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苏州戏曲博物馆是中国地方性艺术历史专业博物馆。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内张家巷全晋会馆内。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博物馆于1982年筹建,1986年10月14日建成开放。
戏曲博物馆有清代的吹鼓楼,主体建筑是一座古典舞台,台顶雕花穹窿藻井设计。东西两庑包厢和后部大殿组成具有东方古典美的剧场。西路有楠木厅、鸳鸯厅以及亭、廊、院、舍,清池假山等。吹鼓楼按传统格局陈列彩塑乐队,配以礼乐,以展示当年会馆迎宾的场面。古典舞台不定期地按传统形式演出昆剧、苏剧、评弹等剧(书)目。在鸳鸯厅设有仿清代茶园书场。馆设昆剧、苏剧、苏州评弹3个陈列专室,并办有苏州民族乐器展览。陈列将建筑文物与陈列文物融为一体,动静结合,视听结合,古今结合。
苏州戏曲博物馆馆内古建筑群华丽精致,独具风采。会馆沿街置门厅,一门厅宏伟轩敞、富丽堂皇,两侧各有亭阁式吹鼓楼一。舞台。苏州戏曲博物馆位于苏州城东中张家巷内。它的前身是全晋公馆,建于清光绪五年(1879年),由当时寓当晋商集资构筑。馆内古建筑群华丽精致,独具风采。门厅缀饰戏文浮雕,耐人观赏。古戏台飞檐翘角,厢座朱廊雕栏,既是游览的精粹部分,又为馆内演出活协提供了舞台。中秋之夜、天高云淡、月华满地,要是在苏州戏曲博物馆古戏台前听一曲昆腔,清丽典雅的白锡悠悠扬扬,绕梁不息,荡漾夜空,那情趣,可让你回味多时。歇山顶,山面沿街,为全国罕见的古典礼意式建筑。”进入戏台区,古典戏台是整个古建筑群的精华所在,特别是戏台上的穹窿一藻井项,大红底色,镶黑泳金,顶壁花板雕刻精巧,18条324只黑编妈浅雕相间着18条306颗金黄色舌头圆雕,盘旋向上凝聚在穹窿藻井顶端铜镜片上。这不仅体现出搞起的古典建筑艺术,而且显示了科学地运用声学原理使之能产生余音绕梁音响效果的绝妙构思。
陈列室
博物馆干1986年10月14日建成对外开放。陈列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戏曲文字资料、图片照片,珍藏有多种昆剧明刻本、戏曲原碑拓片以及昆剧、苏剧、评弹各种珍贵的清代手抄摺子和清代评弹名家马如飞,近代三大曲家吴梅、俞粟庐,王季历等人的手迹、遗物;还有各类戏曲实物展览,如各类乐器和各行当服饰,异彩纷呈,绚丽斑烂。一部分是昆曲、苏剧、评弹等各类戏曲节目演出,使其动静结合、视听结合、古今结合,成为其最大的的特色。戏曲演出安排在参观路线的最后,使其既是参观的尾声,又是参观的高潮。
馆内现辟有昆队评弹、苏剧和古典民族乐器四个陈列室。一件排实物、史料,一张张图片、说明,充分反映出苏州是昆剧等中国古典戏曲的发祥地之一。在这里,你可以着到明刻本《还敢记》《即《牡丹亭助,清乾隆年间的手抄本《牡丹亭·游园》,神采飘逸的犯人“江湖十二色”,精雕细琢的红木戏船,镇玉嵌宝的灯彩昆曲堂名担,西汉宣帝墓葬中出土的说书涌(复制品),马如飞的说书笔记《梦史》,”琵琶王薛拉卿曾使用过的琵琶。蒋月泉的红木三弦以及“先辈图”、“道训”,古籍珍本《白雪道音》、《文星榜传奇》等,还有《醉归》与《荡湖船》两级戏文模型,一套24只的古代宫廷乐器双音编钟,一套37面的云供,以及新石器文化遗址出土的乐器同观(仿制品)等等。同时,馆内还藏有多种昆曲明刻本、戏曲原拓片以及清代手抄摺子和清代评弹名家马如飞,近代三大曲家吴梅、俞票庐、王季历等人的手迹、遗物等。馆内珍藏有多种昆剧明刻本、戏曲原碑拓片以及昆剧、苏剧、评弹各种珍贵的清代手抄摺子和清代评弹名家马如飞,近代三大曲家吴梅、俞粟庐、王季历等人的手迹、遗物,还有反映江南一带坐唱形式的红木镶嵌玉宝的灯担“堂名”。
演出
在这里,还可以看到解放以来一批批中青年表演艺术家的可喜成就和他们在国内外演出的盛况,从而你将会为祖国这些群丽的民族文化而战到无比骄傲,为这些充溢着江南独特乡土气息蛐戏曲艺术的振兴而感到欢欣鼓舞。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努力,中国昆曲博物馆现收藏有全国最多的昆曲抄本和珍贵脚本,以及数以千计的昆曲文物、实物和资料。昆曲博物馆内有精美的清代古戏台以及《昆曲江湖脚色行当行头展示》、《与古人交——昆曲文物史料展》、《兰苑书香——昆曲作家与作品》等多个展室、展厅,现正在筹建《昆曲音像视听中心》,每星期并有昆曲星期专场演出。
主体建筑
戏曲博物馆有清代的礼仪建筑吹鼓楼,主体建筑是座古典舞台,台顶雕花穹窿藻井设计,产生良好的音响效果。东西两庑包厢和后部大殿组成具有东方古典美的剧场。西路有楠木厅、鸳鸯厅以及亭、廊、院、舍,清池假山等。吹鼓楼按传统格局陈列彩塑乐队,配以礼乐,以展示当年会馆迎宾的场面。东西两庑包厢和后部大殿组成具有东方古典美的剧场。西路有楠木厅、鸳鸯厅以及亭、廊、院、舍,清池假山等。古典舞台不定期地按传统形式演出昆剧、苏剧、评弹等剧(书)目。在鸳鸯厅设有仿清代茶园书场。馆设昆剧、苏剧、苏州评弹3个陈列专室,并办有苏州民族乐器展览。陈列将建筑文物与陈列文物融为一体,动静、视听、古今结合。
品赏古戏台
苏州戏曲文化历史悠久,在城东的戏曲博物馆内,至今还保留着一座著名的古典戏台。雕花贴彩,金碧辉煌,构筑精巧,风格独特,见到的人无不叹为观止。
古典戏台是戏曲博物馆的精粹所在。戏台座南向北,每边宽6米,围上弓形的"吴王靠",构成三十六平方米正方形三面向戏台。戏台飞檐翘角,华美精致。台前缀饰有双凤、二龙、金狮、蝙蝠等浮雕,台后边"太上板",可以自由开启,呈月洞形。左右两边为"出将"、"入相"上下场门。台中上方为高大的穹窿藻井,顶内红底镶黑涂金,灿烂夺目。顶壁花板雕刻极具匠心,十八条三百二十四只黑色蝙蝠浅雕与十八条三百零六颗金黄云头圆雕相依相绕,堆迭盘旋向上十八圈,凝聚在穹窿藻井顶端铜镜片上。这不仅显示绝妙的古典建筑艺术之美,还能产生余音绕梁的音响效果。
会馆历经沧桑,已非当年风姿。1982——1985年,耗资百万,历时三年,将会馆整修一新。重生的古戏台耸立在大殿的正南方,平面设置呈马蹄形。戏台拔地而起,足有一层楼高,左右两翼各延伸看楼七间,为入座观剧之处。戏台正面为大院,亦可露天列座观赏。戏台装饰华丽,三面临空,台边围有一圈呈弓形的“吴王靠”。上复歇山屋顶,檐下雕饰戏文及各种花卉图样。台口正面,东西台柱的顶端,各饰一只木雕精致的倒垂金狮。斗拱及木雕皆贴金,远看辉煌夺目。
据1958年统计,苏州的会馆建筑尚存132处之多。有会馆就会有戏楼或戏台。如阊门外上塘街的潮州会馆内,亦有戏台一座,构雕工细,仅次于全晋会馆,八角形的藻井中,垂莲柱和额枋上的浮雕,至今都保存完好。会馆、公所内尚保存着古典戏台的有:胥江侧畔的嘉应会馆、阊门内天库前的武安会馆,还有玄妙观旁边的梓义公所等,这些戏台都具有一定的规模和特色。
除了会馆、公所,在一些大规模的祠庙中,也大都建有戏台,作为演戏酬神之用。据说最初的祭神与原始戏曲有着密切关系,在古书中就有“五月十三为关帝诞辰,梨园各部都到庙中演剧”的记载。庙中的戏台称为“庙台”。王洗马巷春申君庙内的一座戏台,彩绘最为清晰绚丽;景德路火神庙内戏台正面的石柱对联,文笔苍劲,气势恢宏;宫巷内原关帝庙和东汇路外齐王庙内,均临街建有戏台,一排三间,两侧建有观楼,都具有一定规模和格局;西美巷况公寺内,南有戏台一座,西有“旱船”三间,与大殿相互映衬,更显错落有致;保存得最为完整的“庙台”,要算城北南桥镇西街城隍庙内的那座了,这是一座壮丽的古典戏台,台坐南朝北,面阔三间,进深一间,两边各有东西看楼六间,是一座高台楼阁式建筑,穿过戏楼,即可到达中心大院,地面宽广,可同时容纳千人看戏。当年演戏酬神时,四乡乡民云集,热闹非凡。清代蔡云有诗为证:“宝炬千家风不寒,香尘十里雨还干,落灯便演春台戏,又引亲人野外看。”
展览与藏品
宝和堂”堂名灯担
“堂名”即昆曲坐唱戏班之俗称。旧时,大户人家遇有婚娶、寿庆等喜事,多雇有堂名戏班清唱昆曲助兴。届时,戏班艺人将堂名担挑至主人大厅拼装搭建。表演时,六至八位演员围坐于唱台内吹拉弹唱。自民国年间,堂名担顶部又挑出十九盏玻璃莲花彩灯,夜间演出,华灯绽放,异彩缤纷。晚清“宝和堂”昆曲堂名灯担,用紫檀木和黄杨木镂雕而成,双层飞檐、白玉栏杆,三面挑出莲茎形铜梗,配以玻璃莲花彩灯,数以百计的构件、饰物雕工十分精细。
清代苏州三善堂《西游记曲谱》
《西游记曲谱》一套2册,为昆曲曲谱手抄本。“三善堂”为沈寿林堂名,晚清著名昆曲小生,其子海山、月泉、斌泉、顺福皆为清末苏州昆班名角,月泉后成为苏州昆剧传习所首席著名教师,尊称“大先生”,为昆剧薪传作出极大贡献。全福班后期名小生沈盘生、沈传锟、名旦沈传芷均为他的孙儿。此手抄本为梨园世家的家传藏本,所录折子十一折,唱词均有工尺谱标明,皆属现已失传的戏目的未刊印本。另外,手抄本上还记有许多舞台提示和打击乐提示等,是一本非常实用、珍贵的昆剧演出本。
李翥冈昆曲手抄本
李翥冈,清末民初上海著名曲家,一生酷爱昆曲,所抄昆曲折子字迹秀美,内容详实。中国昆曲博物馆馆藏传奇、杂剧110余种,计947折,为李翥冈一生四十余年所藏,其中大部分属宾白、曲词、工尺谱三者俱全的舞台演唱本,弥足珍贵。
张紫东家藏昆曲折子
张紫东,苏州业余昆曲家,名钟来,号适庵,以字行,曾师从俞粟庐、沈锡卿及沈月泉等名家。张紫东于1918年在苏州创建携集曲社,1921年改为道和曲社,同年8月,与贝晋眉、徐镜清共同发起、创建昆曲史上著名的科班学校“昆剧传习所”,在昆曲濒危时期,造就了一代昆剧“传”字辈优秀演员。此套张紫东家藏昆曲折子,共有百余册,均为手抄本,大多由苏州著名清曲家、书法家俞粟庐所书。
《纳书楹曲谱》
纳书楹曲谱》为清代苏州叶堂(字广明,又字广平,号怀庭)编著,成书于乾隆五十七年(1792),有王文治序、叶堂自序。全书共正集4卷,续集4卷,外集2卷,补遗4卷,共14卷。书中整理校订了乾隆时舞台上流行的昆曲单折戏及散曲《咏蝶》、《咏花》、《柳飞》等,诸宫调《天宝遗事》中《马践杨妃》全套,时剧散出《醉杨妃》、《昭君》、《芦林》、《思凡》、《花鼓》等,共计360余出。还有经他精心审订以昆山腔谱曲的汤显祖《牡丹亭还魂记》和《邯郸记》、《南柯记》、《紫钗记》(合称《玉茗堂四梦》)4剧的全谱8卷,合成22卷。这部曲谱,行腔细致考究,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昆曲的歌唱艺术,是清代后期清唱家所推崇和遵守的曲谱。馆藏清乾隆道光印本各一套珍品私家戏台在古典戏台中,还有一种是属于私家或官宦们宴饮娱乐之用的。现维护完好、硕果仅存的只有一座。当你走进东北街的苏州博物馆内,在靠东的厅堂内,就能看见一座油漆得光彩夺目的戏台,布置得精巧、典雅而舒适。戏厅的平面为“目”字形,由前厅、正厅、后厅三部分构成,戏台设在正厅后方。台高齐腰,十步见方,四周围着护栏。台的上方用红绸作幔,丝须飘垂。戏台后部有月洞门,为雕镂精细的银杏屏墙。面向舞台有左右两门,分别写着“出将”、“入相”的门额,配上绣花帘幕,色彩缤纷。这座戏台堪称苏州现存古典戏台中别具一格的古建筑艺术珍品。
此台约建成于晚清时期,相传是当时达官显宦在此宴饮憩息之所。民国初年,苏州创办“昆曲传习所”,也经常在此作专场演出。近代著名昆曲艺术家俞振飞,1983年来苏州演唱昆剧,曾有《忆旧游》一词写道:“闲情枉抛多少,都付笛中声。算粉墨衣冠,当场学步,七十年前……”细细品味这首词意,彷佛犹能听到一阵阵清丽典雅的昆腔音韵、箫管婉约,使人陶醉在朦胧而美妙的意境之中。
会馆建筑
苏州戏曲博物馆会馆建筑布局严谨,主次分明。戏楼由前后台与两厢看楼组成,为苏州现存戏台中最精致的一座。东西两路有厅堂、楼阁多处,建造手法既有山西特点,兼具苏州轻巧之妩媚。现为省文物保护单位和苏州戏曲博物馆馆址。馆内辟有昆曲、评弹、苏剧和古典民族乐器四个陈列室,通过实物和图片反映了苏州昆剧、评弹的悠久发展历程。
苏州戏曲博物馆于1984年开始筹建,位于中张家巷14号原全晋会馆旧址内,是苏州历史上100多所会馆、会所中保存最完整的一座。该馆以宣传、研究、收藏昆剧、苏剧、评弹等戏曲(曲艺)的历史、艺术特色、资料文物为主要职能,下设陈列室、戏曲、评弹研究室、资料档案室及办公室。辟有昆剧、评弹和民族器乐三个陈列室。馆内还收藏有马如飞的说书笔记《梦史》、琵琶王薛筱卿曾使用过的琵琶、300余折昆剧未刊印手抄本、昆剧曲家俞栗庐的音韵唱片以及新石器文化遗址出土的乐器等一批珍贵文物。戏曲博物馆现筹建为中国昆曲博物馆,将设立八个展室,所有展室都以名人题写和拟集名人字体为名,分别为"昆曲江湖行头展"、"(晚清以来)昆曲文物史料展"、"戏台寻踪"(戏台模型展)、"兰苑书香"(昆曲剧作家评论生平及作品展)、"昆曲场面器物展"、"遗音旧影"(昆曲名家视听室)、"艺师名角"(昆曲表演艺术家生平及作品展)、"昆戏艺品"(砖雕、木雕、泥塑、书画展)。馆内正在排演由台湾儒商陈启德先生出资制作德大型经典名剧《长生殿》,总导演由昆曲著名专家顾笃璜先生担任,舞美设计由台湾著名现代服装设计师叶锦添担任。主演是王芳、赵文琳,预计在今年下半年赴台湾演出。
研究工作
戏曲博物馆的苏州戏曲艺术研究所及所辖的评弹研究室发挥自身所长,做了大量的学术研究工作,参与部、省、市多种著书集成的编撰,如《中国戏曲志·江苏卷》、《中国戏曲音乐集成》、《苏州文化手册》、《苏州名人录》、《苏州文化词典》、《二十世纪江苏文化名人》等。同时编写了《中国昆剧大词典》、《天下第一团--著名戏曲家吴石坚生平纪实》、《昆剧史补论》、《昆剧传字辈》、《迈向新世纪的苏州文化》等学术书籍。评弹研究室还参与了《评弹艺术》共27集的编撰以及有关戏曲、曲艺的历史、艺术特色等方面的专著、专集、论文和有关专题的研讨、交流会。
他人评价
著名科学家李政道博士参观后留言:“昆剧、评弹妙语生,戏曲风趣唯吴城。”尔后进一步充实了昆剧选场、苏剧折子、弹词演唱、京剧表演、江南民歌、民间舞蹈、器乐演奏、传统魔术等节目,获得越来越多的好评。民主柬埔寨主席诺罗敦西哈努克亲王参观后,在留言中赞美说:“演员绝妙的演技,无愧于苏州、无愧于中华民族!”现在博物馆演出从原来的馆内演出为主的单一形式,进一步发展为主客同演、甚至客演为主等多种形式。使旅游者在馆内既欣赏了他人的艺术,还向他人表演了自己的艺术,使旅游情绪与效果达到了最佳程度。一年秋夜,1994名美国马萨诸塞州青年乐团人员与展馆人员同台演出后说:“在这雅致的古戏台上演奏交响东曲,是我们在中国感觉最良好的一场!”
中共苏州市委外宣办和苏州市政府新闻办公室确定了首批苏州对外交流采访基地,苏州市区的苏州戏曲博物馆入选,由中共苏州市委外宣办和苏州市政府新闻办发文并颁发“苏州市对外交流采访基地”的铜牌。
旅游导航
苏州戏曲博物馆
票价:免费开放
地址:中张家巷14号[3]
电话:67273334
开放时间:8:30—16:30
交通:公交202路、204路到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