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红松林国家森林公园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小兴安岭东南麓的鹤北林区境内,公园面积19000公顷,交通便利,通讯发达,公园由东干线景区、西千线景区、太平沟景区、局址景区等四大繁区联袂组成。以联营红松母树林为基地的“鹤北原始红松母树林森林公园”,具有良好的地理位里,优美的自然风光,神奇的人文景观,以及良好的旅游配套设施,公园内大小景观26处,其中特殊森林景观5处,峰石景观3处,水体景观7处,天象景观2处,人文景观6处,其它景观3处,旅游资源极其丰富。
红松林国家森林公园森林公园地处小兴安岭东南部,与辽阔的三江平原接壤,其植被属小兴安岭植物区系,三江平原亚区,代表林分是温带针阔混交林。公园区划内是各区系成分的交错,除广布种外,主要由满洲植物区系成分、蒙古植物区系成分、东西伯利亚植物区系成分和少量华北植物区系成分以及它们的共有成分构成。其中满洲植物区系成分占主要地位,构成了各层片的主要优势种和共建种。其次是东西伯利亚成分,再次是蒙古植物区系成分和华北植物区系成分。根据森林公园内的植被类型、地理分布特征、演替规律及典型植被类型的地带性分宜规律,把森林公园内的植被按水平分布划分为三大植被区:
位于森林公园东部的景区范围,主要包括联营林场施业区。地处小兴安岭东坡,是达呼里植物区系的东部边缘和长白植物区系的北部边缘相互过渡的地带,因而植被较为丰富。其代表林分为红松针阔混交林。区内的主要植被为地带性群落红松阔叶林,多为复杂层异龄林,是理想的红松种质基因库。平均树龄128年,平均树高21米,胸径60厘米,景区内红松林分纯净,林深境幽,浓荫覆地,溪水潺潺,烟岚明灭,充满了古朴、幽深的意境。
位于森林公园西部,包括高峰、双益、林场等施业区。地处小兴安岭东坡与三江平原接壤的断裂带上,地势较高,山峦起伏,平均坡度15~22º,植被分布具有明显的垂直地带性,大部分群落为山杨及白桦林天然次生群落,高海拔地段则主要为红松针叶混交林、云、冷杉红松针叶混交林等。由于海拔差别较大,植被垂直带谱分布明显,不同的海拔高度林分、林龄、色相各有千秋,形成了典型的“层林尽染”景观。
位于森林公园最南端,包括向阳林场的施业区范围。地处小兴安岭南坡低山丘陵地带,平均海拔317.3米,以长白山植物区系成分为主,主要植被类型为蒙古栎林,并分布有少量的白桦、山杨林。属天然次生群落,伴有白桦、黑桦、椴树、红松、羊胡苔草等,秋季,红枫、白桦、黄椴、紫藤,构成小兴安岭地区较具特色的五花山景色。
按照种类相同、生境相近原则对森林-灌丛-草甸-沼泽植被类型进行合并,得到37个群落类型。较典型的群落类型植被垂直分布规律为:
(1)草类—白桦—兴安落叶松林
该群丛分布于海拔400米左右的排水良好台地上,土壤为暗棕色森林土。本区兴安落叶松林系由大兴安岭延伸而来,分布面积较小,群落外貌层次明显。
(2)塔藓—柳叶绣线菊—云、冷杉林
分布于较高海拔地带、坡度在15~25℃之间,林地常有微地形积水或小的流水沟。土壤为灰化棕色森林土,地被物质层厚度为3~8厘米,复盖率70~90%,群落外貌整齐或近整齐。
(3)草类—枫桦—云、冷杉林
多分布于海拔较高的山坡中上腹及顶部,排水良好,土壤为暗棕色森林土。
(4)酢酱草—云、冷杉—红松林
此群落类型可视为红松针阔叶混交林分布区的北方亚区,是红松针阔混交林向亚高山云冷杉林的过渡垂直分布带。分布于海拔300~500米左右的山地,坡度5°~10°,地被物层厚度为3~8厘米,分解强度中等,复盖率达100%,群落外貌整齐,土壤为棕色针叶林土。
(5)草类—毛赤杨—红皮云杉林
该群丛分布于溪流边低湿地、半山坡,海拔400米左右,土壤为暗棕色森林土,排水良好。群落外貌整齐。地被物2~6厘米,分解度较强,复盖率100%。
(6)毛缘苔草—水曲柳—红松林
分布于海拔450米左右的河谷地带,土壤为草甸化暗棕壤,地被物层厚2~6厘米,复盖率为100%,群落外貌整齐。
此种群落类型多分布于宽河谷阶地上及宽广的河岸两侧,其土壤发育于河岸冲积物或季节的淤积物上,初期土壤砂砾质,长期发育后,有草甸化现象。并称此种植被类型为谷地红松林。
(7)凸脉苔草—紫椴—红松林
以红松为主的针阔叶混交林是本区的地带性植被,是东北山地的顶极群落,由于红松对水分及肥力的适应性幅度较宽,而伴生的各种阔叶树相对地适应幅度较窄,因此,随分布地段生境的不同,混交阔叶树的种类组成比例及群落的其它特征均有不同。
该群落分布于中、低山的漫岗或山坡中上部,以东南至西南坡向为多,群落外貌整齐,土壤较肥沃,排水良好,土壤为暗棕色森林土,是生产力较高的林分类型之一。
(8)蕨类—青楷槭—红松林
该群落多分布于海拔450米以下的半阳坡或半阴坡的山腹地带,土壤为暗棕色森林土,土层较层,肥沃、排水良好。地被物层厚5~7厘米,分解程度中等,复盖率100%,群落外貌较整齐。
(9)羊胡苔草—蒙古栎—红松林
分布于海拔450米左右的山背或阳向陡坡上部,呈间断分布。土壤为粗骨质薄层暗棕色森林土,并有岩石裸露,排水良好,较为干旱。地被物厚3~5厘米,分解程度较强,复盖率达85%,群落外貌较整齐。
(10)草类—珍珠梅—赤杨林
该群丛分布于海拔300~350米的水湿地、溪流、河流两岸、湿润谷地或沼泽地下,地下水水位高,湿度大,土壤为潜育化暗棕壤,死地被物厚2~5厘米,分解强度中等,复盖率100%,群落外貌整齐。
(11)草类—山杨林
分布于海拔320~350米的排水良好、土层肥厚、温厚适宜的坡地中腹。土壤为草甸化暗棕壤,地被物层厚3~5厘米,分解程度较强,复盖率100%,群落外貌整齐。
(12)草类—白桦—山杨林
此类群系多分布于海拔350米以下的半阳坡山腹或坡下,面积不大,呈小团状分布,土壤为暗棕色森林土,土层深厚肥沃,排水良好。地被物层厚3~7厘米,分解强度较强,复盖率达100%,群落外貌较整齐。
(13)草类—枫桦—山杨林
分布于海拔380-400米左右排水良好的山地中上腹,土壤为暗棕色森林土。死地被物层厚3-6厘米,分解强度强,复盖率100%,群落外貌近整齐。
(14)草类—赤杨—白桦林
该群丛分布于海拔300米左右的平缓水湿地上,土壤为潜育化暗棕壤。地下水位较高、湿度大,死地被物厚2~5厘米左右,分解强度较强。复盖率达100%,群落外貌不近整齐。
(15)草类—白桦林
分布于海拔250~350米的缓坡及中等坡度的各个坡向,坡度为3~25°之间。土壤为暗棕色森林土,地被物层厚度3~8厘米,分解强度较强,复盖率100%,群落外貌较为整齐,是红松阔叶林经火灾或后派生的群落类型。
(16)草类—山杨—白桦林
此种类型的杨、桦混交林,一般多见于土壤排水良好、土层肥厚,湿度适宜的坡地中下腹,是本区火烧或砍伐后的主要天然次生林类型之一。
此类群分布于海拔300~400米左右排水良好的山坡中上部,土壤为暗棕色森林土,死地被物层厚度为3-5厘米,分解强度强,复盖率100%,群落外貌整齐。
(17)羊胡子苔草—榛子—黑桦林
黑桦为喜光阳性树种,要求土壤排水良好,肥沃的缓坡带。
分布于海拔300-320米左右的山地低缓地带,土壤为暗棕色森林土,地被物层厚2-5厘米,分解程度较强,复盖率100%,群落外貌较整齐。
(18)羊胡子苔草—蒙古栎—黑桦林
分布于海拔450米左右的干旱阳坡,坡度5-10°左右,土壤为石质的始暗棕壤。地被物层厚2-4厘米,分解程度较强,复盖率70-85%,群落外貌不整齐。
(19)草类—椴树—蒙古栎林
该群丛分布于海拔300-350米左右的半阴皮或阳坡,坡度3°~8°,土壤为暗棕色森林土,地被物层厚2~5厘米,分解强度强,复盖率达100%。群落外貌较整齐。
(20)羊胡苔草—黑桦—蒙古栎林
此类群落多分布于干燥开阔的向阳坡麓,是原始红松阔叶林破坏后的次生产物。分布于海拔200-400米的阳向山坡,坡度10°左右,土壤为暗棕色森林土。地被物层厚度3-8厘米,分解强度较强,复盖率80-100%,群落外貌不整齐。
(21)草类—白桦—蒙古栎林
分布于海拔300米左右的半阳坡、半阴坡山腹,土壤为草甸化暗棕壤。地被物层厚度为2-5厘米,分解程度较强,复盖率100%,群落外貌不整齐。
(22)草类—蒙古栎矮林
蒙古栎矮曲林是原群系经反复多次破坏,而形成的次生植被类型,多靠自身萌蘖而来,通常主干不明显,呈丛生状态,多分布于阳向干旱山坡。群落高2-4米,总盖度85-95%,外貌不整齐,层次不明显,以蒙古栎构成单优种群。
(23)草类—椴树—枫桦林
该群丛分布于海拔350-450米左右的山地阴坡,坡度10°~15°。群落外貌整齐,地被物层厚3-5厘米,分解程度强,复盖率80-90%。
(24)草类—白桦—枫桦林
该群落多分布于海拔300-450米的半阴坡或半阳坡中腹地带。土质肥沃,排水良好,土壤为典型暗棕色森林土。地被物层厚3-7厘米,分解程度强,复盖率达100%,群落外貌较整齐。
茂密的森林内植物种中有许多山野菜、山野果、中药材以及食用菌等野生经济植物种类,而且蕴藏量较大,便于开发利用。主要经济植物有山野菜、山野果、芳香植物、药用植物、观赏植物资源等,部分已经被开发为旅游商品。
位于公园东部的联营原始针阔混交林群落,占地11868公顷,有红松20多万株,平均树龄128年,平均树高21米,胸径60厘米,郁闭度90%,是全国第二大红松母树林,是红松的故乡。
在联营母树林中心区内,位于西干线公路左侧有一个长约2000米的天然峡谷,是由两座山体自然交界而形成,深70米,宽60米,针阔混交林,平均树龄100年左右,平均树高15米。公路建在其中一座山体的半山坡处,沿公路路基下到谷底,这里森林浩瀚、遮天蔽日,杜家河水穿梭于碧树绿荫间,清流婉蜒于山谷林地之中,跌落回旋于谷底岩石之隙,形成独具特色的峡谷溪涧景观。汽车行驶在公路上,人在地上走,林在地下生,水在林下流,故称“地下森林”。
在距双益林场7公里处有一片白桦林,面积15公顷,约有白桦树5万株,平均树龄40年,平均树高13米,胸径20―40厘米,郁闭度70%。
古树名木景观在联营林场内,有约8万株古老的红松,树龄均在200年以上。位于母树林中部有一株最老的红松,树高30多米,树干胸径1.3米,树龄达350年。
在邵家店古城遗址内,也有70余株古树,平均胸径均在一米左右,有松树、椴树等,位于古城中部。鹤岗至乌拉嘎公路南侧有两株古松,树龄均在300年以上,其中一棵树高28.8米,胸径1.27米。
山野菜资源鹤北地区蕴藏的山野菜资源有蕨菜、黄瓜香、龙芽楤木、灰菜,猴腿蹄盖蕨、山芹菜、黄花菜、苣卖菜、苦菜、蒲公英、风斗菜、百合、明叶菜、柳蒿芽、山葱、山蒜、车前草、广东菜等几十种,自然生长量可达80万公斤。这些山野菜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独特的风味,有的已经加工成多种产品并远销海外,有广阔的市场开发前景。山野果资源有都柿、猕猴桃、山葡萄、草莓、胡榛子、榛子、红松籽、野刺玫果、山楂、山丁子、山核桃、山梨、山杏等,年自然生长量达6500万公斤。
芳香植物资源:该区芳香植物资源分布量大而集中,便于采收利用。有樟子松、红皮云杉、鱼鳞云杉、冷杉、苍术、兴安杜鹃、黄蒿、大籽蒿、飞蓬、香蒿、暴马丁香等。
药用植物资源鹤北林区野生中草药资源丰富,常见的中草药有上百种。其中有沙参、当参、黄芪、桔梗、穿地龙、龙胆、紫胡、百合、防风、黄精、刺五加、益母草、灵仙、独活、苍术、赤芍、丹参、艾蒿、土三七、东北天南星、细辛、野婴粟、铁线莲、石松、关木通、铃兰、紫草、马兜铃、升麻等根茎类药材40多种;木贼草、血见愁、透骨草、蒲黄、蒲公英、白头翁等花叶类药材30多种;车钱籽、苍耳子、枸杞子、五味子、都柿果、牛榛子等籽实类药材20多种;黄柏、寄生、松节、榆树皮、接骨木等皮木类药材20多种。全林区中草药年产量可达160万公斤。
食用菌资源:主要有猴头、元蘑、花脸蘑、榆黄蘑、扫帚蘑、油蘑、白蘑、松蘑、黑木耳等十几种。年自然生长量达4万公斤。其中黑木耳资源尤其丰富,曾被称的“木耳之乡”。
红松林国家森林公园--天然红松母树林
位于联营林场内的天然红松母树林,占地面积11,868公顷。这里茫茫林海,古木参天,需要几个人才能环抱的古树比比皆是,最长的树龄在350年以上,最大胸径达130厘米。红松林内不仅风光秀美,还蕴藏着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据1991年森林植被调查表明,森林公园内共有维管束植物110科412属978种,其中蕨类植物有14科18属41种,占总种数的4.2%,裸子植物1科4属6种,占总种数的0.6%,被子植物有95科390属931种,占总种数的95.2%;另据1989年第二次野生动物普查,森林公园现有兽类17科50种,占全省兽类种类的57.5%;鸟类13目40科191种,占全省鸟类种类的58%。
云雾景观
群山和白云是森林公园永恒的主题。由于本地区地形的起伏变化,形成了林区特有的气象万千、变幻莫测的天象景观。清晨薄雾拂面,是云雾和森林的海洋;日出时分,云海与林海交相辉映,似瑶池仙境;日暮,遥望夕阳西下,落日挂林梢,带给你无边无尽的遐思。小兴安岭的天气,晴日朗空万里,雨日山色涳濛,更有东边日出西边雨,林海松涛映彩虹的奇丽景观。
雾淞
鹤北地区水系十分发达,大小河流十几条,形成梧桐河、嘉荫河、嘟噜河三大水系,每到隆冬时节,河面上水雾蒸腾,沿河两岸的树上结满了晶莹剔透的冰凌,一夜之间千树挂银,万枝戴玉,棵棵杨柳宛若玉枝垂挂,簇簇松针恰似银菊怒放,晶莹多姿,这就是北方特有的雾淞景观。
龙凤崖日出
我国有不少观看日出名胜,如今在龙凤崖看到的日出则与众不同。龙凤崖下河水湍急,声音如鸣鼓,水气氤氤,顺着山势而起,有时会形成罕见的万道金光,把旭日东出时的景象映得有如仙境一样。
一线天
在高峰林场内18林班,有两片高耸的石崖直插云霄,有如一道闪电劈开了原本合一的巨石。石崖较大一片长32.5米,宽6米,高21米。另一片长29.2米,宽7米,高18.6米,裂隙间距离1.27米。人站在巨石之间,双手可以触及崖壁,翘首一望,那湛蓝的天就只有一条线了,因而得名“一线天”。
龙凤崖
在距局址5公里处,梧桐河段,是细鳞河与梧桐河的交汇处,那里水流端急,水面宽阔,水深近3米,两岸风光奇特,在两河交汇口附近河的两岸突而立出两个擎天巨石,其中一块长40米,宽10.2米,高26.8米,另一块长31米,宽14米,高20.5米,它们竞势而起,遥相呼应。由于梧桐河和细鳞河被人们誉为龙凤河,此崖被人们称为龙凤崖。
金龟石
历史上的鹤北曾是淘金圣地,曾被人描述为“河川百里,黄金铺底”。在梧桐河漂流河段,即可见一块形似乌龟的巨石,长12米,宽8米,经过河水千百年的冲刷,大量矿物质沉积,平坦的石面呈金黄色,在太阳的照耀下奕奕生辉,犹如一只千年金龟,亲眼见证了该地区辉煌的淘金历史。
凤凰岛
在梧桐河流域靠近局址处,有一个四面环水的天然小岛,面积0.4平方公里。
岛上自然生态环境良好,岛上植被多为灌木丛覆盖,有笃斯、山梅花、胡枝子、兴安杜鹃、蒙古柳、蒿柳、粉枝柳等;草本植物有沙参、桔梗、蚊子草、毛脉酸膜、藜芦、山萝卜、蹄叶托吾等。此外岛上还有许多珍贵小动物及水禽、候鸟等栖息,主要有蛙、蛇、蜥蜴、野鸡、野兔、猫头鹰、老鼠等。盛夏时节,枝繁叶茂,鸟语花香,环岛水流或缓或急,颇具特色。
梧桐河漂流
在向阳林场距局址13至22公里处的梧桐河段,是区内少数没有被淘金者破坏的河道之一。河宽40―50米,平均水深1.2米,落差(?)米,流量0.9立方米/秒,从这里到局址鹤北镇,河流两岸山峰峦秀,风光迤逦;水路百转千回,水流急缓有序;水中可见鱼儿游弋,水面不时有野鸭掠过,鸳鸯戏水。漂流在梧桐河上,水流或舒缓逍遥或惊险激越,以这种方式陶醉于大自然的青山秀水之间,可谓美哉妙哉,其乐无穷。
地下湖
在地下森林的中部有一个地下湖,湖面低于地表面近200米,湖面20000平方米,水深1.6米。经过省地质局的勘测,这个地下湖是一个天然湖,湖水清澈见底,湖岸周围风清日丽,杜鹃、百合、达子香、凤仙花、球尾花、七瓣莲等竞相开放。尢其是让人感到惊奇的是这里冬天不冷,夏天不热,终日水流潺潺,松涛阵阵,恍如世外桃源。
在地下湖的周围有数以百计的由泉水组成的小溪,终日奔流不息,经年不断,溪水流进地下湖,使得湖水异常清澈,在小溪边上有很多野生动物,如:马鹿、野猪、狍子、松鼠、山鸡、杜鹃、啄木鸟、林蛙、雀鹰、斑鸠、飞龙等的痕迹,昭示出这里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
杜家河
杜家河系梧桐河的支流,位于公园红松母树林景区内。河长45公里,宽10米,平均流量0.3立方米/秒。河水蜿蜒于峡谷之间,河水清澈见底,水中常见鱼儿游弋,岸边常可寻觅到新鲜的野生动物足迹。
烈士桥(金刚桥)
1940年(伪康熙7年)日本侵略者从兴山镇(现为鹤岗市)经石头庙子、船房子、王家店、邵家店至乌拉嘎修筑一条长达140公里的警备公路。在1000多名修路的劳工中,每天都有几十人被枪杀,最后只剩下二、三百人。这二、三百名劳工为了反抗日本侵略者的残酷屠杀,在金刚桥举行了暴动,结果遭到日寇的血腥镇压,参与暴动的劳工全被杀害在金刚桥头。新中国成立后,人们为了缅怀英勇牺牲的劳工们,将金刚桥改名为烈士桥,此桥长46米,宽6米,高约2米,桥下已无水,自然踩踏成路,木质桥面现已腐烂,部分坍塌。
公交
首先,从北京乘火车到哈尔滨,其中比较划算的就是T71,T17,T47,这几趟。大概时间都在十二个小时左右,硬座票价一百五十左右,可以享受学生证半价;卧铺票价在三百元上下。豪华一点的有D车。当然,还可以选择软卧车次Z15,票价在五百元以内。
自驾
2.在广场西侧路处调头325米
3.沿东长安街继续前行1.6公里
4.经过东单继续在建国门内大街上行进1.6公里
5.沿建国门外大街继续前行2.2公里
6.沿建国路继续前行1.3公里
7.沿京通快速路继续前行0.7公里
8.下东四环/京沈高速-东四环/京沈高速公路出口走东四环中路2.8公里
9.沿东四环南路继续前行1.2公里
10.下北京欢乐谷/京沈高速/东五环/北戴河出口走京沈高速部分收费路段657公里
11.下出口,前往沈环高速收费路段0.7公里
12.在交岔路口继续沿指向沈环高速的方向向左,走沈环高速收费路段30.1公里
13.下沈哈高速/沈阳东北大马路/王家沟出口走沈四高速收费路段164公里
14.沿长平高速继续前行收费路段91.2公里15.下出口后走绕城高速收费路段44.4公里
16.沿长余高速继续前行收费路段121公里17.沿京哈高速继续前行收费路段88.8公里
18.下绕城高速-绕城高速公路出口,前往绕城高速收费路段430米
19.下左侧的绕城高速(西)出口,走绕城高速收费路段35.8公里
20.下哈伊高速-哈伊高速公路出口走哈绥高速部分收费路段90.1公里
21.下出口走康庄南路4.9公里
22.沿哈伊公路继续前行6.4公里
23.在222国道/222国道稍向左转1.0公里
24.在222国道/222国道/北辰街稍向左转继续沿222国道/222国道前行95.3公里
25.在农场路向左转259米26.在哈伊公路稍向右转120公里
27.沿新兴西路继续前行0.7公里
28.向右转进入新兴西路16米
29.在花园路向左转18米
30.在新兴西路稍向右转0.7公里
31.沿新兴中大街继续前行1.8公里
32.在通河路向左转1.2公里
33.稍向右转,继续沿通河路前行28米
34.在新风街向右转168米35.在山河大道向左转0.9公里黑龙江省伊春市
抗日联军在鹤北活动纪事
一九三六年十一月,六军第二师,指挥员张传福,兵力不详。活动区域为梧桐河上游;
一九三六年十一月,三军第五师,指挥员景永安、蔡近葵,四百人。活动区域为梧桐河、都鲁河附近。月末袭击老沟、火烧营采金场;
一九三七年二月,三军留守一团,指挥员于保和,四十人。活动区域为梧桐河、嘉荫河。四月打下金满沟金矿;
一九三七年六月至一九三八年,中共佳木斯市委派遣到梧桐河伪矿警队作策反工作的陈芳钧、马克正率四十余名矿警起义,编入六军四师二十九团,活动区域为梧桐河中上游;
一九三八年一月,三军九师,指挥员赵尚志、李振远,数十人。活动区域为梧桐河中上游。一月一日凌晨,赵尚志代表北满临时省委及抗日联军,率警卫员郭禄等六人去苏联,入苏后被关押一年多;
一九三八年二月,六军二师、六军保安团,指挥员李兆麟、李凤林,四百人。活动区域为梧桐河、都鲁河中上游;
一九三八年六月至十一月,六军一、二、三、四、五师及教导团,指挥员为李兆麟、冯治纲、陈雷;三军三师、四师,指挥员为金策、王明贵,十一军一师,指挥员为李景荫。活动区域为老白山东麓、嘎拉基河、梧桐河中上游;
一九三八年七月至八月,六军,指挥员吴佩生,一百二十人。活动区域为班必富(中兴)、太平沟附近;六军,指挥员冯治纲,二百人。活动区域为卫东附近;
一九三八年九月二十四日,六军,指挥员吴佩生,三十人。活动区域为火烧营(联营)附近;
一九三八年十月十日,三军,指挥员颜副官(阎希保),一百人。活动区域为德胜沟、太平沟、卫东附近;
一九三九年七月至八月,七月,赵尚志率戴洪斌、祁志中、于保合、陈雷等一百一十人自苏联回国。八月,在西梧桐河和老沟附近袭击两个日本测量队;
一九三九年冬,十一军随军学校,指挥员崔振寰,二十四人。活动区域为梧桐河上游。崔振寰及学员遭日军袭击,全部牺牲;
一九三九年底,赵尚志率队入苏参加第一次伯力会议。一九四零年三月赵尚志被调任第二路军副总指挥。回国后在宝清、密山一带活动。七月,以第二路军全权代表身份去苏联伯力执行任务。十月初,由苏联过乌苏里江回国。十二月,赴苏参加第二次伯力会议。
一九四一年十月中旬,赵尚志率抗联小分队五人自萝北大马河回国。活动区域为老白山东麓和梧桐河上游;
一九四二年二月十二日,赵尚志在袭击鹤立县梧桐河伪警察分驻所时,被混入队内的敌特打伤,被俘,八小时后牺牲。
该遗址位于森林公园西北部,嘉荫河与梧桐河分水岭阳坡,梧桐河的发源地,为金代古城遗址。古城池依山势筑就,平面呈椭圆形,古城周围有两道城墙,为夯土板筑,护城河在两道城墙之间,随城墙走向,内城墙与外城墙高度基本相等。城墙周长1760米,现仅存地基依稀可辨。
内城南北长410米,东西宽286米,内墙外现存雉堞22个(俗称马面)。城墙断面厚度2~2.5米,基阔为6~8米,城高3~4米,底部夯土层依然可辨。城墙外缘间最远距离为50米,当今为10米左右,雉堞基阔均在10米之间。古城正南面缺口20米,有两道城墙沿城门口方向延伸,当为此城正门;城的东南部有26米宽的缺口,当为此城的东门。城中有古树,胸径均在一米左右,有松树、椴树等,有两株古松,当为古城同期的树木。
古城内曾出土许多多轮制高温泥质黄褐陶及灰陶的器皿残片和铜质炊煮器、铁器及装饰品。古城内还有许多直径约3~6米不等、深约1~1.5米的圆坑,据考古学家鉴定为黑水靺鞨人的半穴居坑。1986年12月17日被黑龙江省政府列为国家二级文物保护单位,并定名为“邵家店古城”。
赵尚志是东北民族抗日联军第三军军长、黑龙江省的抗日英雄。1942年2月12日赵尚志将军壮烈牺牲在鹤北林区林场境内的吕家菜园子,英雄的鲜血染红了林区的土地。1994年7月,鹤北林业局在梧桐河上游西岸、距林场9公里处(吕家园子)修建了赵尚志烈士遇难园林纪念碑。园林占地面积1千多平方米,园林中设有赵尚志遇难纪念碑,抗日联军驻地遗址复原等。纪念碑高2米,底座厚0.8米,上有黑龙江省原省长陈雷同志亲笔书写的“赵尚志烈士遇难地”碑文。如今,这里已成为林区人民缅怀英烈,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
位于太平沟乡黑龙江临时码头处,一块形体酷似马鞍子型的巨型角质砾石,人称抗倭石,现保存完好。巨石上面镌刻着“此石不烂,倭匪之仇不可忘,九一八”14个字。字迹清晰,刻工精巧,字迹所占面积0.5平方米,正文每个字节0.036平方米,现为国家一级保护文物。原石坐落在太平沟村黑龙江石岸沙滩上,为三块并列于江滩上的角质砾岩中的一块,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太平沟爱国人士王明选惊悉“九一八”祖国论丧,十分痛心,国家仇、民族恨,令他夜不能寐。当晚,他手提马灯来到江滩,在一块较大的石头上用钢凿刻下这“抗倭石”,以警示后人莫忘国耻。由于石在江滩,江水上涨时则将这石淹没,故而鲜为人知。1936年日本侵略者强占了太平沟,发现此石,并追查王明选,未果,王明远因此隐姓埋名辗转于哈尔滨、北京等地与日本人周旋。直到1945年日本侵略者投降后,王明选才重回太平沟,1960年,王因病去逝。这块石头不仅反映了王本身的不甘作亡国奴的高风亮节,也代表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反抗侵略者的英雄气概。刻石者已经长逝,他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却活在人们的心中。为纪念他,后人称这块刻石为“抗倭石”。
古遗址位于西梧桐河河口二级台地,距双丰林场场部约200米,现被沙石及灌木丛覆盖。出土的文物有玛瑙、碧玉、蛋白石等石料压制的刮削器、石核等石器以及夹砂陶片。据文物部门鉴定,应当是早在4千年前的新时器晚期的肃慎反民族原始部落遗址。
位于萝北县北部山区,地位小兴安岭东部余脉,距县城90公里,面积为1700公顷,东隔黑龙江省与俄罗斯相望,西邻嘉荫河与伊春相接,中国历史上的观嘟金潮(观音山—嘟噜河)就源于此。由于此地沟道纵横,黄金沌地,清朝同治年间,清政府把镇压太平天国的俘虏的太平军发配到这里,为慈禧太后掏取黄金,作为慈禧太后的胭脂费,供其挥霍,胭脂沟因此而得名。胭脂沟现沙石裸露,灌木丛生。
1940年(伪康熙7年)日本侵略者从兴山镇(现为鹤岗市)经石头庙子、船房子、王家店、邵家店至乌拉嘎修筑一条长达140公里的警备公路。在1000多名修路的劳工中,每天都有几十人被枪杀,最后只剩下二、三百人。这二、三百名劳工为了反抗日本侵略者的残酷屠杀,在金刚桥举行了暴动,结果遭到日寇的血腥镇压,参与暴动的劳工全被杀害在金刚桥头。新中国成立后,人们为了缅怀英勇牺牲的劳工们,将金刚桥改名为烈士桥,此桥长46米,宽6米,高约2米,桥下已无水,自然踩踏成路,木质桥面现已腐烂,部分坍塌。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观音山金厂的淘金人曾用金锹、金镐同荷枪实弹的沙俄展开争夺金厂的斗争,但终因赤手空拳而被枪杀多人,观音山金厂沦落到沙俄手中,历史上称为“庚子事件”。当今可看到长约25米,高2.3米的原金厂厂房的残墙。
由于独特的地理结构,鹤北地区自古富含金矿,早在二百多年前就开始了采金活动,区内大小河流数十条几乎都被辟为采金矿区,导致河水泥沙含量明显增高,河道被淤塞,形成诸多坑泡,呈现出特有的淘金遗迹景观。
在联营红松母树林中心区的大岭上,有一座防火瞭望塔,钢架结构,占地面积400平方米,塔高38米。站在塔上极目远眺,林海风光尽收眼底,可感受到一览众山小的气势。
在联营林场地下湖处,有一处黄金开采旧址,面积5000平方米。现有一条废弃的采金船,设有采金模型工具7个,小型机械采金船仿真模型一条。在这里可以看到古老的手工淘金、半机械化的溜槽采金和现代化采金船的全部模拟采金过程,学到有关黄金品种、鉴别等自然科学知识,了解黄金的一些初加工方法。该演示场意在为游人提供有关黄金生产和加工的常识性知识,并无商业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