皂角树原产中国长江流域,分布极广,自中国北部至南部及西南均有分布。适宜栽种的地区为:山西、山东、河南、甘肃、河北、内蒙古、江苏、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安徽、浙江、贵州、陕西、江西、云南及东北三省等地区。
皂角树是落叶乔木,树高可达15~20米,树冠可达15米,棘刺粗壮,红褐色,常分枝,双数羽状复叶,小叶4~7对,小叶片为卵形,卵状披针形或长椭圆形状卵形,长3~8厘米,宽1~3.5厘米,先端钝,有时凸,基部斜圆形或楔形,边缘有细锯齿。花杂性,成腋生及顶生总状花序,花部均有细柔毛,花萼钟形,裂片4,卵状披针形,花瓣4,淡黄白色,卵形或长椭圆形,雄蕊8,4长4短,子房条形,扁平,荚角直而扁平,有光泽,黑紫色,被白色粉,长12~30厘米,种子多数扁平,长椭圆形,长约10毫米,红袍色有光泽。棘刺多数分枝,主刺圆柱形,长5~15厘米,基部粗约8~12毫米,末端尖锐,分枝刺一般长1.5~7厘米,有时再分歧成小刺,表面棕紫色,尖部红棕色,光滑或有细皱纹,质坚硬难折断,木质部黄白色,中心为淡灰棕色,而疏松的髓部,无臭,味淡。每年的5月份开花,10月份果实成熟,棘刺长成。
多生于平原、山谷及丘陵地区。但在温暖地区可分布在海拔1600米处。性喜光而稍耐荫,喜温暖湿润气候及深厚肥沃适当湿润土壤,但对土壤要求不严,在石灰质及盐碱甚至粘土或砂土均能正常生长。皂荚的生长速度慢但寿命很长,可达六七百年。属于深根性树种。需要6-8年的营养生长才能开花结果。但是其结实期可长达数百年。
选择树干通直,生长较快,发育良好,种子饱满的30-100年生盛果期的壮龄母树,于10月中下旬采种。采收的果实要摊开曝晒,干后将荚果砸或碾碎,去果皮,风选,即得净种,种子阴干后装袋干藏。
皂角树种皮较厚,发芽慢且不整齐,播种前,须进行催芽处理。paramjeel认为皂角树种子采用浓硫酸溶液处理15h发芽率会提高。美国密西西比等地对皂角树种子进行20种方法处理,认为用热水浸泡或热/冷水交替浸泡能处理较多数量种子,但种子发芽率低;对种子采用侧面或端面刻痕和加热针在种衣上划一个孔(烧伤)能获得最好效果。也有报道认为,用波长632.8mm功率25mw激光处理皂角树种子和穗条,能不同程度地提高种子发芽率与穗条生根率。另外,采用1:4-5碱水48h浸泡,再用清水泡24h,发芽率可达80%-92%。也可在秋末冬初,将净选的种子放人水中,待其充分吸水后,捞出混合湿沙贮藏催芽,次春种子裂嘴后,进行播种。
育苗地应选择土壤肥沃,灌溉方便的地方,进行细致整地,每667平方米,施有机肥3000~5000kg,筑成平床或高床。采用条播,条距20~25cm,每米长播种沟播种10-15粒,播后覆土3-4cm厚,并经常保持土壤湿润。苗高10cm左右时,间苗、定苗,株距10-15cm,当年苗高可达50~100cm。若培育2年生大苗,于秋末苗木落叶后,按0.5m×0.5m的行株距进行换床移植。
皂角树人工造林采用直播造林、植苗造林、根蘖分株造林等方式进行。对每公顷达不到9000株(丛)的林地要进行补植补造或新造。
直播造林可在春季土壤墒情较好或雨季降过透雨后直播造林,可采用穴播或撒播两种方式:穴播每公顷9000-12000穴,穴的规格为25cm×25cm,每穴点播8-10粒种子,覆土厚2-3cm,播种量225-337.5kg/h平方米,一般10d左右即可出土;岩石裸露和人工不易进行穴播的地段可采用撒播,播种量450-675kg/h平方米。
植苗造林春秋两季均可造林,以秋冬季造林为好。造林前一般要进行小穴整地,穴规格为30cm×30cm×20cm,株行距1.0m×1.0-1.5m。栽植时要深栽踩实不露根。雨季雨量较多时,也可利用当年苗进行雨季造林,要求苗高20cm以上。半木质化小苗上山造林,效果也很好。植苗造林主要用于缺株补植。
根蘖分株造林根蘖分株造林在早春发芽前或秋季落叶后进行,土壤水分充足的地方可边分株边造林。栽植时剪去地上部分,只栽根部,栽植穴的大小要与根系的大小相适宜,培土要踩实,以保墒保成活。
火烧迹地更新造林对因冬春季野外用火管理不严造成皂角树天然林被烧损的火烧迹地,可利用其生长特性,进行迹地更新。方法是将地上烧伤植株从基部伐除,促进其萌蘖生出新植株。此方法简便易行,成林快,效果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