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单搜索

四川省图书馆

四川省图书馆位于成都市青羊区人民西路与西华门街东北夹角,2009年正式开建,于2018年4月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评估定级为国家一级公共图书馆。新馆占地17亩,建筑面积约5.2万平方米,是现在旧馆的3倍多,建成开放后将成为西南地区比较大的图书馆。新馆建筑为简洁现代风格,整体造型神似汉代宫殿门阙,暗示着四川这片土地的历史过往,这也源于新馆选址紧邻原成都皇城所在。新馆高38米,建筑外表面呈浅米黄色,搭配整体建筑形体设计,展现出一种现代兼具历史韵味的城市图书馆形象。
官网
http://www.sclib.org/
地址
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人民西路4号
开放时间
09:00~17:00
图书馆等级
国家一级图书馆
地址
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人民西路4号
目录

源起

图书馆一事,随清末变法维新兴起,自海外传入。1885年(光绪二十一年)总理衙门筹议官书局。1896年(光绪二十二年)总署奏开设官书局,孙家鼎奏官书局开办章程,罗列其主要工作为设藏书院、刊书处、学堂游艺院等。同年5月刑部侍郎李端芬奏请推广学校,倡导与学校相得益彰事物五端,其中包括建大书楼;并提倡“妥定章程,许人入楼观念”。1909年(清宣统元年)学部奏分年筹备事宜,有关图书馆事宣称:“宣统元年,预备立宪第二年,颁布图书馆章程,京师开办图书馆。宣统二年,预备立宪第三年,行各省一律开办图书馆”。同年12月学部奏《拟定京师及省图书馆通行章程》,其中第二条称:“京师及各省省治,应先设图书馆一所。各府、厅、州、县治应依筹备年限依次设立。”1911年(清宣统三年)四川提学使刘嘉琛奏清建立图书馆,拟借贡院公堂及清白堂为馆址。次年(1912年)四川图书馆成立。时四川境内已出现过一些具有图书馆服务性质的阅报所,新建学堂如四川通省师范学堂(1905年)、嘉定官学堂(1906年),华西协和大学等皆附设图书馆(室)。

第一次建馆

四川省图书馆1912年(民国元年)始由四川行政公署拨款创立,是年10月20日开馆,定名为四川图书馆。著名学者林思进(字山腴)自请出任馆长。馆址设于成都少城公园西,拓址建楼,种松八十株,号八十松馆。时将四川都督府接管前清四川提学校衙川学务局所存图书、渠集作为基本藏书,同时多方采购海内孤本和私家精刻,得书20余万卷。西文书籍也大量收藏。馆内制订《暂拟四川图书馆章程》作为治馆的依据。常年经费由省教育经费下支给。1918年(民国7年)林思进辞去馆长职,祝彦和继任馆长,祝亦为著名学者。1922年(民国11年)后四川财政困难,经费一再削减,1927年终由省款支绌,馆务难以维持,划归成都市政公所管理,仍称四川图书馆。是年8月16,成都市政公所函告四川图书馆杜刚伯馆长,奉命将四川图书馆划归成都市政公所管理整顿,该所聘颜仲齐为馆长,并照会办理交接手续。同月改订《四川图书馆简章》,市政公所根据其中第12条制定《四川图书馆委员会简章》8条,主要内容是四川图书馆委员会由3人至5人组成,馆长为委员之一,其他委员由市政公所指派和聘请富有图书馆学识者担任,每周开会一次,讨论馆内应兴应革事件,必要时召开临时会议,馆长为会议召集和主持人。1928年成都市政公所改组成立成都市政府,遂将四川图书馆更名成都市立图书馆。1929年11月四川省教育厅致函成都市政府,拟将四川图书馆收归省管理,同月市政府复函不允教育厅收回。四川图书馆自此中辍。

第二次建馆

第二次筹备建馆始于1936年,是年4月22日蒋志澄就任四川省教育厅长职,同年于教育施政纲要内拟订规程,组织四川省立图书馆筹备委员会。1937年6月26日四川省立图书馆筹备委员会开成立大会,旋因抗日战争爆发而搁置。1938年省教育厅聘蒋复聪、沈祖荣、刘国钧等15人为省立图书馆筹备委员会常务委员,1939年10月12日在教育厅举行会议,推郭有守厅长为主席,议决以省府指拨之款为建筑及常年购置图书之用;以函请中英庚款董事会准予补助3万元作采购西文书籍费;另以存储省款为筹备经费;并签呈省府函聘岳良木为筹备主任,曹祖彬为副主任。后经省府拨款30万元为开办费,复由中央图书馆派员辅导策划,积极进行,1940年4月10日四川省立图书馆正式成立。馆址为成都城守东大街原成都中城小学校舍亦即前清城守衙门。三层西式楼房,计有书库两间,可容纳图书4万余册,阅览室3间可容纳读者150人(楼内另有两间分别为四川省教育馆和四川省通志馆办公室。)楼前后辟有花圃草坪,环境幽静。补助购书费3万元。曹祖彬为首任馆长。1941年2月曹辞去馆长职,由省教育厅聘请蒙文通教授接任馆长。1949年4月蒙文通去职,乔诚接任馆长至1950年4月。至此,全馆有职工26人,中西文藏书4万余册。

建国后的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4月四川省立图书馆由川西行政公署文教厅接管,更名川西图书馆,隶属川西文教厅领导。1951年5月改称川西人民图书馆。1952年,川东、川南、川北、川西行署撤销建立四川省,划归四川省文化事业管理局领导,更名为四川省图书馆。建国后,由于党和政府对文化事业的重视,加强对图书馆的领导,四川省图书馆取得了较大发展,跻身于全国十大图书馆之一。

(一)馆舍

建国初期接管原四川省立图书馆馆舍,包括原省教育馆和省通志馆占有的两间房间(两馆于建国初相继撤销)。1951年购买成都骆公祠(今和平街)、桂王桥西街47号两院修葺作线装书库。1953年至1954年在城守街馆址后扩建二层楼房两幢。1957年又在该馆址前建立三层书库及阅览室一幢。1958年在该馆址大门左侧建外借室、装订房各一间。1972年至1982年在成都东风路二段(今蜀都大道总府街段)征地修建新馆。至此,全馆有馆舍五处:馆本部1982年迁入新址,座落在成都蜀都大道总府路东侧;主体建筑美观大方,阅览楼与书库、办公楼之间辟有庭园,环境优美。此外,有特藏部和提存书库分设在联陛巷15号、城守街24号、和平街16号和龙泉驿等处。全馆共有馆舍约29000平方米。

(二)馆藏

1949年12月底全馆有各种类型书刊文献4万余册。建国后,根据省级公共图书馆的藏书方针和工作任务搜集书刊文献,在工作上坚持全面搜集,系统入藏的原则,经过不懈的努力,已经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藏书体系。截至1999年底止,藏书总量为460万余册,其中:中文普通图书(建国后出版)3574919册民国版图书136262册台湾、香港版图书10429册外文图书(英、俄、日、德、法等)242238册古籍线装书576920册古籍善本书4282种4778部60735册中文期刊现刊735种民国版7309种港台版239种中文报纸947种外文期刊3236种外文报纸30种声象资料2560种缩微胶卷(片)1888卷(件)2560套1112402拍四川省图书馆馆藏中最有特色的有四川地方志书、中国古医药图书、抗战版图书、民国时期期刊、文化大革命资料、国外原版大型综合学科的工具书和书刊。

(三)服务工作

建国后四川省图书馆担负着保存、管理和提供各类书刊文献和为地方科研生产和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双重任务,“文化大革命”期间除外,对读者服务工作明显呈上升趋势,表现在服务方式的多样化和读者人次、借阅册次的增多。馆内阅览室是为读者服务的主要方式。至1999年底全馆有各种类型阅览室18个,阅览座席1000个,每天借阅读者约1200人次,借阅书刊约1300册次。外借工作。发放中文借书证、外文借书证、通用借书证、馆际借书证共4万余个。中文图书实行开架借阅。为了方便省内各地读者,还设有邮寄借书业务,并与北京图书馆等有馆际借书关系。1988年增设图书流动汽车一辆,开展流动送书服务,办理流动借书证800余个。书目参考咨询工作。根据读者需要开发图书文献,编制各类专题书目、索引和其他二次文献;开展口头、电话或书面解答咨询服务。编印过《四川进步、革命期刊题录索引》、《四川地方志联合目录》、《四川省古籍善本书联合目录》、《旧报刊复印资料》、《集粹》杂志、农副产品资料37种等工具书和参考资料。声象资料服务、书展、报告会。拥有现代化电影、电视、录音、录象等设备,为读者提供多种载体文献的视听借阅服务。也可根据社会需求举办各类书展、学术讲座和报告会。缩微复制。拥有现代化的复印和缩微复制设备,为读者提供文献复制服务,包括静电复印、缩微胶片拷贝、放大等项目。

(四)学术研究与业务辅导。

建国后四川省图书馆成为全省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和交流的中心,开展对图书馆科学管理、图书馆自动化、文献工作标准化、缩微复制和图书馆学、情报学理论与应用技术其他方面的研究;开设图书馆学电大、函大班和各类培训班;组织编印图书馆学教材数种;主持编辑《图书馆员》杂志和《四川省图书馆事业志》。

(五)组织机构和人员。

1950年4月川西文教厅派罗锦华为联络员,接收四川省立图书馆;5月派贾质量为川西文教厅驻图书馆负责人,主持馆务;同年9月成立馆务委员会负责馆务,馆长暂缺。1952年改称四川省图书馆后,省政府委派伍非百任馆长;1956年穆济波教授任副馆长。1958年伍、穆均被错划右派而调离,此后馆长均为中共党员。迄至1992年有杨德华、缪木天、张旭、彭长登、王新迎、赵熙、龙经纬、万世祥、杜建成、何永孝、张新元、郝春阳、伯志平、戴克瑜、徐建华、魏东等担任过正副馆长(或党总支书记)职务。此外,四川省图书馆学会及秘书处挂靠在省图书馆。四川省中心图书馆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四川省图书馆内。

图书馆新馆

四川省重大文化项目——省图书馆新馆建设工程已于2008年破土动工,并计划于省图书馆百年诞辰(2012年)前竣工。

作为四川省完善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省图书馆新馆建设前期工作进展非常顺利。新馆位于天府广场西侧、人民西路北侧地段,占地约17.63亩,建筑面积达5万平方米以上,能容纳省图书馆现有馆藏500万余册图书,将彻底改变省图书馆馆藏典籍多年“四分五裂”的状况。

建成后的新省图书馆,是一个现代化、复合型的大型公共图书馆,集典藏整理、传统服务、数字化服务和远程服务于一体。同时,还将特设残疾人阅读区和少年儿童阅读区,弥补四川省没有残疾人和少儿图书馆的不足。

四川省图书馆是四川地区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交流的中心。四川省图书馆学会秘书处挂靠在本馆。四川省中心图书馆委员会办公室设在本馆内。四川省图书馆不定期的组织开展对图书馆科学管理、图书馆自动化技术、文献标准化、文献缩微复制等理论与技术的研究;开设有图书馆学电大、函大及各类培训;编制各类专题书目和文献资料三十七种,出版有《四川省图书馆学报》杂志和《四川省图书馆事业志》。同时,担负着对全省各类型图书馆的合作与协调工作以及对地、市、州、县(区)公共图书馆事业的业务辅导等工作。

四川省图书馆是全省的总书库,馆藏丰富独特,拥有460万册藏书。最具特色的部分有:隋唐时代的手写经卷、宋元明清著名文人重要诗词集、历代四川珍贵地方志书、中国古代医学典籍、近代文化名人手稿、民国暨抗战时期文献等,共计70余万册。建国以后,四川省图书馆分别以呈缴本、选购、国内外交换、捐赠与调拨、复制等手段,逐步建立了以大型综合性、研究性人文学科为基础的核心文献体系。

资源导向

1、中文古籍线装书:650000册。其中善本5000种60000种,属国家级品995种。另有2000种50000册地方志。

2、中国家谱:共约520种近5000册。其中涉及20个省市、122个姓氏。

3、旧平装图书:已编目的有130000册。

4、近现代报纸:共有400种。

5、近现代杂志:

已编目的有8700种87000册,1949年10月前出版的各类杂志共约8700种87000册。

其中最具特色的一类文学类期刊如《笔阵》等,画报类刊物如《通俗画报》等、社会科学类期刊如《社会科学学报(成都)》等。

6、地图:共约320种373幅

业务服务工作内容主要有:馆内阅览,外借实行开架借阅;书目参考咨询,编制专题书目,索引、第二次文献,有口头、电话、书面咨询服务;拥有多种现代化技术手段的缩微声像资料服务,配备有完善的技术设备;不定期的举办各类专题书展、学术讲座、报告会等。年接待读者57.6万人次。每周开放时间近70小时。

周二至周日,每周一闭馆整理内务

开放时间9:00-17:00

更多推荐
相关分类
热门文章
热门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