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单搜索

印度狐蝠

印度狐蝠,体长为20-25厘米,翼展可达1米以上,没有其他蝙蝠所具有的尾巴,体重约为300-400克。其头和颜面部狭长,吻尖而突出,耳长且直立,结构简单,没有耳屏,眼大而圆,牙齿尖锐,整个面部看起来很像狐狸,因此得名“狐蝠”。印度狐蝠栖息于果实丰富的森林地带,属于夜行性动物,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就从栖身之所倾巢而出寻找食物,多以植物的果实和花蜜等为食,特别是香蕉等软质的果实尤为喜食。
中文学名
印度狐蝠
拉丁学名
Pteropus giganteus
英文名
Indian Flying Fox
别称
印度飞狐
动物界
脊索动物门
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
哺乳纲
亚纲
真兽亚纲
翼手目
亚目
大蝙蝠亚目
狐蝠科
亚科
狐蝠亚科
狐蝠亚科
印度狐蝠
亚种
4亚种
目录

基本介绍

印度狐蝠(学名:Pteropusgiganteus):体长为20-25厘米,没有其他蝙蝠所具有的尾巴,体重约为300-400克。头和颜面部狭长,吻尖而突出,耳长且直立,结构简单,没有耳屏,眼大而圆,牙齿尖锐,整个面部看起来很像狐狸,因此得名“狐蝠”。颈部较长,前肢特化成翼,掌骨和指骨除第一指外,均特别延长;达60-70厘米,仅具1指,指的末端有爪。前后肢与体侧张有弹性的飞膜,后肢扭转,比前肢短得多。

栖息于果实丰富的森林地带,属于夜行性动物,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就从栖身之所倾巢而出,寻找食物。以植物的果实和花蜜等为食,特别是香蕉等软质的果实尤为喜食。吃果实的时候总是倒悬着头,大口地咬食。主要产于亚洲南部的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不丹、缅甸和斯里兰卡等地。

生长与分布

栖息环境

栖息于东半球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果实丰富的森林地带。

分布范围

分布于孟加拉、不丹、中国、印度、马尔代夫、缅甸、尼泊尔、巴基斯坦和斯里兰卡。

形态及特征

印度狐蝠体长为20-25厘米,没有其他蝙蝠所具有的尾巴,体重约为300-400克。头和颜面部狭长,吻尖而突出,耳长且直立,结构简单,没有耳屏,眼大而圆,牙齿尖锐,整个面部看起来很像狐狸,因此得名“狐蝠”。

颈部较长,前肢特化成翼,掌骨和指骨除第一指外,均特别延长;达60-70厘米,仅具1指,指的末端有爪。前后肢与体侧张有弹性的飞膜,后肢扭转,比前肢短得多,约为12厘米,具5趾。膝向背侧;第一指不包在翼膜内,很短,该指的爪和后足各趾的爪都很发达,呈钩状,便于将身体倒挂着休息。前肢和后肢完全由张有弹性的皮膜联结在一起,皮膜展开时,宽达150厘米。头部及皮膜均呈深棕色,颈部及腹部为浅棕色。耳廊相当大,有发达的耳屏;尾巴被于股间膜之间,这些游离膜以起自跟部的软骨或骨质距所支持;沿距的基部有延展的小片皮膜称距缘膜。乳头有1对,位于腹部。

头骨愈合程度很高,轻而坚固,吻部较短,听泡特别膨大,颌间骨通常发育不良甚或缺失。牙齿属于异型齿,比典型的原始兽类缺少第一对门齿及第一对前臼齿,下门齿非常弱小,犬齿(特别是上颌的)较大,为典型的肉食型牙齿;原始的第二、三对前臼齿为小前臼齿,呈圆锥形,仅有单一齿尖,最后一对前臼齿为大前臼齿,其齿尖几乎达到犬齿的高度,典型臼齿的齿冠有“w”形的切缘,具二枚齿根。

生活习性

印度狐蝠栖息于果实丰富的森林地带,属于夜行性动物,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就从栖身之所倾巢而出,寻找食物。白天则用长而弯曲的爪钩住树枝、屋檐、石缝或洞穴的墙壁等,倒挂着睡觉或休息,靠着足腱的特殊构造,钳握得非常紧,甚至死去时还在这样悬挂着。喜欢集群生活,常常数百只,甚至上千只聚合在一起。印度狐蝠以植物的果实和花蜜等为食,特别是香蕉等软质的果实尤为喜食。吃果实的时候总是倒悬着头,大口地咬食。它的食量很大,在果实丰盛的情况下,几个小时内所吃进的食物总量居然能达到体重的两倍以上。

印度狐蝠的胸肌十分发达,胸骨具有龙骨突起,锁骨也很发达,这些均与其特殊的运动方式有关。它非常善于飞行,但起飞时需要依靠滑翔,一旦跌落地面后就难以再飞起来。飞行时把后腿向后伸,起着平衡的作用。外出觅食的时候,往返飞行的途径往往是固定的。它在休息的时候,也经常抖动身体,拍动皮膜。与其他蝙蝠不同的是,据说它的视觉也相当灵敏,能够在夜间靠视觉的帮助进行活动、觅食。

蝙蝠一般都有冬眠的习性,冬眠时新陈代谢的能力降低,呼吸和心跳每分钟仅有几次,血流减慢,体温降低到与环境温度相一致,但冬眠不深,在冬眠期有时还会排泄和进食,惊醒后能立即恢复正常。

繁殖方式

繁殖力不高,而且有“延迟受精”的现象,即冬眠前交配时并不发生受精,精子在雌兽生殖道里过冬,至翌年春天醒眠之后,经交配的雌兽才开始排卵和受精,然后怀孕、产仔。印度狐蝠的发情期不固定,孕期约为6个月,每胎产1-2仔。寿命为20-25年。它也是动物园中的观赏动物之一。

价值及其他

亚种分化

印度狐蝠(4亚种)

中文名称学 名命名者及年代

1印度狐蝠马尔代夫亚种PteropusgiganteusarielAllen,1908

2印度狐蝠青海亚种PteropusgiganteuschinghaiensisWang&Wang,1962

3印度狐蝠指名亚种PteropusgiganteusgiganteusBrünnich,1782

4印度狐蝠白顶亚种PteropusgiganteusleucocephalusHodgson,1835

种群现状

该物种分布范围广,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08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无危(LC)。

列入《华盛顿公约》CITES附录Ⅱ级保护动物。

词条所在榜单
更多推荐
相关分类
热门文章
热门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