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穿山甲(学名:Manisculionensis):体重1.8-2.4千克,体长58-176厘米。与所有穿山甲一样,有一个细长的鼻子,一个圆形的身体和一条长而可弯曲的尾巴。它们的身体上覆盖着尖锐重叠的鳞片,颜色深,由角蛋白制成。鼻子、眼睛和下腹部都没有这样的鳞片。前肢有大而锋利的爪子,有一条涂有粘性唾液的长而薄的舌头。
多在山麓地带的草丛中或丘陵杂灌丛较潮湿的地方挖穴而居。昼伏夜出,是一种夜间的、孤独和树栖的动物。利用嗅觉来定位白蚁丘,是食虫性的,仅以蚂蚁和白蚁为食。是分布于菲律宾的特有种。
菲律宾穿山甲栖息于低地森林、草原、农耕区和地块中。生境破坏也迫使它们进入更发达的地区。多在山麓地带的草丛中或丘陵杂灌丛较潮湿的地方挖穴而居。
菲律宾穿山甲是菲律宾四个岛屿的特有种:巴拉望岛、布桑加岛、库利昂岛和卡拉威特岛。它们也被引入阿普利特岛。
菲律宾穿山甲体重1.8-2.4千克,体长58-176厘米。与所有穿山甲一样,菲律宾穿山甲也是树栖和陆地活动的四足动物。类似于装甲食蚁兽,它们有一个细长的鼻子,一个圆形的身体和一条长而可弯曲的尾巴。它们的身体上覆盖着尖锐重叠的鳞片,颜色深,由角蛋白制成。然而,鼻子、眼睛和下腹部都没有这样的鳞片。前肢有大而锋利的爪子,有一条涂有粘性唾液的长而薄的舌头。穿山甲幼仔具有柔软和浅色的鳞片,随着它们成熟而变硬。
菲律宾穿山甲在外观上与其他马来穿山甲相似,在同一区域可以被区分。菲律宾穿山甲背部有19-21个横向鳞片排,其尺寸通常小于马来穿山甲。菲律宾穿山甲的尾巴长度几乎与头部和身体的长度相等,而马来穿山甲的尾巴长度通常是头部和身体长度的三分之二到四分之三。菲律宾穿山甲的腭骨相对较小且较弱,颧骨也较短。这两个物种的颈部尺度模式也不同,菲律宾穿山甲颈部的鳞片沿着的颈部居中,而马来穿山甲则偏向一侧。
菲律宾穿山甲的角质鳞片保护它们免受伤害。当受到威胁时,穿山甲会变成一个球,只暴露出自己装甲表面和鳞片的尖锐点。它们还可以排放有毒化学物质以驱逐捕食者。
菲律宾穿山甲有可以刨开白蚁丘和蚁丘大前爪,还有非常长的舌头(不固定在舌骨上)在腹部的腺体上涂有粘性唾液。这些特征与食蚁兽中的类似特征相一致,使它们成为熟练的食虫动物。它们缺乏牙齿和咀嚼能力。
菲律宾穿山甲昼伏夜出,是一种孤独和树栖的动物,虽然在一段时间内在地面上活动,但是更喜欢住在树上。它们四处寻找食物,由于栖息地的破坏,只能扩大活动和觅食的范围。由于其隐居孤独的行为,该物种的活动模式仍然是个谜。当受到威胁时,穿山甲会变成一个紧密的球,用混身的硬鳞来保护自己。
菲律宾穿山甲利用嗅觉来定位白蚁丘和其他饲养的昆虫群。与所有穿山甲一样,菲律宾穿山甲是食虫性的,仅以蚂蚁和白蚁为食。它们的身体结构进化的非常适用于完成这项任务。虽然吸引配偶的机制尚不清楚,但它们高度发达的嗅腺可能有助于这一过程。它们还可以排放有毒化学物质以驱逐捕食者。
大多数穿山甲季节性交配。虽然不知道菲律宾穿山甲如何吸引配偶,但它们高度发达的嗅腺可能在交配中发挥作用。它们在春季繁殖,平均妊娠期为120天。幼仔在4个月左右断奶,5个月左右独立生活。菲律宾穿山甲平均每个季产1-3个后代。
曾经是马来穿山甲的亚种之一,1998划为独立物种。单型种,无亚种分化。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ver3.1:
2008年——近危(NT)。
2014年——濒危(EN)。
2018年——极危(CR)。
2020年6月5日,中国林业和草原局将穿山甲属所有种列入中国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
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Ⅰ、附录Ⅱ和附录Ⅲ》(CITES)2019年版附录Ⅰ。
该物种因为肉质、鳞片和皮在原产地受到狩猎的威胁,鳞片用于治疗哮喘病而用于国际贸易。砍伐森林和失去适当的栖息地也构成了威胁。有证据表明该物种可以在普林塞萨港出售,并且据报道它们是在巴拉旺被捕获,是那些在低地森林中伐木的工人所为。在20世纪90年代末报告说,它们遭遇了沉重的狩猎压力。据报道,在巴拉望南部已经十分罕见。
这些穿山甲也可能用于传统中医药贸易,作为班瓦族和巴拉望其他民族群体向市场经济转变的一部分。过去七年的证据也表明存在涉及菲律宾穿山甲的有形非法国际贸易,其全部范围未知(2010)。然而,根据布鲁克斯角(拉格拉达2012)的猎取数量,每单位努力的捕捞量减少,但1999年至2012年没收的动物数量和被没收动物的数量增加表明需求和/或贸易增加或执法得到改善(KFI,2013)。1999年至2009年期间仅缉获了47只动物,但在2010年至2012年期间,没收了369只动物。市场售价为每千克250美元(人民币10000元),肉类为每千克15美元(人民币600元)。从2006年至2013年,价格的上涨和从肉类/生活到规模的转变是显而易见的。
该物种列于CITES附录II中,2000年建立了主要用于商业目的的野生捕捞动物的零出口配额(CoP11)。根据菲律宾野生动物法案9147(2001),它被列为“濒危”,禁止在没有许可证的情况下收集巴拉望省的任何形式的野生动物。该省的整个地区于1969年被宣布为动物避难所和鸟类保护区(Proclamations219和530-B)。但是,需要对该物种的种群及其面临的威胁的大小和类型进行进一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