别命名为“老坟梁”“渠树壕”“惠桥羊肠子”。此地出土的这件瓦罐对佐证阳周县的地址有着重要的意义。靖边杨桥畔古城峁遗址在秦汉时期应该是陕北地区的政治和军事中心。
所在地/隶属
陕西省榆林市靖边县
文物保护单位
国家级第七批(汉)
所在地/隶属
陕西省榆林市靖边县
目录

介绍

靖边杨桥畔古城峁遗址位于秦长城线上,又临近秦直道,芦河依城而过,南有白于山脉,它很可能就是秦汉时阳周县遗址。在靖边的文管所有一件陶罐,上腹部阴刻有“阳周塞司马”五个字。该文物是在上世纪80年代文物普查中在杨桥畔征集的。此罐高30多厘米,泥质灰陶,保存的相当完整,形制为典型的汉代器皿;字为汉隶,但蕴含篆味,有小篆向隶书过渡时期的特点;究其文字含义,秦汉时称长城为塞,司马这一职官在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为县都邑军政长官,“司马视城,修卒伍,设守门。”(《墨子》),属于领兵武职,级别在校尉之下,校尉空缺,司马可代行其职。“阳周塞司马”就是负责阳周这一段长城防卫的武官。这件容器应该就是属这位官员所拥有。据史料和考古调查表明,这一地区的长城原来是秦昭襄王御胡所修筑,它是一道斜穿北纬38度线的长城。秦始皇令蒙恬北拒匈奴,收复河南地,设北地、上郡、云中、九原四郡镇守控制匈奴南下的通道,在阴山再修长城,把汉胡分界推到北纬41度线左右。秦末汉初,中原内乱,匈奴趁机南下,曾一度把汉胡分界线又逼到秦庄襄王故塞。汉初不得不在故塞驻兵设防。一直到汉武帝时,才再次把匈奴的势力推回秦始皇长城即北纬41度线,这一带又成为内地。这件陶罐的时代应该是在汉初至汉武帝之间。明代修筑边墙时有不少段落是利用了秦庄襄王长城的基础,其中杨桥畔西北的这一段就是战国秦的故塞。此地出土的这件瓦罐对佐证阳周县的地址有着重要的意义。靖边杨桥畔古城峁遗址在秦汉时期应该是陕北地区的政治和军事中心。

更多推荐
相关分类
热门文章
热门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