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单搜索

潘自强

潘自强,辐射防护和环境保护专家,中国原子能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核工业功勋奖章获得者,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委主任,毕业于北京大学。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主要从事辐射防护领域的研究,在辐射防护法规和标准体系的建立方面作了开拓性工作。提出了“放射性废物管理应以地质处置为中心的观点”,奠定了中国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的基础。主持完成了 “中国核工业30年辐射环境质量评价”等工作。2022年1月19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5岁。
中文名
潘自强
出生日期
1936年6月1日
性别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出生地
湖南省益阳市
毕业院校
北京大学
去世日期
2022年1月19日
代表作品
《辐射安全手册》
主要成就
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核工业功勋奖章获得者、主持完成了 “中国核工业30年辐射环境质量评价”等工作
目录

人物生平

1953年,进入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就读大学本科。
1957年,在北京大学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之后进入中国核工业总公司工作,先后担任副研究员、研究员。
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013年,当选中国辐射防护学会第一届理事会名誉理事长。
2022年1月19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5岁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在中国辐射防护学科发展初期。
1963年,提出了中国的实用保健物理学框架,在保证核武器研制和核能发展中,完成了多项监测技术和方法,对中国辐射防护学科体系和基础结构的建立、开拓和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自20世纪70年代,率先开展、参与并指导完成了“全国环境天然放射性水平调查”,主持完成了“中国核工业30年辐射环境质量评价”等工作。
20世纪80年代初,发表了“制订核电站辐射防护的原则和主要数值限”等文章,在秦山核电站选址的环境影响审查中起了重要作用,从那时起步并一直延续的“能源与环境”的系统研究,为中国核电环境影响评价提供了技术基础。推动“辐射事故和应急体系”的建立,在辐射防护法规和标准体系的建立方面作了开拓性工作,多次主持编制“国家辐射防护标准”。提出了“放射性废物管理应以地质处置为中心的观点”,奠定了中国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的基础。

学术论著

先后发表论文260余篇,出版专著40本,译著34本。
1963年《致电离辐射剂量学》
1979年《放射性碘的污染和防护》
1986年《限制公众遭受天然辐射源照射的原则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报告》
1987年《辐射防护手册第1分册辐射源与屏蔽》
1987年《放射性废物管理》
1988年《辐射防护手册第2分册辐射防护监测技术》
1989年《中国核工业三十年辐射环境质量评价文集》
1990年《辐射防护手册第3分册辐射安全》
1990年《中国核工业三十年辐射环境质量评价文集续》
1990年《中国核工业30年辐射环境质量评价》
1991年《辐射防护手册第5分册辐射危害与医学监督》
1991年《环境危害评价公众健康危害评价方法及其应用》
1993年《燃煤排放物中有害物质的测定与分析》
1996年《中国核工业辐射水平与效应》
1996年《辐射防护及相关学科论文集》
1997年《辐射防护的现状与未来》
2002年《秦山核电站运行十周年学术报告会论文集》
2004年《中国核工业三十年辐射环境质量评价英文版》
2004年《庆祝秦山三期重水堆核电站工程全面建成学术报告会论文集》
2005年《核与辐射恐怖事件管理》
2005年《在放射攻击事件中人员辐射照射的防护》
2007年《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上下》
2007年《电离辐射环境监测与评价》
2008年《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2007年建议书》
2009年《高放废物地质处置战略研究》
2010年《中国辐射水平》
2011年《核与辐射防护手册》
2011年《核与辐射事故(事件)中的社会响应问题》
2011年《辐射安全手册》
2013年《核燃料循环前段与后段技术发展战略研究》
2014年《辐射安全手册精编》
2015年《核与辐射安全》
2015年《内陆核电厂及核能发展中的几个重要安全、环境问题研究》
2016年《中国裂变核能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
2016年《放射性废物最小化研究总论》

荣誉表彰

1996年,获得摩尔根学术奖。
1997年,获得中国工程院院士荣誉称号。
2001年,获得全国环境保护杰出贡献者荣誉称号。
词条所在榜单
更多推荐
相关分类
热门文章
热门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