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古城墙位于大同市中心区域,是我国现存较为完整的一座古代城垣建筑,为国家AAAA级景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城墙总面积3.28平方公里。轮廓呈方形。城墙高达14米,上宽12米,下宽18米,东西长1.8公里,南北长1.82公里,周长7.24公里。城墙以规整有制的石条、石板、石方为基础,在原城墙基础上用“三合土”夯成,外包青砖。城墙四角建有角楼,四角墩外各建控军台一座。城设四门,东和阳门、南永泰门、西清远门、北武定门。四门之上分别建有城楼,其月楼、箭楼、望楼、角楼间隔而立。四门之外建有瓮城、月城、护城河。城墙高大雄伟,坚固险峻,布防严密,各种防御设施齐备,自成一体,是我国古代军事建筑史上颇具特色的重镇名城。
明大同府城不是独立的城池,为了进一步加强大同城的防御能力,分别在府城外东、南、北三面各建有小城(关城)。
洪字楼是木构三檐二层楼阁,歇山顶,高19米。正面及左右两侧设有瞭望射击窗口,有登高望远、防御等功能。二层设有平座与钩栏,结构精美,为望楼之最。
乾楼,城墙西北角楼,是五檐十字歇山顶木构建筑。因其位于八卦十二方位之首“乾”位上,故称“乾楼”。其台基高1.6米,楼高43米,建筑面积2083平方米,是古城内最高的建筑物。乾楼战时可利用其外凸和高大的建筑特点辅助作战,观察敌情,防止敌人迂回城墙下进攻。乾楼作为“镇城之物”,又称“镇楼”因金秋时节,景致别样,有“镇楼秋爽”的美誉。
雁塔,原名文峰塔,因春夏飞雁众多故俗称雁塔。雁塔建于明代天启四年(1624年),位于大同南城墙之上,与云路坊同属文庙建筑群,是古代"登科及第"的士子们祭拜、夸官的场所。塔身下部为三层八面青石砌座,青石座以上是塔身。第一层辟有两门,其它六面各镶碑碣一块。高0.96米,宽0.57米。上刻历代举子的功名以及姓名、住处,以激励后人勤奋学习、金榜题名而名垂千古。
控军台上可置大炮,古代作战时可以从三面观察敌情并给予敌人攻击,消除了城池防守的死角。这种离而不断的设防结构,非常罕见,就是明代南京城,北京城都不曾増设,是大同城墙所独有的一种防卫构造,也是研究中国城垣建筑,弥足珍贵的历史遗存。值得称道的是,距城角垛子六七米处,又各建一座12.5*15米的控军台。它脱离城墙主体而独立存在,其顶部与城墙之间只用一条栈道相连。
春季:3月1日-5月31日,9月1日-11月31,7:00--22:00
夏季:6月1日-8月31日,7:00--23:00
冬季:12月1日-2月28日,7:00--21:00
降雨夜间不开放,降雪全天不开放。
南城墙:乘坐35路到永泰路教场街口站或者永泰门站下车
东城墙:乘坐38、27、59路到和阳门北或者和阳门南站下车
北城墙:乘坐35路到武定门站下车
西城墙:乘坐4、6、23、27、28、38到清远西街站下车,乘坐2、4、11、15、18、26、601、603路到魏都大道清远街口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