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单搜索

野猪

野猪又称山猪,分为欧洲野猪和亚洲野猪,在中国主要分布除了青藏高原与戈壁沙漠外,广布在中国境内。野猪平均体长为1.5-2米(不包括尾长),肩高90厘米左右,体重90-200千克,不同地区所产的大小也有不同。野猪的食物很杂,只要能吃的东西都吃,植物根茎和果实以及小型动物,甚至也会吃野兔和鹿崽等。当受到威胁时,公猪会用獠牙来保护自己,没有獠牙的母猪会咬对方。虽然并非致命的,但这样的攻击会导致严重创伤。
中文学名
欧亚野猪
拉丁学名
Sus scrofa
英文名
Eurasian Wild Pig
别称
野猪,山猪,豕舒胖子
动物界
脊索动物门
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
哺乳纲
亚纲
真兽亚纲
偶蹄目
亚目
猪形亚目
猪科
亚科
猪亚科
猪属
欧亚野猪
亚种
4亚种
目录

常见种类

根据地理和形态学标准区分了四个“亚种群”,如下:

1.欧洲亚群:包括欧洲野猪、萨丁岛野猪、北非野猪和中东野猪,至少向东延伸到俄罗斯中亚区的高加索野猪和里海野猪;

2.印度亚群:从西部的伊朗的喜马拉雅野猪到印度北部和邻近的国家,远至缅甸和泰国西部的印度野猪,南印度和斯里兰卡的斯里兰卡野猪和subsp.nov;

3.远东亚群:蒙古的西伯利亚野猪和乌苏里野猪,日本的日本野猪和琉球野猪,中国台湾地区的台湾野猪,中国东南部和越南的华南野猪和高丽野猪;

4.印尼亚群:来自马来半岛、苏门答腊、爪哇岛、巴厘岛和某些近海岛屿的印尼野猪。

生长与分布

欧亚野猪环境适应性极强。栖息环境跨越温带与热带,从半干旱气候至热带雨林、温带林地、半沙漠和草原等都有其踪迹,但就是没有在极干旱,海拔极高,与极寒冷的地区出没。除了青藏高原与戈壁沙漠外,它们广布在中国境内。

欧亚野猪出没于山地、丘陵、荒漠、森林、草地、林丛和芦苇丛林,经常冒险进入农田耕地。在欧洲,它更喜欢阔叶林,特别是常绿橡树林,但也可以在更开放的栖息地中找到,例如草原,地中海灌木丛和农田,只要附近有水和树木覆盖。欧亚野猪生活的海拔高度从海平面至2000米,在欧洲比利牛斯山脉的海拔高度为2,400米,在亚洲的可以在较高海拔地区看到它们的踪迹。

欧亚野猪最初发现在极端西部的不列颠群岛,从斯堪的纳维亚南部到西伯利亚南部的欧亚大陆,向东延伸到韩国和日本,东南部延伸到在巽他群岛和中国台湾岛。在南部,物种沿着尼罗河谷到达喀土穆,在非洲撒哈拉以北,或多或少地沿着南亚,东亚和东南亚的大陆海岸。在这个范围内,只有非常干燥的沙漠才能出现这种物种。蒙古最干旱的地区和中国四川以西的高山地带,如帕米尔和天山的高海拔地区。

欧亚野猪是地球上分布最广的陆地哺乳动物,因其野生范围从西欧延伸到日本东部,一直延伸到南部的印度尼西亚热带雨林。四个独立的亚群取决于它们的位置,其中一个栖息在欧洲,西北非和西亚;另一种是在亚洲北部和日本;第三个栖息在印度,东南亚和远东的热带丛林中,最后一个只在印度尼西亚发现。

世界

原产地:阿富汗、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安道尔、亚美尼亚、奥地利、阿塞拜疆、孟加拉国、白俄罗斯、比利时、不丹、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保加利亚、柬埔寨、中国、克罗地亚、塞浦路斯、捷克、爱沙尼亚、芬兰、法国(科西嘉岛)、格鲁吉亚、德国、希腊、匈牙利、印度、印度尼西亚、伊朗伊斯兰共和国、伊拉克、以色列、意大利、日本、约旦、哈萨克斯坦、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韩国、吉尔吉斯斯坦、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拉脱维亚、黎巴嫩、列支敦士登、立陶宛、卢森堡、马来西亚、摩尔多瓦、摩纳哥、蒙古、黑山、摩洛哥、缅甸、尼泊尔、荷兰、北马其顿、巴基斯坦、巴勒斯坦、波兰、葡萄牙、罗马尼亚、俄罗斯联邦、圣马力诺、塞尔维亚、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西班牙、斯里兰卡、瑞士、阿拉伯叙利亚共和国、塔吉克斯坦、泰国、突尼斯、土耳其、土库曼斯坦、乌克兰、乌兹别克斯坦和越南。

绝种:丹麦、埃及、爱尔兰、利比亚和挪威。

现存和引进:安提瓜和巴布达、阿根廷、澳大利亚、巴西、哥伦比亚、古巴、多明尼加共和国、厄瓜多尔(加拉帕戈斯群岛)、斐济、海地、意大利(西西里岛)、牙买加、新西兰、巴布亚新几内亚、南非、苏丹、美国(北卡罗来纳州、亚利桑那州、西弗吉尼亚州、田纳西州、佛罗里达州、弗吉尼亚州、佐治亚州、肯塔基州、夏威夷州、新墨西哥州、密西西比州和德克萨斯州)、美属维尔京群岛。

重新引入:瑞典、英国。

中国

中国分布除了青藏高原与戈壁沙漠外,广布在中国境内。中国的欧亚野猪分布主要集中在东北三省、云贵地区、福建、广东地区。中国20世纪80年代开始引进人工养殖欧亚野猪的技术,主要分布在福建、广东、江西等省份。

形态及特征

欧亚野猪是一种中型哺乳动物。体重90-200千克;体长为1.5-2米(不包括尾长),肩高90厘米左右(逐渐向后尾逐渐倾斜),尾长21-38厘米,耳长24-26厘米;不同地区所产的大小也有不同。有些地区欧亚野猪的体重可达200千克以上,中国东北南部与俄罗斯远东地区产的欧亚野猪体重甚至达到将近400千克。它们有一层厚厚的双层毛皮,整体毛色呈深褐色或黑色,顶层由较硬的刚毛组成,底层下面有一层柔软的细毛。背上披有刚硬而稀疏的针毛,毛粗而稀,冬天的毛会长得较密。年老的背上会长白毛,但也有地区性差异,在中亚地区曾有白色的欧亚野猪出现。欧亚野猪耳背脊鬃毛较长而硬。皮毛颜色从棕色、黑色、红色或深灰色不同,通常取决于个体的位置,因地区而略有差异。例如,在西欧发现的欧亚野猪个体往往是棕色的,那些居住在东欧森林中的则可能是完全黑色的。

欧亚野猪躯体健壮,头部和前端较大,后部较小。四肢粗短,头较长,耳小并直立,吻部突出似圆锥体,其顶端为裸露的软骨垫(也就是拱鼻);每脚有4趾,且硬蹄,仅中间2趾着地;尾巴细短;由于它的眼睛非常小,欧亚野猪的视力极差,但它们有一个长而直的鼻子,使它们具有令人难以置信的敏锐嗅觉。

犬齿发达,雄性欧亚野猪有两对不断生长的犬齿,外露,并向上翻转,呈獠牙状;可以用来作为武器或挖掘工具,犬齿平均长6厘米,其中3厘米露出嘴外;雌性欧亚野猪的犬齿较短,不露出嘴外,但也具有一定的杀伤力。齿序为I3/3,C1/1,P4/4,M3/3=44。

幼猪的毛色为浅棕色,有黑色条纹。大约在4个月内消失成均匀的颜色。

生活习性

集群

欧亚野猪雌性是合群的,是相对社会性动物,即使是孤独的雄性也可能加入觅食群,根据地点和季节形成不同大小的畜群,居住在被称为“声波发生器”(Soundgenerator)的松散的群体中。大多集群活动,每个族群包括6-20只个体,4-10只为一群较为常见,尽管报道有超过100只的大群。小群由一个或多个繁殖雌性和它们的最后一窝的幼仔组成,通常可以在与其他相同小群活动的区域中找到,尽管两个群体往往不混合。然而,雄性在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是单独的,除了在繁殖季节期间可以在族群和其他雄性的近距离发现。雄性欧亚野猪通过争取与雌性交配的机会相互竞争。

区域

觅食通常是一种社交活动,这期间也展示了其他的一些行为。法国南部的无线电遥测研究表明,它们通常每晚行走2-15公里,但一般在20-150公顷的范围内。然而,成年雌性和成年雄性在2-3个月内的家庭范围估计分别为500-1,000公顷和1,000-2,000公顷。在同一时期,亚成体占地面积为500-5,000公顷,经过6-12个月,他们的面积可能超过10,000公顷;这些动物较大的家庭范围与其从出生群体的驱逐然后经历游荡阶段有关。在欧洲也记录了长距离(50-250公里)的移动,但这些运动的范围和目的尚未得到研究。标记动物被释放并随后恢复的实验证明它们可以在更大的区域(500-750平方公里)上自由分散,这也可能表明大量猪群所占的面积。自由范围的密度。欧洲的欧亚野猪每平方公里很少超过5只,尽管其他地方的密度要高得多,例如位于爪哇岛的乌戎格库龙国家公园是每平方公里27-32只,而巴基斯坦旁遮普省甘蔗地区则是每平方公里32.2-72.1只。

活动

欧亚野猪是夜行性动物,通常在清晨和傍晚最活跃,在受干扰的地区变成夜间活动,通常在日落前不久开始并持续整个晚上。白天要花费大约12个小时的时间在密集的树叶丛中睡觉,然后醒来在夜晚的掩护下出外觅食。觅食或前往饲养区共花费4-8小时。白天通常不出来走动。一般早晨和黄昏时分活动觅食,中午时分进入密林中躲避阳光。欧亚野猪喜欢在泥浴。雄兽还要花好多时间在树桩、岩石和坚硬的河岸上摩擦它的身体两侧,这样就把皮肤磨成了坚硬的保护层,可以避免在发情期的搏斗中受到重伤。

欧亚野猪身上的鬃毛具有像毛衣那样的保暖性。到了夏天,它们就把一部分鬃毛脱掉以降温。活动范围一般8-12平方公里,大多数时间在熟知的地段活动。会在领地中央的固定地点排泄,粪便的高度可达1米。每群的领地大约10平方公里,在与其他群体发生冲突时,公猪负责守卫群体。公猪打斗时,互相从20-30米远的距离开始突袭,胜利者用打磨牙齿来庆祝,并排尿来划分领地。失败者翘起尾巴逃走。也有的造成头骨骨折或被杀死。常通过哼哼的叫声来进行远近距离的交流,栖息地每平方公里有多达7-30种动物。

欧亚野猪的鼻子十分坚韧有力,可以用来挖掘洞穴或推动40-50千克的重物,或当作武器。它们的嗅觉特别灵敏,可以用鼻子分辨食物的成熟程度,甚至可以搜寻出埋于厚度达2米的积雪之下的一颗核桃。雄兽还能凭嗅觉来确定雌兽所在的位置。欧亚野猪自幼奔跑于森林之中,练就了一身好体力。在猎犬的追逐下,它可以连续奔跑15-20千米,这种超凡的体力连马拉松选手也要自愧不如。欧亚野猪在吃和睡上要花许多时间,有的欧亚野猪唯恐被天敌发现,常常聚集在一起的地方是河边、湖边和池塘边,往往在河川中的沙洲睡觉,这样遇到危险时就立即渡河而去,不会留下任何气味,可以确保安全。

在欧洲阿尔卑斯山上,有人发现欧亚野猪会“气功”。冬天,它们为了尽快下山觅食,便立刻“运气”,使体形呈圆桶状,然后滚下山,不管山多陡、石头多硬,也不会伤其筋骨。另外,还有人目击,在太平洋中部的礁石岛上栖息着不少欧亚野猪,它们嘴里的獠牙特别锋利,当缺乏传统食物的情况下,还能够在浅海中游泳,靠捕鱼充饥。

食性

欧亚野猪是一种主要以植物为食的杂食动物,植物物质占食物约90%。食性很杂,只要能吃的东西都吃,它们以嫩叶、坚果、浆果、草叶和草根为食,并用坚硬的鼻子从地面挖掘根和球茎。生活在季节性很强的地区,欧亚野猪不得不适应不断变化的水果和食物。它们在秋天喜欢吃的富含蛋白质的坚果(如橡子),并为未来的冬天做好准备。然而,它们会吃几乎任何适合进入嘴巴的东西,如鸟卵、老鼠、蜥蜴、蠕虫、腐肉,甚至也会吃野兔和鹿崽、蛇来补充自己的饮食。也会因为兴奋将另一种动物的杀戮并不食用而废弃。

欧亚野猪冬天喜欢居住在向阳山坡的栎树林中,因为阳坡温暖,而且栎林落叶层下有大量橡果,欧亚野猪要靠这些植物食材度过寒冬。一旦橡果绝收,第二年春天就会有大量欧亚野猪饿死,这也是欧亚野猪自然淘汰的规律。夏季,欧亚野猪喜欢居住在离水源近的地方,特别是亚高山草甸,山高气温低,又有天然水池,欧亚野猪便经常在这里取食,在泥水中洗浴。阴坡山杨、白桦林、落叶松林、云杉林也都是欧亚野猪夏季经常活动的良好场所。欧亚野猪的食物也丰富多了,青草、土壤中的蠕虫都是它的取食对象,有时还偷食鸟卵,特别是松鸡、雉鸡的卵和雏鸟。虽然鸟巢一般都隐蔽得很好,但欧亚野猪的嗅觉很灵,能嗅到巢的位置。通常孵卵的雌鸟都会很快飞出,希望能把欧亚野猪从巢的旁边引开,但知道一窝鸟卵就在附近的欧亚野猪还是继续寻找鸟巢,直到发现为止。欧亚野猪不仅善于捕食兔、老鼠等,还能捕食蝎子和蛇,虽然科学家就欧亚野猪是否对毒素有免疫力还没有一致的意见,但是欧亚野猪看起来没有遭受因为吃这些危险食品而引起的痛苦。饿极了的雄性欧亚野猪会捕食幼年的豹、豺狗。

印度尼西亚欧亚野猪的实地研究,欧亚野猪在乌戎格库龙国家公园主要是食果性,以大约50种水果为食,尤其是无花果,它们是重要的种子传播者。相比之下,在马来西亚农业区的亚种——印尼野猪,胃内容物的分析显示,甘蔗、木薯和大米是最常见的食物。这些猪通常食用的其他物品包括土壤、蚯蚓、根和其他植物物质;在红树林区域,也吃软体动物、螃蟹和其他节肢动物甚至鱼类。无脊椎动物和小型脊椎动物可能也是饮食的必要组成部分,因为在巴布亚新几内亚对自由放养的家猪进行的一项研究表明,自由采食的动物在被拒绝食用蚯蚓时体重会减轻。与其他野生的民都洛野猪和婆罗洲须猪一样,欧亚野猪偶尔也被报道会捕食体型较小的脊椎动物,例如鹿仔和小山羊,尽管这些事件可能涉及的仅是该物种的极少数,在提及的乌戎格库龙国家公园,欧亚野猪甚至捕食海龟巢卵。同样地,在尼泊尔皇家奇塔湾国家公园的一头大公猪(亚种——印度野猪),它甚至杀死一只成年豹子,一只家养的小水牛,然后将它们部分啃食掉。

天敌

当受到威胁时,欧亚野猪公猪会用獠牙来保护自己,没有獠牙的母猪会咬对方。虽然并非致命的,但这样的攻击会导致严重创伤。欧亚野猪是老虎的猎物。老虎会跟踪欧亚野猪群,逐一地袭击它们,此方法曾完全摧毁整群欧亚野猪。老虎也会追捕欧亚野猪,但很少会如此对付雄猪,尽管欧亚野猪因自卫而杀死老虎的情况极为罕见。狼也会吃欧亚野猪,尤其在意大利、伊比利亚半岛及俄罗斯。狼很少会面对面地袭击欧亚野猪,很多时会攻击它们的会阴,令它们失去平衡及大量出血。在前苏联的一些地区,单只或一群狼每年就可以杀死50-80只欧亚野猪。在意大利的一些地区,由于欧亚野猪大量被狼所猎杀,引发欧亚野猪发展出一种对狼及家犬较具攻击性的行为。条纹鬣狗有时也会猎食欧亚野猪,但似乎只限位于非洲西北部、中东及印度。

欧亚野猪的天敌有狼、熊、豹、猞猁、猛禽等野生动物,因此必须警惕任何突然的袭击。欧亚野猪机灵凶猛,奔跑快速,警惕性也很强,身上的鬃毛既是保暖的“外衣”,又是向同伴发出警告的报警器,一旦遇到危险,它会立即抬起头,突然发出“哼”声,同时鬃毛都会倒竖起来。如果豹遇到欧亚野猪群,也不敢贸然发动进攻,因为欧亚野猪的长獠牙不好对付,所以只好远远地咆哮恫吓。当欧亚野猪成群逃窜的时候,再紧紧追猎,寻觅在长途奔驰中落后的个体捕食。只有身长2米,双翅展开宽度达4米的“鸟中之王”枣金雕,素以凶猛著称,如果在觅食时看到欧亚野猪群,就敢于拍动双翅,发出“嘶嘶…”的声音中从它们头上闪过,吓得它们嚎叫着四处逃命,然后低空飞掠疾追,用尖嘴和利爪将其捕获。不过大多数老弱病残的欧亚野猪是野生动物首选猎捕的对象,这是生态平衡自然调节不可缺少的一环,事实上有利于欧亚野猪种群的优化。但是,人类的袭击对欧亚野猪来说则是最危险、最可怕的。猪嘴的獠牙尖锐,鬃毛和皮上涂有凝固的松脂,猎枪弹也不易射入。因此捕捉欧亚野猪时总要出动几支人马,分头围猎。他们用猎狗确定欧亚野猪的位置,从密林丛中把欧亚野猪赶出来,再用猎枪捕杀。为了防范人类的猎杀,欧亚野猪有时也攻击人,受到人类攻击时,受伤的欧亚野猪会疯狂地向人类攻击,那场景也会令人惊恐万状。

繁殖方式

欧亚野猪是“一夫多妻”制。发情期雄兽之间要发生一番争斗,胜者自然占据统治地位。雌兽通常在将要分娩的几天前就开始寻找合适的位置做“产房”。巢穴的位置一般选在隐蔽处,它们叼来叶子、软草和苔藓,铺垫成一个松软舒适的“产床”,以便为刚出生的“儿女们”遮风挡雨。幼仔刚出生的时候就有4个长牙,两个星期后便能够咬吃东西。母亲在最初的几个星期内坚持与仔猪保持一致,以保护它们免受饥饿和捕食者的伤害。出外活动时,雌兽在前面开路,幼仔紧跟在它的后面,在雌兽挖成的沟里寻找食物。在幼仔尚小的时候,雌兽单独照顾幼仔猪。这时的雌兽攻击性很强,甚至连雄兽也害怕它。幼仔生长几个星期以后,雌兽的脾气才有所改变。雌兽十分爱惜它们的“儿女们”,对它们照顾的很细心,总是很小心地照看幼仔,仔细为它们准备睡觉的地方,以避免风吹雨打,更重要的是把它们藏起来不让食肉动物发现。

欧亚野猪的繁殖率和幼仔的存活率都很高,雌兽的怀孕期是4个月,一胎产4-12头小仔,而且在繁殖旺盛期的雌兽,一年能生两胎,一般4-5月间生一胎,秋季又有另一胎出生。

幼仔出生后,身上的颜色随年龄而变化。从出生到6个月期间,身上有土黄色条纹,这是为了更好地伪装自己,以后身上的条纹开始逐渐退去。在2个月到1岁期间,它的身上是红色的,而1岁以后,便进入成年期,身上的颜色也变成了黑色,常被人们称做“黑欧亚野猪”。

猪仔是非常独特的动物,有浅棕色皮毛,背面长有奶油色和棕色条纹。可以非常有效地将幼仔伪装和拟态为森林地面上浑然一体的东西。当仔猪在3-4个月之间时,这些条纹开始消失。猪仔两个月大时就会在短暂的觅食之旅中开始冒险出巢,然后在7个月左右变得独立,并且几乎是红色的。猪仔的皮毛直到大约一岁时才会到达成猪的着色。

有趣的是小欧亚野猪在出生的头一年中,体重能增加100倍,这种生长速度在脊椎动物中是很少的。随着小野猪逐渐长大,雄欧亚野猪很快就来寻找母欧亚野猪。在食物丰富的时候,一头最佳年龄的母欧亚野猪一年能生产两次。

家猪与欧亚野猪也常常“结合”。在深山密林中,山民们饲养的母猪到了发情期,有时很难找到配偶,于是便“私奔”到林内,与野公猪交配。“蜜月”度过之后,野公猪便把“新娘”送出森林,分手时还长时间驻足林缘,昂首翘望,依依不舍。4个月过后,爱情的结晶便降生了,小猪崽也是花色的,有黄色条纹,有的黄白相间,有的黄黑相间,既不同于纯种的欧亚野猪崽,又与家养猪有所区别。小猪长得既快又壮,肉为瘦肉型,营养价值很高,这无疑又给人们带来了欧亚野猪开发的思路。

词条所在榜单
更多推荐
相关分类
热门文章
热门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