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单搜索

梭鱼

梭鱼体被圆鳞。背侧青灰色,腹面浅灰色,两侧鳞片有黑色的竖纹。为近海鱼类,喜栖息于江河口和海湾内,亦进入淡水。性活泼,善跳跃,在逆流中常成群溯游,吃水底泥土中的有机物。体型较大,我国产于南海、东海、黄海和渤海。梭鱼身体细长,最大的梭鱼可以长到1.8米长。梭鱼的头短而宽,鳞片很大。梭鱼喜爱群集生活,以水底泥土中的有机物为食。
中文学名
梭鱼
拉丁学名
Sphyraenus
别称
犬鱼
尖头西,鲻鱼
俗称乌鲻
亚门
白眼
动物界
亚纲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脊椎动物亚门Vertebrata
亚目
硬骨鱼纲 Osteichthyes
幅鳍亚纲 Subclass Neopterygii
亚种
鲈形目
分布区域
鲭亚目
魣科,金梭鱼科
梭鱼
北太平洋西部,鲻鱼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
目录

形态及特征

1.梭鱼,又译金梭鱼或梭子鱼,俗称海狼(Barracuda)或麻雀锦,是一种金梭鱼科魣属的条鳍鱼。体延长,前端尖小,后部稍侧扁。头短小而宽,背部扁平。眼小,脂眼睑不发达,仅分布在眼的边缘。鼻孔每侧2个,前鼻孔小圆形;后鼻孔大,椭圆形。口前下位小。上颌中央有一缺刻与下颌中央突起吻合。上颌齿细弱,下颌无齿。舌小,圆形,前端不游离,有绒毛状细齿。鳃孔大。鳃耙密而长。伓被栉鳞,大。头部为圆鳞。背鳍2个。臀鳍起点位于第二背鳍前下方。腹鳍互相靠近。尾鳍浅叉状。体背青灰色,腹部白色。体侧上部有几条青灰色纵纹,还有许多斜横纹,底白色,各鳍浅灰色。

2.梭鱼(湾海产),北方叫红眼鱼、肉棍子;棱梭,又称犬鱼、尖头西;鲻鱼,俗称乌鲻、白眼。其共同特征是体呈纺锤形,性活泼,常跳跃。

中国古代的劳动人民就对梭鱼有了较多的认识。屠本峻在《海味索隐》中说它“不嫌入淤而食泥”。梭鱼常常用下颌刮食海底泥沙中的低等藻类和有机碎屑。梭鱼的鳃耙密集,牙齿退化成微小的毛刷状。梭鱼幽门胃的肌肉很发达,象一个沙囊,非常适合研磨和压碎泥沙中的食物。

梭鱼在开阔的温暖海域产卵。每到产卵季节,梭鱼将卵子和精子直接释放到海水中。受精卵孵化出来的幼鱼靠浮游生物为食。梭鱼有一个长长的流线型的身体。这使它在水中能迅速游动。梭鱼有一个向前延伸的下颌。

梭鱼属于鲻形目的鲻科。体纺锤形,细长,头短而宽,有大鳞。脂眼睑不甚发达,仅遮盖眼边缘。

体细长,前部圆筒状,后部侧扁。头短小而宽,背面扁平,吻端钝尖。口小,前下位,口裂略呈人字形,上颌中央有1缺刻,可与下颌中央突起相吻合。上颌稍长于下颌。上颌齿细弱,下颌无齿。眼较小,侧上位;眼间隔宽平,宽约为眼径的1.9倍之内;眶前骨末端在近口角处稍下弯,边缘有锯齿。前鳃盖骨和鳃盖骨边缘平滑。

鳃孔大。尾柄粗,长为高的1.8-2.2倍。背鳍2个,分离。第1背鳍位于体背中间稍偏前,由4根鳍棘组成,前3棘粗,第1棘最长;第2背鳍位于第1背鳍末基与尾鳍基之间中央稍偏后,前缘有1棘,后缘微凹。胸鳍较宽长,侧中位,鳍条向下渐短。腹鳍较小,位于胸鳍起点与第1背鳍起点之间近中央下方,左右两鳍靠近,各有1棘。臀鳍始于第2背鳍起点稍前下方,两鳍近同形,后基近相对,其前缘有3棘。尾鳍浅叉形。体被大栉鳞,胸鳍基部上缘无长鳞。无侧线。

体背灰青色,体侧淡黄色,上部具有几条黑色纵纹和许多斜横纹,腹部白色。眼晶液体呈红色。尾鳍、胸鳍淡黄色。其他各鳍均浅灰色。体长一般为20-40厘米。

吻短,体前部亚圆筒形,后部侧扁。眼较小,脂眼脸不发达,眼旁一圈呈红色。上颌骨在口角处突然向下弯曲。第一背鳍起点距,吻端较距尾基近。尾鳍后缘微凹。

生活习性

在人工养殖条件下也喜欢摄食比如米糠和豆饼粉与花生饼粉、干水蚤以及人工配合饵料等。梭鱼的摄食强度,有昼夜、季节、个体之间的差异。在日周期中,昼、夜均摄食,但通常在黎明前后及日落前后的摄食强度大于夜间;在生长周期中,体长20-40厘米的梭鱼摄食强度大;在生殖期之前,摄食强度较大,食道和胃部总是充满食物。在生殖期和产卵徊游期,则很少摄食和不摄食。

徊游梭鱼属近岸半徊游性鱼类,无长距离徊游现象,但可随季节、水温和本身的发育状况,做近距离、小范围的迁移运动。鲻鱼常栖息于浅海或河口水深1-16m处,当天气变冷,则游至深海越冬。

但个别也在较深的海湾和浅海中越冬。鲻鱼在较深的海区产卵,孵化后的小鱼苗则随潮漂游至近岸河口,滞留于咸淡水交汇处摄食生长。梭鱼一般生长在近海,每年定期结成大群到港湾、河口处产卵。6-7月间,黄渤海沿岸出现大量当年生幼鱼,并进入江河口处。买寒时则游至较深海区越冬。

每年4月份,梭鱼便在各河口区产卵,只做短距离回游,至12月份始到海水深处越冬,翌年开春即到近海河口生长育肥,形成渔汛。梭鱼具有丰富的营养成份,肉质鲜嫩,美昧可口,蛋白含量很高,是高级宴席上的佳肴,尤以春天的开凌梭最为名贵。烹制的梭鱼,以头为香,故民间有“丢了车和牛,不丢梭鱼头”之说。梭鱼除禁渔期外,可常年进行捕捞。

饲养方法

养殖设施及配套

工厂化养殖厂房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房顶设彩钢瓦。房内建有养殖池,养殖池为圆形混凝土结构,内径4.5m,高1.5m,池底为锅底形,中间设置排水口,排水口用不锈钢网片设置防逃网,排水口利用75mm的PVC管连通池外的水位控制管,通过水位控制管的高度控制池水的深度为0.4~0.6m。养殖池配有独立的进、排水及增氧设施。养殖期间用1台2.2kW的罗茨鼓风机通过管道及散气石增氧,每个养殖池放散气石10个。养殖用水为经曝气后的地下深井水,水质符合《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NY5051-2001)》要求,养殖池进水口常年水温14~18℃。另外,配备10kW柴油发电机、2.2kW罗茨鼓风机、深井泵各1台备用。

放养及管理

1、养殖池消毒。在苗种放养前,应提前做好养殖池消毒工作。可用20~25mg/L漂白粉或100~200mg/L高锰酸钾浸洗24h,如果是新水泥池应提前30d用50mg/L过磷酸钙除碱。

2、苗种放养。放苗时间一般为每年的3—10月,放养规格为10~16cm。2011年放养时间是6月10日,鱼种规格为14cm左右,放养密度为70尾/m2,每个养殖池放养1120尾,共放苗11208尾。放养的鱼种要求规格整齐,无伤病,活动能力强,摄食正常。鱼种放养前用3%食盐水浸泡5min进行体表消毒

饲料与投喂

鱼种放养后,第3天开始投饵,投饵按照定时、定点、定量、定质的“四定”原则进行。在养殖初期每日投喂6次,逐渐减少到每日2次。根据鲟鱼生长规格使用蛋白质含量为40%~42%的鲟鱼全价颗粒饲料,饲料粒径根据鱼的体重,本着“宜小不宜大”的原则灵活掌握,投饵量根据鱼体重和水温调整,每次投饵量以投喂后20min内吃完为宜。

繁殖方式

棱梭个体较小,一般体长200毫米左右,分布于印度洋和太平洋西部沿海,中国仅产于南海和东海。梭鱼、鲻鱼体形较大,一般200-500毫米,大者600-800毫米。梭鱼为黄渤海主要港养鱼种,鲻鱼为东海和南海主要港养鱼种。梭鱼分布于北太平洋西部,鲻鱼广泛分布于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梭鱼、鲻鱼在中国南、东、黄、渤四大海域均有产出。

梭鱼繁殖方式。梭鱼的繁殖季节各地有异,渤海湾为4月底到6月初,浙江为4月初至5月初。性成熟年龄雄鱼为2~3龄,雌鱼为3~4龄。幼鱼以浮游动物为食,成鱼以硅藻和小型生物为食。人工饲养时可投喂米糠、豆饼及酒糟等饲料。每年定期结群到港湾河口处产卵。

自然繁殖

梭鱼,亦称“肉棍子”、“红眼鲻”等,是中国沿海珍贵的咸淡水养殖新品种。近些年来,山东、江苏、浙江、上海等省市利用滩涂港汊及内河池塘等水域,人工养殖梭鱼面积已达2000多公顷,平均每0.067公顷产鱼750多公斤。现将梭鱼的生态习性及人工繁殖技术简介如下:

梭鱼的繁殖季节,中国渤海湾通常为每年4月底到6月初,江苏、浙江沿海为4月初至5月中旬。性成熟年龄一般为雄鱼2-3龄,雌鱼3-4龄。一般雌鱼怀卵量在150万-600万粒之间。野生的梭鱼个体重可达10公斤以上。每年4月份,梭鱼便在各河口区产卵,只做短距离回游,至12月份始到海水深处越冬。

梭鱼每年定期结群到港湾、河口、滩涂港汊等处产卵。在6月初至7月底,黄海、渤海沿岸梭鱼幼鱼十分丰富,并进入江河入口处成群觅食,此时是人工捕捞野生鱼种的最佳时期。

病害防治

在工厂化高密度养殖的情况下,受自身或外界因素的影响偶尔也会发病。因此,在养殖过程中,应认真贯彻“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原则,一般每隔10~20d交替用二氧化氯或聚维酮碘进行养殖池消毒,同时在饲料中定期添加VC、VE,以提高鱼体免疫能力,预防病害的发生。

水霉病

病因与病症:此病主要是鱼体受伤后感染,滋生水霉所致。病鱼患处滋生大量灰白色棉絮状的水霉菌菌丝,严重时病鱼行动迟缓,鱼体瘦弱,不摄食,直至死亡。

防治方法:用3%食盐水浸洗20min,有一定的疗效。

大肚子病

病因与病症:此病为营养不良或气单孢菌引起,病症为病鱼腹腔膨大,腹部向上浮于水面,游泳无力。解剖可见胃中食物较多,有气泡,肠道内也有气泡。

防治方法:改善水质条件,降低饲养密度,增加流水量在饲料中添加8%~12%的干酵母,5d为1个疗程。

肿嘴病

病因与病症:病症为病鱼嘴肿,四周充血,不能活动,有时体表伴有水霉着生。

防治方法:加强管理,不投喂变质饲料,及时清除残饵,定期换注新水,发现病鱼及时捞出,防止其他鱼被感染。治疗用土霉素拌饲投喂,药量为每100kg鱼拌3g,连喂3d。

价值及其他

梭鱼为黄渤海常见经济食用鱼类,主要栖息在海口河川咸淡水交汇处,以水底泥中微生物为食,春季三四月份于河口附近产卵,幼鱼时常随潮溯河在河口处生存,成为海港主要养鱼对象之一。

渔民利用幼鱼的溯河性,与5月上旬将幼鱼随潮纳入港内放养,幼鱼生长很快,秋天就可长到200毫米,10月末即可收获。根据梭鱼的生活习性,其捕捞方法为定置网、钩钓等。食用梭鱼的最佳时期在春季,民间有“食用开凌梭,鲜得没法说”的说法。开凌梭是指春暖冰开后被捕获的第一批梭鱼。

性质:平

五味:甘

热量:103.00大卡(430千焦)/100克

功效:有益心血管。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对血液循环有利,是心血管病人的良好食物。

护心:保护心脏,保护心肌细胞,预防或是缓解心悸、心率失常等。

食用禁忌:海鲜过敏者禁止食用。

更多推荐
相关分类
热门文章
热门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