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鸿
徐悲鸿,原名徐寿康,中国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景星学社社员,被尊称为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奠基者。与张书旗、柳子谷三人被称为画坛的“金陵三杰”。所作国画彩墨浑成,尤以奔马享名于世。其主张发展“传统中国画”的改良,立足中国现代写实主义美术,提出了近代国画之颓废背景下的《中国画改良论》。1953年9月26日,病逝,享年58岁。
- 中文名
- 徐悲鸿
- 出生日期
- 1895年7月19日
- 性别
- 男
- 国籍
- 中国
- 民族
- 汉族
- 出生地
- 江苏省宜兴县屺亭桥镇
- 毕业院校
- 巴黎国立美术学校
- 去世日期
- 1953年9月26日
- 职业职位
- 画家,美术教育家
- 代表作品
- 《奔马图》《九方皋》《愚公移山图》《负伤之狮》《田横五百士》
- 主要成就
- 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奠基者
人物经历
1917年。赴日本东京研究美术。回国后应蔡元培之邀受聘为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导师。结识著名文人陈师曾。
1918年5月14日,发表著名的《中国画改良论》
1928年1月,在上海成立南国艺术学院,担任绘画科主任;2月,应南京中央大学的聘请任艺术系教授。
1930年,完成油画《田横五百士》。
1933年,创作了油画《徯我后》,表达苦难民众对贤君的渴望之情。
1939年,创作《珍妮小姐画像》,为徐悲鸿最著名的油画人物肖像之一。
1940年,完成了国画《愚公移山》。
除此之外,还创作了《巴人汲水》《巴之贫妇》等现实题材,《漓江春雨》《天回山》等山水题材以及大量人物肖像和动物题材的作品。
1947年,发表《新国画建立之步骤》、《当前中国之艺术问题》等重要文章。
1949年,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其擅长人物、走兽、花鸟,主张现实主义,于传统尤推崇任伯年,强调国画改革融入西画技法,作画主张光线、造型,讲求对象的解剖结构、骨骼的准确把握,并强调作品的思想内涵,对当时中国画坛影响甚大。
1953年9月26日,病逝,享年58岁。徐悲鸿一生节衣缩食,收藏了唐、宋、元、明、清及近代著名书画家的作品1200余件,图书、画册、碑帖等1万余件。按照徐悲鸿的遗愿,夫人廖静文女士将其收藏的作品全部捐献给国家。
主要作品
《奔马图》
《群马》
《珍妮小姐画像》
《九方皋》
《田横五百士》
《负伤之狮》
《天高地阔任翱翔》
《愚公移山图》
社会评价
徐悲鸿和他的画派不是没有缺陷和不足。这些缺陷和不足,一方面由于他个人的局限;另一方面是时代的因素造成的。(邵大箴评)
尽管他的技术革新对中西绘画是一种贡献,然而他不是第一流的艺术家。(苏立文评)
徐悲鸿可以称为画匠、画师、画圣,但是他是“美盲”,因为从他的作品上看,他对美完全不理解。(吴冠中评)
毫无疑问,徐悲鸿的最大贡献在于对中国画的改革(良)。这种改革(良)对当时,包括对现在,表面上看是一种发展和进步。(王进玉评)